昨晚喝了用生粉勾芡的汤,早上肚子不饿,验证一下血糖,数据是5.7,对正常人偏高,对糖人比较理想。

最近空腹血糖基本在可控范围,偶尔超标,也基本能找到原因和改进办法,除了空腹血糖,还有哪些方面可以改进?
烟和酒回家两年多,没有了多少应酬,在外面不多喝酒了,在家里一个人基本也一口不喝了,连啤酒和红酒也不招惹了,喝酒的坏毛病,基本上就彻底改正了。
抽烟就成了唯一的坏习惯,现在还暂时没有下决心戒烟,没有咳嗽生痰,寂寞时,感觉抽烟也是一种享受。
抽烟暂时戒不了,只能循序渐进慢慢来,抽烟时间主要在一早一晚,如果作息时间能改变一下,抽烟自然就少了。
作息钓鱼养成了早起的习惯,回家两年,又养成了写头条的习惯,虽然起得早,中午一点以前,运动买菜做饭写头条,一环套一环,基本上是忙忙碌碌。
运动消耗糖,买菜做饭干家务也消耗糖,写作和思考脑力劳动也要耗糖,可以说,只要早上的空腹血糖正常,早上科学吃饭,到中午一点以前,血糖都是可控的。
难点就在午饭后,上党地区的习惯,午饭才是正餐,一般要比早饭和晚饭做得用心,无形中也要吃得多。
虽然已经在尽力改变了,中午尽量吃得少,因为下午睡觉不运动,如果餐后四五个小时,血糖一直偏高,相当于这一段时间,血管就会泡在糖水里,就会有潜在的风险。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既然浪费了大量的试纸测血糖,又不厌其烦地写文章分享,自己首先就要受益,对别人也要有启示,做这件事情才有意义。
解决的办法已经找到,一是午饭吃得更科学一些,二是下午适当活动一下,如果不去公园,就在家里多练练臂力器,多干一些家务。
要想下午不困,上午就要提高买菜做饭运动的效率,抽出一个小时,躺沙发上小憩一下,能闭目养养神也好。
昨天的一日三餐昨天早上吃了杂粮饭,吃了小烩菜,喝了水果煮的水,黑米、燕麦和玉米糁做得杂粮饭,已经验证是安全的。


昨天的早饭
午饭吃了炒饸饹,玉米粉1/3,面粉2/3,用了鸡蛋、西红柿、西葫芦,满满吃了一大碗。
晚餐前7.5,倒推餐一餐二肯定也是超标的,相当于一下午有四五个小时,血管处在风险中,证明午饭吃得量大了,改进的方法上面已经提到了。

昨天的午餐
晚上做了菜汤,用了鸡蛋、紫菜和胡萝卜,唯一担心的是勾芡了,糊状的淀粉升糖肯定厉害,专门买了纯马铃薯生粉,现在不能确定有没有效果。
从理论上,不同食材的淀粉分子结构不一样,升糖指数也不一样,植物淀粉肯定要优于粮食淀粉。

健康无小事,回家了,有了时间和精力,可以精心管理好自己的身体,精心做好一日三餐,科学饮食,辅以适当的锻炼,把血糖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基本是可以做到的。
关心自己的身体,把控糖的经历记录下来,分享出来,对自己有益,对读者哪怕有一点点启示,试纸不会白白浪费,十个手指头也不会白白受疼。
相信科学,尊重科学,对于控糖,现在在思想认识上肯定还存在很多误区,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改进,就一定能做得越来越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