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儿童体力下滑成教育界关注的课题。据相关调查显示,近10年来,我国儿童的体能测试成绩在耐力、力量等多项指标上平均下降了20%。有国外专家指出,让孩子在公园自由玩耍是提升体力的最佳方式。公园能开展赛跑、沙坑玩耍、抓昆虫等多种活动,可促进孩子身体灵活性。研究表明,经常在公园自由玩耍的孩子,身体灵活性比不常玩耍的孩子高出30%。
依据人体关节由可动性和稳定性交替组成,提升肩关节、胸椎、髋关节及脚踝灵活性,能增强活动能力、降低受伤风险。相关医学数据指出,肩关节灵活度提升15%,上肢受伤风险可降低25%;脚踝灵活度每提高10%,在运动中扭伤的可能性减少30%。
让孩子参加运动课程虽有好处,但如果局限于一种运动,孩子易重复相同动作。国外一项针对500名儿童的运动分析发现,参加单一运动课程的孩子,70%存在局部肌肉过度使用的情况。而公园自由活动能带来多样体验,还几乎不花钱。如今,随着科技发展,电子设备在学校和家庭中日益普及,据统计,80%的孩子经常接触电子设备,家长很难完全不让孩子接触,倒不如鼓励孩子去公园玩耍,平衡屏幕使用时间。
观察公园中孩子的活动会发现他们运用各种关节。比如爬攀架、穿越隧道要用肩与髋关节,投掷球类、抓昆虫会使用肩、胸椎等部位。沙坑游戏能锻炼髋关节和脚踝肌肉,延展柔软度,虽可能弄脏衣物,但家长应安排“沙坑时间”,这对儿童发展有益。研究发现,每周玩沙坑3次以上的孩子,髋关节和脚踝肌肉力量平均提升18%。
跑步类游戏,像捉迷藏,能激活多个关节。对于不擅跑步的孩子,家长可设计收集物品游戏,如在公园找指定形状石头,锻炼孩子观察力和移动速度。家长可根据孩子使用关节设计活动,丰富游戏内容、提升体力。若公园活动单调,可更换公园。家长也应参与其中,和孩子共度健康时光,还可定期检查孩子四个主要关节柔软度,增强运动动机。
家长可以通过简单测试检查柔软度,如肩关节的“背后拉手测试”、脚踝的“蹲下测试”、髋关节的“开脚测试”、胸椎的“前弯测试”。通过这些测试,家长能追踪孩子柔软度进展,提高孩子运动意愿。幼年是运动神经发展“黄金期”,尤其在成长快速期前,要鼓励孩子尽情玩耍,养成运动习惯,这不仅有益健康,也为未来持续运动打基础。有数据显示,在幼儿时期养成运动习惯的孩子,成年后患肥胖症、心血管疾病等的概率降低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