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中老年人为何痴迷编制?因为在小地方,编制就是最好的“美颜”

浪迹沙海的鱼 2024-07-01 09:28:57

笔者出身于一个小县城,父母都是农民。他们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也没在体制内工作过,却对编制有着迷一样的执着。

前些年,我还有资格考公考编,两位老人没少在我耳朵边嘟囔,可考来考去,最好的成绩是垫底进面,无缘上岸。随着年龄接近35岁,父母也就放任我在体制外厮混了。

这不,前两天高考放榜,表弟的成绩卡着二本线,上大学虽然没啥问题,但也不好挑学校和专业,如何报志愿成了我们家族的头等大事。

家族里的长辈报考志愿有一套自己的逻辑,他们既不看表弟的兴趣特长,也不看专业的就业前景,他们唯一关心的是这个专业好不好考编。

最终表弟的父亲拍板,定下了两个方向:一个是师范类专业,一个是中文专业。理由是前者可以当老师,后者考公可选择的岗位多。

表弟虽有怨言,可是他的分数实在尴尬,作为一个文科生,好的专业,他没资格挑。若实在要挑专业,他就只能去民办大学或是好一点的专科学校。

最终,表弟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抉择就这么被长辈定了下来。我不知道该为他高兴,还是为他悲哀。

在笔者出身的县城,有编制和没编制完全是两类人。有无编制以及职位高低关乎你在外的站位、吃席的座位、上坟的跪位,甚至是你在家庭中的地位。

在这里,备考编制成了一种“工作”。有不少家庭支持自家儿女全职考编,甚至不惜花费重金报考培训班。

我曾听我妈说,她试图为我物色相亲对象时,竟输给了一位正在备考编制的临时工。我爸更是将我大龄单身的原因归结为我没有进入体制内。

在县城父母辈这些人眼中,没有编制的爱情就像一盘散沙,风一吹就散了,没有编制的婚姻注定不会幸福。

编内编外人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他们的气质差异在聚会时尤为明显。例如我和身为副镇长的堂哥站在一起,旁人一眼就能看出谁是体制内的人。

他总喜欢穿灰黑的行政夹克,留着板寸发型,平坦的后脑勺,仿佛为翻面帽做好了准备,腋下的小挎包,满满当当装的全是文件资料。

他的手机装满各类政务APP,朋友圈全是上级要求转发的文章,更夸张的是他微信群的数量,竟高达20多个,上面密密麻麻的红点代表着无数条未读消息,让人看了头皮发麻。

在老家县城,铁饭碗就是最美的滤镜,即便你是个穷矮矬,只要你有编制,你就能让人高看一眼,厚爱一层。

记得堂哥考上公务员之前,没人上门说亲做媒,考上公务员后,无论同事还是亲友都争相给他牵线搭桥。后来堂哥取了现在的堂嫂,一个家里有四五个门面,一栋出租楼的独生女。

现在的堂哥,事业,家庭双丰收,原因都是成功上岸,这无形中,更加深了家族亲友对编制的迷信。为此,家族里甚至出了一句谚语:一家三个编,祖坟冒青烟。

不过,也不能怪县城老百姓痴迷编制,中国大部分县城缺乏优质就业岗位,在经济不景气的时代背景下,体制内工作的工资虽然不高,却胜在稳定,是个不错的选择。

1 阅读:150

浪迹沙海的鱼

简介:发现职场趣事,分享有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