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梦华录里誓与清流为敌的大女主皇后,也是狸猫换太子中狠毒的刘娘娘。
她父母双亡,沦为歌女,二婚再嫁,却意外迎来了辉煌的一生;临朝参政11载,人们把她与汉之吕雉、唐之武后相提并论。她迷恋权力,却也隐忍克制,后世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她就是刘娥,宋真宗的第三任皇后。
她的家庭在蜀地曾是官宦之家,父亲刘通是宋太祖时的虎捷都指挥使,却因父母早亡,日子过得极为清苦。迫于无奈,她沦为歌女,不但歌声婉转动听,而且还善于播鼗(tao一种类似拨浪鼓的乐器)。凭借着姣好的面容和出色的业务水平,刘娥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
一个叫龚美的银匠看中刘娥,托人做媒,想娶她作妾,迫于生活的压力,刘娥无奈地嫁给了龚美。本以为这就是她一生的宿命,谁曾想,她和银匠丈夫的开封之旅却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两人成亲后不久,龚美就带着刘娥离开了蜀地,来到京师——东京汴梁谋生。初来乍到,银匠的生意并不好做,一直过着坐吃山空的日子,于是他便生出将刘娥卖给有钱人的想法。出嫁从夫的封建思想让刘娥除了感叹命运不济,却也生不出半点反抗之意。在等待买主的同时,刘娥不得不重操旧业,做回歌女当街卖艺,维持生计。
当街卖艺最不缺的大概就是看热闹的,这人群之中,就藏着刘娥的贵人指挥使张耆。为讨好上司,他将刘娥引荐给了当时的韩王赵恒,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宗。赵恒对刘娥一见钟情,但这段恋情却遭到了父亲宋太宗赵光义的强烈反对,命令赵恒将这个来历不明的歌女赶出王府。情根深种的赵恒虽不敢正面忤逆父亲,却也不想舍弃真爱,于是将其秘密地安置在张耆家中。
这金屋藏娇一藏就是十几年,直到太宗病逝,真宗赵恒继承了大统,刘娥才开始入了宫门,之后她便顺风顺水一路升至一品德妃。值得注意的是,刘娥逆袭成功之后,却摈弃前嫌,认前夫龚美为兄长,龚美也自此改姓了刘。
与此同时,她不断展现出的政治才能也让真宗对她刮目相看。可这一切终抵不过为皇帝延续香火来得重要,这可愁坏了一直没有生育的刘娥。幸得她的侍女李宸妃因受真宗宠幸,生下了一个皇子,小皇子尚在襁褓之中,刘娥就将其取为己子,这就是后来的宋仁宗赵祯。李宸妃摄于刘娥的威势,默不敢言,使得李宸妃与赵祯母子至死不能相认。虽然刘娥并未加害李氏,而且还在其死后以厚礼下葬,却还是被别人以讹传讹,编成了历史上著名的惊天大案《狸猫换太子》。
有了此子,刘娥终于被真宗册封为皇后,43岁的她也完成了从歌女到国母的人生逆袭。但这位励志女主的终极目标并不满足于成为后宫之主,她想从后宫走到前朝,成为权力的中心。她开始陪真宗阅览奏章,协助处理国务政事也逐渐熟练。久而久之,过于优秀的政治才能让此时体弱多病的真宗也开始有所忌惮,再加上天禧三年“太白昼现,女主昌”的占卜结果,更是让真宗感受到刘娥恐将夺权的威胁,遂与寇准密议让太子监国一事。
寇准一党的周怀正更是密谋发动兵变,准备废刘娥,帮太子登基,结果还是东窗事发,功亏一篑。寇准遭遇三连贬,周怀政更是身首异处。自此刘娥成为了天禧党争的最大赢家。更荒唐的是,寇准被贬一事竟无一人敢告知真宗,足见刘娥在朝中的势力已到了只手遮天的程度。
三年后真宗驾崩,仁宗即位,主少国疑之时,因先帝的遗诏“力主军国大事权取皇太后处置”,刘娥借此开启了她11年的临朝参政。她先是铲除野心勃勃的权臣丁谓,稳固皇权;而后她终结了困扰大宋王朝多年的“天书运动”,使因此遭受人力财力损失的宋王朝得以喘息;治国有方,又竭力避免结党营私,朝中权力得以相互制衡。她还主持发行了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这比西方的纸币足足早了600年;修水利、设谏院、办州学,为仁宗盛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临终前,她大彻大悟,下令将昔日政敌寇准、曹利用等人官复原职,使宋庭人才得以保全。为保赵氏江山,她做出了最后的努力,而后她安心地闭上了双眼,结束了她传奇的一生。
刘娥一生迷恋权力,又喜穿帝王龙袍,至死也不还政于宋仁宗而备受争议,但她能得到“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的正面评价,起码证明她没有祸乱朝纲,并未稳固宋王朝的统治,而且她极具传奇色彩的励志人生值得所有人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