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睡觉界要选扛把子,人类的崽,得票至少能排进前三。
*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睡眠时长标准
0-1岁新生儿
刚出生的奶娃娃昼夜节律还没有建立,一天除了吃就是睡,大脑皮质功能发育也不够成熟,神经活动过程中兴奋与抑制不平衡,易兴奋,也易疲劳。
也是所有阶段中,睡眠时间最长的时候,一般一天能睡上20小时。
1-3岁幼儿
此时的宝宝已经建立了良好的睡眠节律,基本能够实现“一觉睡到大天亮”的小目标。
实力发挥相当稳定。
3-6岁学龄前
随着时间的推移,4岁左右会完成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兴奋的时间会越来越长,睡眠时间逐渐缩短。
好在大多睡眠时长不低于10小时。
6-12岁学龄初期
孩子上学后需要做功课,睡眠时间也在向后延迟。
但为了祖国的花朵能够茁壮成长,202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确了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
不过要是拿这理由,一心只想睡觉不好好写作业,小心妈见打。
你以为接下来会说早睡早起有哪些好处?
噢不不不不,不赋予新的内容多没劲啊,这种老生常谈的话题今天暂且不提,要说就说点新鲜的。
以下2点深入浅出的知识点,从早到晚把娃安排得明明白白,看了想不开悟都难。
不要晚于21:00睡觉
夜晚分泌的生长激素,是白天的3倍,并且在21:00-1:00人体熟睡阶段处于顶峰。
晚上九点前睡觉的孩子,长得更高也更快。
要是九点半或十点睡也行,但终究未得精髓。
不过孩子经常晚睡,体内的生长激素分泌量明显不足,身高也会比同龄人矮。
不要早于6:00起床
生长激素的另一个分泌小高峰是早上的5:00-7:00,如果此时处于深度睡眠状态,将更有利于身高发育和智力发育。
并且早晨6:00是身体各器官的苏醒时间,过早起床是会影响器官休息的。
早晨7:00又是免疫系统最兴奋的阶段,精神好胃口佳,此时起床吃早饭,更容易消化和吸收。
睡眠个体差异
有的家长主攻孩子的饮食,也有家长主攻孩子的睡眠,路径虽然不同,但终点一致。
虽然“睡觉睡好了”这件事,不像“学习学得好”那样好处鲜明,它的路数更抽象一点。
不过只要把目光放长远一些,则会得到更多逻辑上的延展:提高身体抵抗力、促进大脑细胞发育、缓解疲劳、提高智力……
做家长的,不必太过在意睡眠时间。
只要孩子各项生长发育指标正常,那就是正常的,做大人的还是不要做太多干预。
双方交流点到为止,讲究一个分寸,毕竟,孩子要是睡多了,保不齐还要被骂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