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中)
王辰院士(2013年当选)
王辰,1962年8月出生于山东省德州市,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85年,王辰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1991年,于首都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94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1993年起,历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副院长、院长,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卫生部北京医院副院长、呼吸中心主任;2013年2月,始任原卫生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技教育司主持工作副司长;同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4年9月—2018年1月,任中日友好医院院长。2022年7月8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王辰长期从事呼吸病学领域的医疗、教学与研究工作。做出序贯机械通气、肺栓塞减量溶栓疗法、确证中药对流感疗效等多项创新并进入国际指南,指导改善临床实践。
王广基院士(2013年当选)
王广基,1953年4月26日出生于江苏扬州,药物代谢动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王广基于1977年从中国药科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1993年获得新西兰奥塔哥大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5年至2013年担任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9年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
王广基一直致力于新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教学工作。他是“863”重大专项“临床前药代动力学关键技术及平台研究”的全国牵头人,在中国国内建立了国际先进的临床前药代动力学技术平台体系,成为中国创新药物研发的重要支撑,促进了中国创新药的研发及产业化;创建了“靶细胞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结合研究”新理论及新模型,为靶点在细胞内药物及纳米制剂的评价与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开拓了中药多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理论方法,解决多个关键技术难题,推动了中国中药新药研发现代化与中药国际化进程。
王华明院士(2015年当选)
王华明,1962年出生,四川省泸州市合江人 [13] ,金属增材制造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教授,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首席科学家、国防科技工业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研究应用中心主任、大型整体金属构件激光直接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大型关键金属构件激光直接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
王华明1983年获四川工业学院(西华大学)铸造专业学士学位,1986年获西安交通大学铸造专业硕士学位,1989年获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矿山机械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92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博士后出站、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工作,同年获德国“洪堡基金”赴爱尔兰根纽伦堡大学工作。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华明主要从事高性能金属材料激光制备科学与工程、大型复杂关键金属构件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和激光表面工程方面的研究。突破钛合金、超高强度钢等高性能难加工金属大型复杂关键构件激光增材制造工艺、成套装备和工程应用关键技术,开拓机械装备严酷环境关键摩擦副零部件激光熔覆多元金属硅化物高温耐蚀耐磨特种涂层新领域,成果在飞机、导弹、卫星、航空发动机等装备研制和生产中工程应用。 在国际上提出了“激光熔覆过渡金属硅化物高温耐磨耐蚀多功能涂层材料”研究新领域,并研究成功具有“优异耐腐蚀特性”、“反常磨损-载荷特性”、“反常磨损-温度特性”、“不粘金属特性”等独特性质的Cr3Si/Cr2Ni3Si、Mo2Ni3Si/NiSi、Cr13Ni5Si2/Cr3Ni5Si2等激光熔覆过渡金属硅化物高温耐磨耐蚀多功能涂层材料新体系,系列研究成果受到在国际涂层技术界具有影响的《先进涂层与表面技术》国际期刊的专题报道。
陈晓红院士(2017年当选)
陈晓红,女,1963年05月15日出生于湖南长沙,籍贯江西永新,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及数据智能领域的著名专家,中共党员。
现任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中南大学商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科技委管理学部副主任,“数字经济时代的资源环境管理理论与应用”国家基础科学中心主任,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负责人与首席教授,国家杰青,国家中组部“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顾问委员会主席,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光召科技奖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
陈晓红院士长期致力于决策理论与决策支持系统、大数据分析与智慧管理、中小企业融资、两型社会与生态文明等领域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创立了“集成动态智能量化”工程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构建出两型标准等系列绿色工程标准,提出绿色工程协同管理新模式,研发了环境大数据分析决策技术与平台,为国家管理与决策科学发展、资源高效绿色开发与环境精准治理做出了突出贡献。
王双明院士(2017年当选)
王双明,男,1955年5月21日出生,陕西岐山人,中共党员,煤炭资源与地质勘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西安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双明1983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煤田地质硕士学位,1992年任陕西省煤田地质局总工程师,2000年任陕西省煤田地质局局长,2005年任陕西省煤炭工业局局长,被聘为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2006年增列为博士生导师,2009年兼任西安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2010年任任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院长兼党委书记,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
王双明主要研究方向为公益性地质工作管理、矿产勘查,长期从事煤田地质勘探及矿区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工作。致力于鄂尔多斯盆地煤炭地质勘查与矿区地质环境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与创新30多年,在找煤、勘探、采煤保水三个方面取得了创新性地质成果。
马丁院士(2017年当选)
马丁,1957年4月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妇产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学学科建设委员会主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学系主任,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
1982年12月,马丁在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获学士学位;1990年7月,在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学系获临床医学博士学位;1988年7月,在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学系任住院总医生;1990年12月,在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学系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993年3月,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任客座助理教授;1995年1月,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任助理教授;1997年11月,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妇产科系主任、教授、主任医师。
马丁主要从事妇科肿瘤及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他长期坚持医疗一线工作,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丰富临床实践经验,擅长妇科肿瘤及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施行妇产科手术逾万台,精于妇科手术、腔镜及机器人手术,通过合理应用新辅助化疗缩减手术对器官功能的损伤,使年轻妇女保留生育功能成为可能。同时在宫颈癌早期预防和遏制肿瘤转移临床研究方面颇有造诣,并适时将创新科研成果进行临床转化应用,ADV-TK拮抗肿瘤转移制剂(国家Ⅰ类新药)已进入临床Ⅲ期试验,成果得到中国国内外同行高度评价。
徐兵河院士(2021年当选)
徐兵河,男,汉族,1958年2月13日出生于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肿瘤内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新药(抗肿瘤)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 。
1982年,徐兵河毕业于湖北医学院(现武汉大学医学部)获学士学位;1984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1984年至1987年,就读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毕业后获硕士学位;1989年,晋升为主治医师;1991年至1993年,赴美国迈阿密大学医学院肿瘤内科学习、工作;1999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2004年,加入九三学社;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徐兵河长期致力于乳腺癌关键技术研究与抗肿瘤新药研发工作。解决了个体化诊疗领域多个难题,建立了个体化诊疗新方法、新模式和新策略,显著提高了患者生存率,引领中国乳腺癌实现个体化精准诊疗的重大转变。通过从建立临床试验平台到牵头国际和中国国内多中心临床试验和转化研究,推动了中国抗肿瘤新药创制及走向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