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国齐聚基辅,泽连斯基腰杆挺直,普京也亮出底牌

寻巧说天下 2025-02-28 18:38:20

俄乌冲突三周年之际,基辅迎来特殊“生日礼物”——13国领导人亲临峰会现场,24国通过视频连线加入,这场名为“乌克兰-北欧-波罗的海平台”的会议,在美俄单边和谈的阴影下,成为欧洲阵营的集体发声。

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提出的“矿产换安全”计划,将乌克兰稀土资源与5000亿美元赔偿挂钩,引发基辅强烈反弹。泽连斯基揭露美方军援缩水内幕的同时,敏锐捕捉到欧洲的焦虑:三年间欧盟承担了远超美国的援助成本,却在战后利益分配中被边缘化。这种失衡催生了马克龙召集的紧急会议,尽管“三万维和部队”计划因内部分歧流产,但为后续基辅峰会埋下伏笔。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峰会上亮出底牌:35亿欧元军援将于3月到位,同步启动的还有针对俄罗斯的第16轮制裁,覆盖铝材、游戏主机及73艘油轮。这些举措既是对乌克兰的实质支持,更是向美俄发出的警告——欧洲拒绝成为大国交易的旁观者。当前欧盟的强硬姿态源于双重压力:内部经济困局亟待转嫁,外部担忧特朗普“联俄抗中”战略将彻底架空欧洲地缘影响力。

面对西方阵营重组,莫斯科反而提高谈判门槛。拉夫罗夫在安卡拉抛出新版停火条件:要求乌军投降、泽连斯基政府下台、宪法明定放弃北约,并在领土问题上坚持乌东四州及克里米亚主权移交。尽管条款出现“部分领土让步”的弹性空间,但“去纳粹化”与战略中立的核心诉求纹丝未动。俄方底气源于与特朗普政府的隐性默契,以及对欧洲分裂态势的精准拿捏。

夹在美俄欧三角之间的乌克兰,正试图开辟新战线。泽连斯基近期频繁喊话中国,强调“中方维护领土完整原则”及“制衡俄罗斯能力”,试图将北京拉入调解者角色。这种外交试探既是为战后重建铺路,也为打破美俄垄断和谈增添变量。

如今,基辅峰会虽未达成具体军事承诺,却成功塑造了欧洲自主行动的象征意义。当美俄试图以双边协议重塑东欧秩序时,37国的集体亮相预示着旧有的地缘政治逻辑正在失效——这场战争已不仅是俄乌之间的较量,更是全球权力结构重组的多方博弈。

3 阅读:912
评论列表

寻巧说天下

简介:以我之青春, 捍卫这盛世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