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爱吃鳖的少将李迎希在大会上讲:我们离休的是小王八

何仪阅览趣事 2025-02-20 04:09:59
一言当面道真情

1975年,武汉军区大院里正在进行一场民主生活会。

当天的与会者除了现任军区领导,还特意邀请了一批离休的老同志。在这些满头白发的革命前辈中,李迎希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李迎希虽然已经年过古稀,但依然精神矍铄,目光如炬。

事情要从半个月前说起。

那天,李迎希让警卫员去供应站买些鳖回来。他平日里最爱这道美味,每次都要买上两三斤的大个儿。可这一回,警卫员拎回来的却是两只小得可怜的鳖。

这令李迎希十分诧异,追问之下才知道了其中的门道。

原来供应站的工作人员早有"规矩":先照顾司令员、政委家里的需求,接着是副职领导,最后才轮到离休干部。这样的分配方式,让李迎希感到很不是滋味。

不是因为这两只小鳖,而是为了这其中反映出的问题。

会上讨论到基层工作作风时,李迎希举手要求发言。他先是讲述了自己买鳖的经历,然后话锋一转,用带着几分幽默的语气说:"供应站的同志们把咱们分成了三六九等。司令员、政委是大王八,副司令员、副政委是中王八,我们这些离休的老同志,就只配分到小王八了。"

李迎希说这话时,脸上虽然带着笑,语气却十分认真。

李迎希继续说道:"我们这些老同志虽然离休了,但对部队的感情没有变。今天我说这些,不是为了自己多分几两肉,而是希望同志们能够重视这个问题。如果我们连这点小事都要搞特殊化,那么将来可能会出现更大的问题。"

军区主要领导当即表态,要认真整改这些不正之风。李迎希的直言不讳,再一次展现了他一贯的性格特征:有什么说什么,但求对事不对人。

这次生活会后,军区很快就对物资分配制度进行了调整。供应站不再搞等级分配,而是按照登记顺序来发放物资。

直言敢谏显本色

"敢说不"是李迎希最鲜明的特点之一。这种性格特征,在他与几位元帅将军的交往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1948年,豫东战役刚刚结束,华野大军正准备向济南进发。在这个关键时刻,粟裕找到了时任华野第八纵队第22师师长的李迎希。李迎希被选中担任山东兵团参谋长一职。

面对这个任命,李迎希表达了自己的顾虑,他认为自己的能力可能无法胜任如此重要的职务,而且他更愿意继续带领部队冲锋陷阵。这种坦率的态度,让粟裕颇为意外。

粟裕了解李迎希的性格,知道他不是推诿,而是真心为战事考虑。于是耐心地向他解释了这个任命的重要性,特别强调了即将展开的济南战役中参谋长的关键作用。

最终,李迎希接受了这个任命,但提出了一个条件:战役结束后回到前线。

两年后,1950年,陈毅亲自找他谈话。当时,抗美援朝战争已经打响,军委决定要组建工兵部队,需要一位经验丰富的将领担任工兵副司令员。

李迎希坦言自己不懂工兵技术,担心无法胜任这个职务。这种直率的态度,一度让陈毅感到不悦。但正是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反而让陈毅更加确信这个人选是对的。

最终,在陈毅的坚持下,李迎希接受了这个任命。后来事实证明,正是他这种实话实说的作风,为工兵部队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思路。他不懂技术,但懂得如何带兵,知道战场上最需要什么样的工兵支援。

这两次拒绝任命的经历,展现了李迎希为人处世的一贯作风。

他从不会为了讨好上级而违背自己的判断,但一旦组织的决定确定下来,他就会全力以赴完成任务。这种既敢说"不",又善于服从的品格,在军队高层中并不多见。

李迎希不是一个一味唯命是从的将领,而是一个有独立思考、敢于直言的军事指挥官。李迎希的每一次岗位变动都伴随着他的思考和权衡。

他始终把工作的实际效果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追求职务的升迁。这种态度,也为后人树立了一个难得的榜样。

铁面严治显威风

1955年,李迎希调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主管军区的作战、行政和后勤工作。在这个位置上,他延续了一贯的作风: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对问题毫不遮掩。

这种雷厉风行的工作态度,让他在军区里树立起了独特的威信。

在管理军区财务时,李迎希有着自己的一套原则。凡是涉及基层官兵福利的开支,他总是痛快地批准;但对于一些他认为铺张浪费的申请,即便是来自高层领导的要求,他也会毫不犹豫地予以否决。

有一次,军区行政部门提出要在首长宿舍区修建围墙的申请。

这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在其他单位都是例行公事。但李迎希仔细审核后,直接把申请打了回去。他认为,在国家经济还不富裕的情况下,没有必要花这笔钱,更不应该把军队干部与群众人为地隔离开来。

1960年,总参派人来武汉军区检查战役训练工作。当时的司令员陈再道对检查组说,这项工作由李迎希负责最合适,因为他打过很多大仗,经验丰富。

这句话不仅是对李迎希能力的肯定,也反映出军区领导对他的信任。

最能体现李迎希治军风格的,是1961年发生的一件事。当时,军区作战部收到总参通知,一架国民党的P-2V型侦察机正在逼近我方领空。李迎希立即作出部署,命令相关部门进入战备状态。

虽然当晚的拦截行动没有成功,这架装备先进的美制侦察机最终逃脱。

事后的总结会议上,空军副司令员刘丰在汇报中过多强调客观原因时,李迎希当场指出了问题的关键:不是设备落后的问题,而是战备意识和训练水平的问题。

批评直切要害。李迎希要求部队正视问题,从主观上找原因,而不是一味推诿。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为日后军区的战备工作指明了方向。

李迎希经常强调,和平时期更要重视战备工作,要把每一次训练都当作实战来对待。这种严格的要求,让武汉军区的战斗力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

赤子之心终不改

1955年,新中国首次实行军衔制度,李迎希被授予少将军衔。

对于军衔的高低,他本来并不在意。然而,当老战友们告诉他,按照规定他本应该被授予中将军衔时,李迎希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经过深思熟虑,他给自己曾经的老长官粟裕写了一封信。信中没有抱怨,只是请求粟裕帮忙证实一个事实:他在山东兵团时确实担任的是参谋长,而不是副参谋长。

后来,总政的赖传珠专门向他解释了授衔和授勋的标准。李迎希听完解释后,只说了一句话:"对党忠心才是最重要的。"这句话虽然朴实,却道出了他一生的信念。

在处理个人关系方面,李迎希也保持着这种直率而真诚的态度。

有一次,他得知一位老战友想要离婚。这位老战友已经身居高位,但李迎希还是直接找到他,说明利害。当看到对方拿出已经签好的离婚协议时,李迎希毫不犹豫地将协议撕毁,并语重心长地规劝这位老同志。

他认为,革命干部不仅要在工作上起表率作用,在生活作风上也要堪称楷模。正是这种坦诚相见的态度,最终挽救了这个家庭。

晚年的李迎希性格变得更加豁达。即便在离休之后,他依然关心着部队的建设和发展。每当遇到不合理的现象,他都会直言不讳,从不顾及个人得失。

值得一提的是,李迎希的直率并不是固执己见。当别人的意见有道理时,他会虚心接受;当组织的决定确定后,他会坚决执行。

既敢说真话,又善于倾听的品格,让他赢得了广泛的尊重。

在晚年,李迎希经常和老战友们聚会,回忆往事。每当谈到过去的一些争执,他总是说:"说真话没什么不好,重要的是出发点要正确。"

参考资料:

1、揭秘:中共首批开国将军的级别是怎样划分的?. 《党史博览》2010年第5期. 2010-06-13

0 阅读:0

何仪阅览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