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中人的作用至关重要,但绝不可能一个两个人改变战争形势。如果认为一两个人就能改变战争形势,那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史观,不具备研究历史的基本素养。
解放战争中的经典战役——莱芜战役中,很多人以为,共产党的卧底将军韩练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并不是全部真相。
莱芜战役这一战,华野把把国军在胶济线上全部机动兵力两个主力军第七十三军和第四十六军(即整编第四十六师)消灭得一干二净,把第十二军消灭了一个师,把第八军打垮了两个师,消灭和击溃共四个军。其中第七十三军和第八军都是蒋介石嫡系精锐,第四十六军也是有名的桂系主力。
时任国军46军军长的韩练成在莱芜战役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必须予以承认,必须铭记。
韩练成在莱芜战役中起到了哪些作用呢?主要是三点:
1、第一时间把国军的部署告知我军。
莱芜战役中,韩练成是通过董必武和周总理与我军建立联系的。莱芜战役期间,双方分别派出了杨思德和解魁作为代表来回联系。每当下达到韩练成手上的情报,韩练成都会第一时间告知解放军。相对于解放军的其他情报来源,韩军长的情报更快更准确。
韩继周
2、在解放军歼灭73军时,保持按兵不动和假支援。
李仙洲集团有73军、46军和12军三个军五六万人。韩练成原本是西北军旧部,救过蒋介石的命,现在又成了桂系的将领。46军下面的师长团长甚至营长连长都是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的人,这决定了韩练成不可能像高树勋那样阵前起义。所以,当华野攻打莱芜时,只是提出了要求46军不增援73军的要求,这里只是战术上的配合。
3、推迟了李仙洲集团的突围计划。
当解放军全歼了73军的77师时,李仙洲召集高级将领开会,研究是否遵照王耀武命令迅速撤退。会议决定,在2月22日早上开始以第七十三军两个师和第四十六军两个师共四个师齐头并进,以强大火力开路,采取“秋风扫落叶”之势,迅速突出华东野战军包围圈,与12军汇合。此时韩练成发言,阐述了提早突围的种种困难,最终把突围的时间推迟了1天。
4、孤身潜逃,让46军没有指挥。
23日突围时,73军和46军的将领全部集合,准时出发,始终没有找到韩练成。当天下午,73军和46军被全歼,李仙洲被俘虏。韩练成到哪里去了?其实他一早就脱离指挥位置,当天就见到了华野首长陈毅以及政治部主任唐亮。
这就是韩练成在莱芜战役中做的全部工作,不能说不重要,但远远没有达到决定整个战局的程度。
那么,莱芜战役解放军为何会胜利呢?主要是华野首长用好了三个谋略。
1、定下决心、持重待机。
一开始,解放军是打算坚守山东解放区首府临沂的,主要的作战对象是南线的欧震集团。可是,后来发现,在陈诚指挥下,欧震集团把美械师和杂牌军混杂起来,然后以“集中兵力、步步为营、稳扎稳打、避免冒进”稳步推进,显然没有办法各个击破。于是,解放军放弃了临沂,把主攻方向放在了北线李仙洲集团。
莱芜战役形势图
2、示形于南、决战于北。
解放军以少数兵力伪装主力,做出了南线决战的架势。同时又放弃临沂做出了向西与晋冀鲁豫军区汇合的假象。其实我军真正的主力,整备全军,夜行晓宿,隐蔽急行,迷惑敌人。当占领莱芜城的国军发现大批解放军时,已经太晚了。
3、集中兵力、运动歼敌。
解放军虽然在装备上和兵力上都是劣势,可每次战斗打响时,解放军都能集中敌人三倍甚至四倍的兵力全歼敌人。2月19日,敌77师南下莱芜规建,我军派出了2个纵队4个师,迅速将其全歼。莱芜城中里李仙洲有7个师,而我军则集中了21个师进行攻,同时围三缺一,促使敌人突围。突围中,我军以6个纵队16个师设置口袋阵,敌人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这就是莱芜战役的基本情况,韩练成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并非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