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十三日,嘉庆帝宣布和珅(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的二十款大罪,下旨抄家。根据野史和笔记的记载,这次抄家共得白银八亿两(也有二亿两之说)。民间因此传闻“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清稗类钞》就记载:“和珅于乾隆朝枋政二十年,嘉庆己未,高宗崩,仁宗赐之死,籍没家产,所得凡值八百兆有奇,悉以输入内府。时人为之语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不过和珅的家产是被夸大了,而且是无尽的夸大。
先来搞清楚八亿两白银是个什么概念康熙晚年,清政府的人丁、田赋、海关以及各种榷关的收入大致在3500万两左右,即国库一年的收入。从乾隆盛世时期一直到道光初年,国库收入也大致维持在4000万两左右。换言之,和珅的家产是清王朝20年的财政收入总和。
以物价水平而言,乾隆时期一两白银可以购买一石粮食,即120斤粮食。
和珅自乾隆四十年(1775年)开始,由粘杆处侍卫提升为乾清门侍卫、御前侍卫、正蓝旗满洲副都统开始,从此青云直上。不过和珅巅峰时期却是在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之后,那时他升任文华殿大学士,身兼户部、吏部、理藩院尚书、内务府总管大臣等要职。而和珅成为第二号人物则在嘉庆二年(1797年)阿桂去世之后,由他出任首席军机大臣。
钮祜禄・善保
从和珅的履历可以看出,和珅权力最大的时期是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开始,直到清高宗驾崩的嘉庆四年(1799年),满打满算只有十四年。在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之前,和珅纵然有贪污情弊,大致也不会太多。这样算来,14年贪污了八亿两白银,折合每年约5700万两,每天约156000两。
当然,和珅的八亿两白银并非都是现银,而是折合房产、田土、当铺、财物、家口的总和。现银其实只占很少的比例,那么其他方面的财产都是人为推算出来的,这里就留下了很多的悬念和想象的空间。
再来看看官方记载的和珅家产1、房产
关于和珅房产被抄的记录,清宫档案中有确切的记录。和珅的房产总共有四部分:第一:京城内外取租房1001间半;第二:涿州等出取租房279间;第三:京城花园一所房1003间、游廊楼亭357间,善缘庵寓所一处房86间、游廊42间,赏给十公主住房6所98间,赏给庆郡王宅门口等处铺面房75间,会计司胡同等处房141间,正阳门大栅栏等处铺面房496间,马圈1所45间;第四:热河寓所1处房间、游廊368间、附近房、马圈共7处165间半,内灰房17间,自两间房至阿穆阿呼朗图寓所8处176间,内草房17间。
以上房产项目总共估银203085.5两。
2、田地
根据绵恩、淳颖等奏折以及《军机处录副奏折》《嘉庆诛和珅案》的记载,和珅的田地大致分布在直隶、热河、京城近郊,总地亩共165413.64亩,价值194515.7两。
3、金银钱项
根据绵恩等人的奏折记载,和珅的现银为“库平纹银二百八十三万三千二百四十九两六钱一分”。《清实录》历数和珅二十大罪状时,提及“有夹墙藏金二万六千余两,私库藏金六千余两”,金数相加大约为33551两。如果照1:15的比率,则金和银48万两。
钮祜禄・善保
又,《内务府来文》中载:“查抄和珅家产内,查出钱五万九钱一百二十六吊七百十四文”。如以每吊钱和半两银的比率,则计29563.357两。
以上金银钱数数目相加,共合银3342812.967两。
4、典当店铺及借出银钱
根据绵恩等人奏折和《清实录》载,和珅“人欠”项共计26315两,“当铺十二座”为载入资本数目,如以每座35000两计,估42万两。另外,和珅在三河等州县也有当铺,现存银两约20万两。当铺总计为646315两。
5、财物
和珅所藏的金玉铜器至今未发现查抄清单,目前原始资料中仅有一些零星的记载。但在和珅罪十五、十六中载,“家内所藏珍宝,内珍珠手串竟有二百余串,较之大内多至数倍,并有大珠较御用冠顶尤大,其大罪十五。又,宝石顶并非伊应戴之物,所藏真宝石顶有数十余个,而整块大宝石不计其数,且有内府所无者,其大罪十六。”
实际上,在和珅各类资产中,唯有玉珠铜瓷器物这部分因无任何数量线索而价值最难估计。但这也可以进行推算,如乾隆朝位列贪官“名富”的陈辉祖为24万两,李侍尧为23万两,其次是王亶望和承安各15万两。这四个人都是和珅同时代人物,和珅的财物再多也不会超过这四人之和,这样算来,和珅财物不过超过79万两。
6、奴婢人口
永锡、永来等人奏折载和珅花园内,“看园内监十名,家人男妇二十八名”,计38口。热河呈内务府文中载,“贵平口山平地八顷六十九亩,牧放马十六匹,家人三户,计男妇大小十口。”《军机处录副奏折》载。“和珅在京家奴七十九户,共三百零八名。”此外还有逃亡连元等十八户家奴。
以在京308名推计,加上逃亡18户,每户平均人口3.9名,以上总计426名,按照当时10两/人之价,估4260两。
以上六项所涵盖的就是和珅的所有家产总和,估算下来为白银4854792.169两。换句话说,和珅家产远非广为流传的二亿两、八亿两之说,他的家产虽然冠于群臣,但恐怕不会超过500万两。不管怎样,和珅之富肯定是被无尽夸大了。
和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大贪官,不过他始终奉行“三不贪”原则,一不贪军费军饷,二不贪抗灾赈济,三不贪科举取士,这就是嘉庆帝在谕旨中只字未提“贪污”二字的原因。那么和珅贪污的进项大头就是各级官员的孝敬了,以此来看,和珅想贪污上亿两确实也是难于登天。
杀死和珅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因为“贪”在嘉庆帝给和珅定下的二十条罪责里面,竟没有一条是有关于和珅的贪污问题的。所以说嘉庆帝因为和珅的贪污而下旨将其诛杀的说法是靠不住的。事实上让嘉庆帝下定决心诛杀和珅的原因,主要还是权力。
嘉庆帝是历史上为数不多即位后,还有太上皇压制着的皇帝。当初乾隆帝之所以提前退位主要是不想在位时间超过自己的爷爷康熙帝。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的时候,乾隆皇帝曾在圣旨中说:“昔皇祖御极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寿跻八十有五,即当传位皇子,归政退闲。第此意向未宣示,众亦不能深悉也。”
爱新觉罗・永琰
嘉庆元年(1796年),乾隆皇帝举行禅位大典,将皇位传给了皇十五子嘉亲王颙琰(也就是嘉庆帝),自己则当上了太上皇。乾隆帝虽然退位,却没有放弃权力,他规定了凡遇军国大事、用人行政等大事情都要亲自过问。
作为乾隆帝的宠臣,和珅自然是遵循着自己主子的意志,成为了太上皇在朝堂之上的代言人,此时的和珅权力达到了顶峰。
因为要遵循太上皇的旨意,再加上仗着太上皇的撑腰,和珅难免会同嘉庆帝有所冲突。这种权力的冲突最早爆发于人事的任免上面。嘉庆帝上台之后,一心想要建立起自己的领导班子。当时嘉庆帝的老师朱珪担任广东巡抚,嘉庆帝就想提拔自己的老师。深感权力受到威胁的和珅,当即跑到乾隆帝面前告了朱珪一状,大加指责。好在此时乾隆帝也想给刚刚即位的儿子一点支持,对和珅的指责未予理睬。不久,乾隆帝准备召朱珪回京,升任大学士。“嘉庆元年,授受礼成,诏朱珪来京,将畀以阁务,仁宗贺以诗。属稿未竟,和珅取白高宗曰:‘嗣皇帝欲市恩于师傅。’高宗色动,顾诰曰:‘汝在军机、刑部久,是于律意云何?’诰叩头曰:‘圣主无过言。’高宗默然良久,曰:‘汝大臣也,善为朕辅导之。’乃以他事罢珪之召。”再后来,乾隆帝气也消了,想要让朱珪进京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但是和珅却扣下前去任安徽巡抚的官员,让朱珪无法完成工作交接,迟迟无法进京述职。不仅如此,为了加强对嘉庆帝的监控,和珅还将自己的老师吴省兰派到嘉庆帝身边,名义上是帮助嘉庆帝整理诗稿,实则监视嘉庆帝的言行。
在人事上的几次交锋当中,嘉庆帝都落了下风。他也懂得和珅是父亲对自己权力压制的工具,所以只能假意顺从和珅。“仁宗自在潜邸知其奸,及即位,以高宗春秋高,不欲遽发,仍优容之。”这样的顺从,让和珅更加飘飘然,等到了嘉庆二年(1797年),随着其他政敌的去世跟老去,和珅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领班军机大臣。再加上随着年龄的增加,乾隆帝也日益昏聩,和珅更加肆无忌惮、目无王法,嘉庆帝在其眼中也不过是个傀儡皇帝。
这样的好日子并没有维持太久,到了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89岁高龄的清高宗寿终正寝,和珅的靠山顷刻间倒下了。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未僵”,况且和珅还未死。虽然没有了清高宗这个靠山,但是朝堂之上还有许多和珅的党羽。为了稳住和珅,清仁宗下令和珅与睿亲王淳颖等一起总理丧仪大事。也就在同一天,清仁宗传旨,召他的老师朱珪即速回京,商议大事。
爱新觉罗・永琰
次日,清仁宗为了削夺和珅的力量,专门发了一道上谕,谴责前方镇压白莲教起义的将帅“惟思玩兵养寇,藉以冒功升赏”,此举的矛头直指后台的和珅,避免和珅调动军队来威胁自己。当天便解除了和珅、福长安的军机大臣之职,下令二人昼夜在大内守灵,不许二人出入,隔断二人与外界的联系,将他们软禁在宫中。初五,在清仁宗的授意下给事中王念孙、御史广兴等纷纷上疏,弹劾和珅种种不法情状。初八,在公布太上皇清高宗遗诏的同时,清仁宗宣布革除和珅、福长安的一切职务,交由刑部收监,并命成亲王永瑆、仪亲王永璇、额附拉旺多尔济、定亲王绵恩及大学士刘墉、董诰、兵部尚书庆桂等负责查抄其家产,会同审讯。到了十八日,经过了多轮会审,清仁宗下旨让和珅在狱中自尽。“诸劾和珅者比于操、莽。直隶布政使吴熊光旧直军机,上因其入觐,问曰:‘人言和珅有异志,有诸?’熊光曰:‘凡怀不轨者,必收人心,和珅则满、汉几无归附者,即使中怀不轨,谁肯从之?’上曰:‘然则治之得无太急?’熊光曰:‘不速治其罪,无识之徒观望夤缘,别滋事端。发之速,是义之尽;收之速,是仁之至。’上既诛和珅,宣谕廷臣:‘凡为和珅荐举及奔走其门者,悉不深究,勉其悛改,咸与自新。’有言和珅家产尚有隐匿者,亦斥不问。和珅在位时,令奏事者具副本送军机处;呈进方物,必先关白,擅自准驳,遇不全纳者悉入私家。步军统领巡捕营在和珅私宅供役者千余人,又令各部以年老平庸之员保送御史。至是,悉革其弊。吏、户两部成例为和珅所变更者,诸臣奏请次第修正。初,乾隆中命和珅改入正黄旗,及得罪,仍隶正红旗。 子丰绅殷德,尚固伦和孝公主,累擢都统兼护军统领、内务府大臣。和珅伏法,廷臣议夺爵职。诏以公主故,留袭伯爵。寻以籍没家产,正珠朝珠非臣下所应有,鞫家人,言和珅时于灯下悬挂,临镜自语。仁宗怒,褫丰绅殷德伯爵,仍袭旧职三等轻车都尉。嘉庆七年,川、楚、陕教匪平,推恩给民公品级,授散秩大臣。未几,公主府长史奎福讦丰绅殷德演习武艺,谋为不轨,欲害公主。廷臣会鞫,得诬告状。诏以丰绅殷德与公主素和睦,所作青蝇赋,忧谗畏讥,无怨望违悖;惟坐国服内侍妾生女罪,褫公衔,罢职在家圈禁。十一年,授头等侍卫,擢副都统,赐伯爵衔。十五年,病,乞解任,赐公爵衔。寻卒。无子,以和琳子丰绅伊绵袭轻车都尉。和珅伏法后越十五年,国史馆以列传上。仁宗以事迹疏略,高宗数加谴责,阙而未载,无以信今传后,褫编修席煜职,特诏申戒焉。”
曾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和中堂,最终也走向了人生的终点,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的话,相信他会在清仁宗即位之初便辞官养老。如果没有这三年来与清仁宗的权力之争,也许和珅会成为一个得以善终的大贪官。
虽然贪污是他的最大的过错,但他的才华还是应该得到认可。有人将他与刘墉和纪晓岚并列为清乾隆时期三大中堂。虽然刘墉和纪晓岚均未入军机处,但刘墉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正一品),纪晓岚官至协办大学士(从一品),按职级标准而言,称为中堂是合理的。《清史稿》说“大学士非兼军机处,不得为真宰相”。故称为刘、纪为中堂还可以,宰相则不沾边了。他虽然聚敛,但他确实善于理财。前几任都因办不到,而被罢职。之后,由于要花钱办事,所以,还得靠和珅来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