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纠结、拧巴、厌学和内耗,大多是受家长的影响,父母要先改变

百合读书 2024-12-18 11:36:11

常常有这样的父母,一个问题能问十几遍,反反复复来求证,一遍又一遍的问:

我要怎么改变孩子?我要怎么让孩子不纠结?我要怎么让孩子有自驱力?我要怎么帮助孩子修复情绪?我要做什么,孩子才能不拧巴?

看到父母的这些问题,我真的是一个脑袋两个大。

有时,这些问题我都回答几十遍了:

父母想要改变孩子,几乎没有可能。但父母可以通过改变自己,来用自己的改变影响孩子的孩子。

比如从家庭教育方式,放下父母的焦虑,放低对孩子的要求,接纳孩子的现状,把改变的重心放在自我改变上。

即便我说了一遍又一遍,父母还是每天都会问我同样的问题:我要怎么改变孩子?有时会变换方式或花样翻新的问,可是问题最后的核心还是直指孩子。

有时真崩溃啊,真想怼父母一句:

说好了要自我改变,咋讲了几十遍甚至上百遍,还是急着改变孩子呢?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深呼吸一下,觉察父母这会可能很焦虑,很着急,看着孩子不学习、成绩下降或没上学而烦躁不安。

父母关心孩子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是父母对孩子关心则乱,以及强烈改变孩子的执念,对孩子的状态恢复有害无益。

试想一下,父母一遍遍问我怎么改变孩子时,肯定也会一遍遍将自己的焦虑传递给孩子。

像我面对父母的执念和爆棚的焦虑以及一波又一波的执念,我都有点吃不消,更何况原本就是深陷泥潭的的孩子呢?

只不过孩子用的方式就是对抗,反锁门、摔东西、隔绝父母、把自己包裹得更严实,也不会像我一样一遍遍提醒父母越界了,焦虑爆棚,要放下执念,回归自我。

父母们,不妨想一想,你的孩子出现厌学和内耗以及拧巴时,你自己身上有没有同样的类似症状?

一个内心平和,情绪稳定又乐观积极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大概率不会纠结和拧巴。

一个温和宽容,能为孩子提供情绪价值和倾听孩子的父母,孩子大概率不会内耗。

孩子是复印件,父母是原件。

孩子出问题了,总是问我要怎么改变孩子?这不是很可笑吗?

是原件的问题啊!多去追溯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多去追溯自己的原生家庭,多去觉察自己的沟通方式以及跟孩子的共情方式。

多去用更多的精力,来实现自我成长,通过家长的成长来带动孩子的成长啊。

我是一个颇有耐心的人,但一句话让我说几十遍,父母还是我行我素停留在自己的执念里,是真的很没耐心啊。

也有些父母说,学什么家庭教育和心理学都没用,找什么老师辅导都没啥作用,最终还是要靠自己醒悟。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

首先,学习家庭教育和心理学一定是有用的,主要看怎么用。

要是只懂道理,只头脑意识到是对的,学习时觉得有千万路,有种醍醐灌顶之感,醒来依旧走老路。

老铁们啊,懂得1%的道理,要践行99%啊,要将道理、逻辑和方法落地到日常家庭教育,要知行合一啊。

如果想通过学习一下,就当灵丹妙药,那肯定没用。

就像一个学生一样,书包里一堆书就是不读,你能说读书没用?

其次,老师辅导只是帮助自我改变的进程快一点,走少一点弯路,是一条相对的捷径,不是万能之路。

像我自己学习心理学和家庭教育,是自学成才,我就是大量读书、写作和运动。

可是自打我娃出问题,我有强烈改变自己的意愿那一天坚持了7年的学习和刻意练习,坚持每天读书和写复盘,用运动来释放自己的负情绪。

我能做到百分百的执行力和行动力,而且我也走了大量的弯路和来来回回的反复,但我的自学成才之路别人未必能模仿和复制,也未必吃得了我吃过的苦。

一对一辅导是在父母没有落地能力和执行力时,有个人能手把用指导你做,相当于把弯路提前规避了。

另外就孩子没太大问题时,父母自主学习是完全来得及,但一旦孩子已经出现厌学和情绪内耗时,父母再靠读书和自主学习,效果微乎其微。

因为光是家长焦虑的情绪都搞不赢,换句话说要是家长能搞赢你的焦虑情绪,你们家娃也不会出问题了。

最后,父母最终上岸,只能靠自己。

无论是自学也好,还是找老师辅导着自我改变也好,最终的结局都是自我救赎,这倒是真的。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每个人的自我成长最后全靠自渡,有意愿,有目标,有执行力,能坚持,基本离改变就差不多了。

家长怎么样,孩子就怎么样。家长有的问题,孩子会加倍有问题。这是规律。

不要低估潜意识和无意识以及长期语言习惯、沟通习惯和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深入骨髓的影响。

想孩子变好,家长首先要支棱起来,孩子才有变好的可能性,如果只想改变孩子,家长自己我行我素,想让孩子改变几乎毫无可能。

1 阅读:97

百合读书

简介:爱读书、爱思考、爱写作的百合,读完10000本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