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穷病,这种病你没法治啊,你也治不过来!”
难道穷人的骨子里,真的就有穷的基因?而富人,天生就有富的基因?
所谓的“穷人思维”与“富人思维”,到底差在哪?
“穷人思维”的惯性陷阱
很多人可能不愿承认,但所谓的“穷”,往往不只是物质上的匮乏,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思维模式和性格习惯。
性格懒惰,缺乏自律喜欢发呆,混时间,喜欢做梦,张口就是抱怨。
没有自己的计划,更别说自律了。
连自己都管不住:管不住嘴(好吃懒惰,体重根本控制不了),管不住腿(不运动,不早起),更管不住脑子(无计划,浑浑噩噩)。
目光短浅,只看眼前天天把心思用在怎么省钱上,而不是琢磨如何去赚钱。
总想着一夜暴富的机会,看到这个似乎赚钱,立刻就冲动去搞;
看到那个好像也能赚钱,也赶紧去搞。搞来搞去,结果往往是“搞个毛线”。
缺乏定力,随波逐流对大势、对趋势没有一个基本的预判;
对所处的行业、所做的企业,其发展节奏没有一个清晰的把控。
很难把握住企业真正的走向和机遇。
稍微取得一点点成功,就容易自负,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最终可能“傲慢至死”。
说到底,正如那句话所说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富人思维”的底层逻辑
那么,与之相对的“富人思维”又是怎样的呢?
性格勤奋,目标导向很多人能做到早起,坚持每天运动。
他们会为自己设定计划和目标,能够预判机会,并为此提前做出准备,懂得顺应大势而为。
持续学习,不断反思他们努力去了解人性,把握事物的节奏。
在实践中边学边干,直到拿到结果。
并且,他们懂得“痛定思痛”,在经历挫折后,会不断地反思和反省,从中汲取教训。
拥有大局观,学会布局他们深刻理解,一个人的成功,绝对不是单靠自己能力多么“牛逼”。
更重要的是,你是否正好站在了风口上,把握好了节奏,顺应了整个行业的势能。

性格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
有句话说得非常扎心:“80%以上的穷人其实都是性格缺陷的残疾人”。
这话可能不好听,但背后隐藏的逻辑是:富有,往往先从富有的习惯开始;而富有的习惯,又源于富有的性格。
举个例子: 有人分享说:“我 5 点就会自然醒,哪怕天气将近 40 度,我也会跑步 5km(浑身湿透,汗流浃背),到了这个年纪,我仍然有 18 岁的精力做着。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我从高中就养成了,但是又有几个人能做到?我不是在‘坚持’,我是真的喜爱运动,喜欢早起,因为这种感觉很爽。更重要是可以有更多精力去计划,学习,一些东西。”
懂了就懂了。。。
但是,简单的模仿是没用的。 “哪怕我和一个人从零到 1 进入一个行业,我从时间控制,计划控制,学习迭代,精力管理方面,就已经赢了。”
太多人,可能学了形式,却没领悟精髓。他们可能暴饮暴食,没有计划,什么“狗屁运动”更是没有。结果钱也没赚到,身体也搞坏了。

结语
人间的正道,确实是充满了沧桑和不易。让风继续吹吧……
很多时候,穷人的骨子里,可能真的就是那种“穷性格”——它由“穷人思维”、原生家庭的认知以及日积月累的“穷人习惯”共同构成。这种深层次的东西,想要改变,真的很难。
懂了就懂了。。。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