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五年三月,太平军第三次攻克武昌,湖北局势陷入被动,咸丰帝震怒之下,对湖广的高层人事进行了重新的布局:以荆州将军官文接替杨霈为湖广总督,以湖北布政使胡林翼署湖北巡抚。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c27d83c3b04560c6372cc0f89be63c1.jpg)
此次湖广高层的调动,是咸丰和满洲贵族的一次精心安排,其本质还是实行“以满制汉”的基本国策。官文本人能力一般,对军政事务也不在行,但是他对咸丰的用意十分清楚,坐镇湖广为的就是牵制曾、胡的湘军集团。
有了这层关系在里面,督抚之间势必就会出现矛盾,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胡林翼与官文的关系十分紧张。
胡林翼几次想参劾官文胡林翼的湖北巡抚当得不容易,当时太平军占领江汉上下,胡林翼空有巡抚之衔,在湖北大部被占的情况下,巡抚号令不出三十里,实际上就和一个知府差不多。
更为关键的是,湖北境内的湘军已经拖欠了一年多的军饷,作为后勤大本营的湖南,不仅要供应本省军需,还得供应曾国藩部,胡林翼从湖南得到的军饷也十分有限。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dceb08694bad3eca2f3b1b1d9b79655.jpg)
此外,湖北的军政也不统一,督抚分地划防,下游武、汉、黄、德诸郡兵事饷事由胡林翼主持,而上游荆、宜、襄、郧诸郡兵事及饷事则归官文主持,“将吏各有所统”,彼此不和。
官文作为钦差大臣和湖广总督,对湖北的军需分配有着绝对的把控权,胡林翼能运作的空间极小。
但是这一切显然又都属于公务,胡林翼不能以此为由来参劾官文。官文自己也不争气,作为满族贵族,他本人用度也十分奢靡,史料中记载说是“官有门丁弄权纳贿,府中用财无度,不足则提用军饷。”
也就是说,本来该拨给胡林翼那部分的军饷,基本上都被官文用作私人开销了。这就让胡林翼十分气恼,他试图以此为由上奏朝廷,请求另用重臣督办湖北军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d437162197828e1a3c59dfc1400673f.jpg)
胡林翼弹劾官文之前,也私下与曾国藩、左宗棠等通气,但曾、左都认为要以大局为重,这让胡林翼颇有顾虑。
从咸丰五年至咸丰七年,两年时间中,胡林翼与官文的关系很紧张,据说官文曾三次登门拜访胡林翼,都被胡所拒。
让胡林翼更不满的是,运筹帷幄的是他,打仗拼命的是湘军将士,而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排在首位的却是官文。为了这一点,胡林翼又想上疏弹劾官文。
阎敬铭点醒胡林翼胡林翼把参劾的奏折都写好了,但他毕竟是翰林出身,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深知谨慎二字之重要,在正式上奏之前他还是询问了阎敬铭的意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7f001fbdec85dd3297717f64d19336e.jpg)
阎敬铭此前在京师户部任职,因其有理财之长被胡林翼奏调到湖北总理钱粮,胡林翼对他的能力很欣赏,凡事也喜欢与他商量。
阎敬铭得知胡林翼要参劾官文,说了三个字:“公误矣”。阎敬铭作为局外人,其实对湖北的政局,以及官、胡之间的督抚矛盾,比当事人看得更加清楚。
他给胡林翼分析了参劾官文会带来了哪些后果?
其一、湖广总督只能用满人湖北向来有九省通衢之说,是控制长江中下游的重镇,军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史上湖北也是国家屯兵之地,皇上怎么能不用亲信之人坐镇,又岂能轻易将湖广总督一职交于汉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23c80d15d7a2ef5f1f6e3a1d3e36d38.jpg)
阎敬铭看到了问题的本质,即便是朝廷把官文调走或革职,下一任总督,也肯定不会是湘军集团人物,更不可能是胡林翼。
其二、且不说能不能参倒官文,就是能也无法保证后来人就一定胜过官文。清代各省督抚互参也是司空见惯的事,但是绝大部分还是总督参巡抚,巡抚参总督的案例十分少见。原因也很简单,巡抚参总督属于以下犯上,就是胜了也很难在官场立足;二是总督多为旗员,以汉参满就等同于向满洲权贵宣战,说到底也是向皇上宣战。
所以阎敬铭分析,胡林翼参倒官文的概率极低。
退一步说,如果咸丰帝鉴于湖北之形势,不得不降革官文,那么肯定还会派另一位满洲亲贵来主持湖北军政,谁又能保证新的总督就一定比官文强,如果比官文还不如,难不成又要参劾?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85254e44821d560f6d6d23c320dc1af.jpg)
官文以钦差大臣督办湖广军务,手里握有兵权而且还是旗人,为朝廷所倚重。但是谁都知道,官文并无大才,湖北如何用兵,其实还是胡林翼说了算,官文对调兵遣将一事基本不管不问。
况且有官文领衔上奏朝廷,很多事就容易办,要人给人要钱给钱,用阎敬铭的话说就是“每有大事,可借其言以得请”。胡林翼现在是看不惯官文用度奢靡,贪图军功,其实这些都是小问题。
就因这些小事就弹劾官文显然是得不偿失,阎敬铭不但建议胡林翼不要参劾官文,反而还要将他高高供起来。官文不是喜欢奢靡吗,不用担心,阎敬铭负责军饷钱粮,他保证额外给官文每年筹集十万两,供他挥霍。至于军功,只要每次打了胜仗,就将官文列为首功。
听了阎敬铭一番话,胡林翼豁然开朗,此后他与官文的关系也得以改善,从咸丰七年一直到咸丰十一年去世,官文对湖北军政不管不问,当起了甩手掌柜。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7142845e29786ba37749012b0e2cf8f.jpg)
后来曾国荃当了湖北巡抚,就没有胡林翼那般心胸,虽然在他的参劾下,官文被调离湖广,但是因此而引起的满汉之争,让曾氏兄弟吃尽了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