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四十七年二月至三月,大明10万大军(号称47万)与后金努尔哈赤,在萨尔浒展开一场决定双方国运的战争,是为“萨尔浒之战”。战争的结果是明军大败,朝廷在辽东处于守势,而后金政权攻城略地一步步壮大。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356abf952e817c9061644c40055897a.jpg)
如果萨尔浒之战中,努尔哈赤是战败的一方,那么会面临怎样的结果呢?根本不用假设,早在万历四十六年十二月,时任辽东经略杨镐和兵部尚书黄嘉覆就曾上奏“擒奴赏格”,万历皇帝批准颁布天下,出台了对努尔哈赤以及后金的处理意见。
原文御史摘抄奉上:
有能擒斩努尔哈赤者,赏银一万两,升都指挥世袭。擒斩奴酋八大总管者,赏银五千两,升指挥使世袭;擒斩奴酋十二亲属伯叔弟侄者,赏银一千两,升指挥同知世袭。擒斩奴首中军、前锋及领兵大头目者,赏银七百两,升指挥佥事世袭;擒斩奴酋亲信领兵中外用事小头目者,赏银六百两,升正千户世袭。
以上应赏功级,皆自军卒言之……北关金、白两酋,擒斩奴酋,即给予建州敕书,以龙虎将军封殖其地,其朝鲜擒斩,照中国例一体升赏。(出自《明神宗实录》)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50a717fad0257bc212ebb2d1ce6ea3b.jpg)
其中有几个关键词需要解释一下:
“八大总管”是指代善、莽古尔泰、阿巴泰、皇太极、阿拜、巴布海、汤古岱、杜度。这些都是努尔哈赤的子孙;
“十二亲属伯叔弟侄”是指阿敏等人;“中军”是指额亦都,“前锋”是指阿敦,“亲信领兵”是指达海、何和礼等。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短短二百字中透露出很多的信息量。
首先是大明养虎为患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起兵的时候,其头衔还是大明的“龙虎将军”(明代武职正二品散阶)。从万历十一年至万历二十六年,努尔哈赤对明朝是表面上是决定效忠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236adebfc6bb0a20d9a45fb5ad09369.jpg)
期间,努尔哈赤曾先后五次到京师朝贡,并于万历二十年四月派遣亲信至北京,向朝廷表示愿意出兵朝鲜抗倭。这些举动都迷惑了万历皇帝和朝中大臣,为他积攒力量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第二阶段是与明朝争执,从万历二十七年至万历四十六年,这一时期努尔哈赤与明朝的关系逐步趋于恶化,双方争执频繁,猜忌丛生,但仍保持了和平的态势,没有引发大的干戈。
实际上,从万历二十七年努尔哈赤灭哈达时,朝中就有一些官员对他产生了怀疑,随着后金吞并辉发、灭乌拉,统一女真各部事业在加速进行时,辽东督抚和京师官员,都主张加强辽东军备,择机征剿努尔哈赤。
万历三十五年,辽东巡抚萧淳向朝廷上了一道奏疏,说努尔哈赤“声势叵测,实系大害,应整备兵马,谕令叶赫出兵相助,内外夹攻。”次年,蓟辽总督又上疏,称努尔哈赤“有不轨之谋,实为东方隐忧”。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1515da7a90e1ccb4166862d3fba0b86.jpg)
此外内阁首辅叶向高、兵部尚书李化龙等,也都认为后金已经到了威胁辽东甚至威胁朝廷的地步,建议出兵征剿。
万历四十年以前,努尔哈赤虽已攻取哈达、辉发等部,拥兵数万,但势力最强劲的叶赫部仍在,此时出兵,朝廷获胜的概率极大。然而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对辽东的形势根本不关注,任由努尔哈赤一步步做大。
第三阶段就是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伐明,此举表明后金与大明势不两立,萨尔浒之战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爆发的。
其次是大明过于轻敌万历四十六年四月十三日,努尔哈赤正式起兵,先下抚顺,后击败辽东总兵张承胤。朝廷接到败报之后举朝震惊。万历皇帝这才如梦方醒,立即下旨调兵出关大举征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7879e43374ff0b4612acb43c6d74805.jpg)
为了打赢这一仗朝廷可谓是下了血本,户部筹款三百万两,兵部征调各边各省兵马十万,以杨镐为经略,李如柏为总兵官。此次出兵的目的不仅仅是保卫辽东,而是要将努尔哈赤以及爱新觉罗家族彻底诛戮。所以才有了前面的那篇“擒奴赏格”。
万历皇帝和兵部显然是过于自信了,仗还没打就认为大明必胜,当时京师文武百官几乎人人认为,努尔哈赤将被生擒献于午门,然后在太庙门前凌迟处死。
努尔哈赤的子孙叔伯弟侄,也要全家全族问斩,还要屠杀其女婿、大将,连所有文官和大小头目也都在劫难逃。不仅如此,建州的一般女真也要遭殃,因为“赏格”中明确指出,叶赫等其他女真各部,如果杀了努尔哈赤,他们就可以取代其“龙虎将军”之位,朝廷颁给敕书,占尽建州地区。
简而言之,明军此次出征,既要将努尔哈赤家族斩尽杀绝,还要把建州全部消灭,这就是萨尔浒之战的根本目的。
在经过十个月的筹备之后,万历四十七年二月二十一日,四路大军88500余人,加上朝鲜、叶赫兵,共十余万人,号称47万,浩浩荡荡杀向建州女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11e2ccde185de601da848b337275fa8.jpg)
萨尔浒之战的结果诸位都知道,努尔哈赤认定“任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原则,五天之内就消灭了三路明军,歼敌五万余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不到一个月,明军彻底兵败,萨尔浒一战,让明军彻底丧失了辽东的主动权,为后来满清入关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