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悦有了新工作》的「暴力治愈术」

传媒1号 2022-10-15 10:41:31

作者|笛飞

讨论死亡,更谈论生的意义。

最近,一部聚焦殡葬行业、基调丧气却十分治愈的剧集,受到了很多关注。#广州大学《生死课》播放《三悦》#、#殡葬行业工作者不敢和别人一起过年#、#大众对殡葬行业的职业偏见有多大#、#如何向孩子解释死亡#等话题,陆续上了热搜。

热搜中提到的剧集,正是B站的最新自制剧《三悦有了新工作》。跟随叛逆新人95后主角赵三悦的视角出发,去倾听人间故事,也揭开殡葬行业者群像的神秘面纱。

讲述死亡话题,却不给人以沉重感,《三悦》以诸多要素营造出多元的「反差感」,我们可以将这种举重若轻形容为——

「暴力治愈术」。

以死写生,向死而生

「沿着一条黑漆漆的巷子,一直往前走。不能拐弯,也不能回头,只能你自己一个人往前走。」

这是《三悦有了新工作》第一集中关于死亡的描述。

在这样一部萦绕死亡悲剧气息的作品中,极具反差感的人设,最先在尘埃里开出花。

求职碰壁、屡遭嫌弃的女主角赵三悦一度想死。带着国产剧女主罕见的「摆烂」人生观,她甚至羡慕肺癌晚期的人——「可以理直气壮地当一个废物,只是等待死亡降临」。

当周遭都在要求你积极向上、奋斗拼搏的时候,这部剧的主角似乎把人们内心世界里那个想却不敢躺平的小人儿演活了:「为什么不能让喜欢工作的人工作,让喜欢躺平的人躺平?」

在大人眼里,这样的想法不可理喻,而这样三悦,却成为了触发Z世代观众共鸣的嗨点。

被赶出家门的赵三悦,想要寻死,于是大姨真的带她「寻死」去了。

带着自己锐利的矛盾和青涩的恐惧,赵三悦就这么踏进了殡葬行业。以成长型主角的视角,带观众循序渐进,体会越发强烈的反差。

三悦第一次觉得自己「不想死了」,是摄影师男生肺癌离世时,将自己的小狗托付给了她,三悦有了这只名叫「礼物」的小狗,她有了羁绊。

至此,这部剧也逐渐靠近了它的中心思想——以死写生。

赵三悦听到一位妻子要求为被小三砍死的丈夫尽可能恢复仪容,只是不想自己无辜的孩子受到伤害,使得她主动与母亲聊起儿时的记忆,虽然并不愉快,但她第一次朝母亲迈出了沟通的步子。

赵三悦看到一对父母千里迢迢赶来送别突发疾病离世的儿子,他们带着家乡刚刚采下的棉花,想给孩子最后打一床棉被。她被触动了,和世界尖锐的矛盾在那一瞬间突然柔软了,她急匆匆地回家,迫切想感受家的温暖。

在殡仪馆不断面对死亡,见证往生者的生前身后,目睹形形色色的羁绊,折射众生像的同时,也让三悦获得了越来越多生的希望。

主角的性格人设与三观,影响了全剧的风格。三悦的青春感,和青春附赠的棱角与锋芒,让她呈现出了鲜明的反差感。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生死的沉重,也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让观众去观察和体会这个世界。

镜头一边聚焦赵三悦的变化,一边讲述殡仪馆的百态日常。

殡仪馆是阴暗沉重的:这里有提前为自己选好骨灰盒、拍摄临终视频的年轻导演;有遗弃亲生女儿却在葬礼上撕心裂肺的父母;有上午还在岗位打拼,晚上就因为心梗离世的年轻小伙;也有大年夜去世,却把房产证偷偷缠在腰上直到遗体僵硬都未被发现的老人……

对于悲恸黑暗的地方点到为止,没有在冲击的地方大做文章,把握分寸感,不做刻意的催泪,只是将善恶美丑的人性平铺出来,是非对错就交由观众判断。

所以随着剧情的发展,灰白色调的殡仪馆也会呈现出充满烟火气的暖色。

时而糊涂、时而清醒的师父「爱因斯坦」刘清明;换下工作服就去相亲的人间清醒娅男姐;温柔细腻,能走进读懂人内心的葬礼主持人格格;会在初雪天里兴奋地用保温杯装雪的小四川杨林;和稀泥妻管严的高馆长等。

殡葬行业者群像被赋予了恰到好处的喜剧人设,不仅让情节轻快饱满,也用幽默诙谐与见缝插针的轻松感,营造出了一抹温暖的色调,缓解凝重氛围。

虽然题材和电影《人生大事》类似,但《三悦有了新工作》的观感却并不一样:如果说《人生大事》是泥沙俱下的市井故事,那《三悦》就像温和的深夜电台,不张扬地剖开矛盾,融解冲突。让清冷肃穆和温暖治愈这组反义词,在一部剧中和谐交融。

在矛盾中派发和解秘方

将对比度调至柔和,是《三悦有了新工作》的剧情。它用诸多细腻入微的细节和看似矛盾对立的视角,为观众派发与世界和解的独家秘方。

剧情的主线围绕着赵三悦的殡葬工作展开,以带有日剧风格的单元剧形式,展开分集主题:「再孤僻的个体也有同类」、「比什么都不做多做一点点」、「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等,通过赵三悦经历的故事,回扣每一集的主题。

单元剧形式的优势在于将各个议题阐述得独立且清晰,并且该剧巧妙地用微小的细节,烘托宏大的情绪价值,引发共鸣的同时,也将一个个单元故事讲得生动到位。

年轻女孩张红是三悦接触的第一位往生者。

在她的葬礼上,亲手把她抚养长大的养父母安静异常,反而是把她抛弃的亲生父母,却放声大哭,哀嚎不断。

在即将盖棺时,女孩的养母一把拉过扑在棺材上的亲生父母,嘶吼道:「你给我起来,别拦着我的孩子,让我的孩子回家吧。」

这样一句话直击人心,真正的悲伤并不需要用示人的嚎啕来展现。

而在不久后,亲生父母最疼爱的小儿子因病过世。在小儿子的葬礼上,亲生父母也终于停止了大哭大闹,无声的哀恸击中人心,「痛彻心扉,往往是发不出声音的」。

镜头也没有固定在三悦身上,在三悦之外,也有其他角色的视角。

从医院肿瘤科调到临终关怀部门任职的医生罗大淼,以「生的守门员」的身份,阐述不一样的生死观:如何让临终病人更有尊严、如何与临终亲友好好告别等。

而在生死议题之外,随着剧情的推进展开,《三悦》对女性、家庭、职场、人际等社会议题,都有角度犀利的解读,也有疗愈心灵的落脚。

三悦母女之间的紧张关系,不仅是原生家庭议题的呈现,也牵扯到子女教育、婚姻感情的议题。

母亲苏文静对女儿一直以来的贬低式教育,让他们无法好好沟通。在三悦实习考核第一,却因为性别无法转正,需要安慰和帮助时,作为母亲的她却说:「脑子不好使,脾气还差,活该选不上你」。

而三悦心里最大的结,是父亲出轨后,母亲将所有的气都撒在了三悦身上,让她度过了无比灰暗的童年。

当三悦在殡仪馆被见闻触动后,尝试与母亲沟通,没有大女主爽文的畅通无阻,而是以生活流的真实状态,更贴切地展现了青年一代的纠结与焦虑。

这对母女在之后的剧情中,或许会和解,也或许不会。但这个尝试沟通的推拉,正是共情的方式,是能与观众一同与矛盾和解。

不回避矛盾、也不放大矛盾,以轻喜剧和生活流的方式呈现,正是举重若轻地在矛盾中派发和解秘方。

当然,作为自制剧的《三悦》能被挑出不少缺点:单元案例的情节推进过快,不自然;刻板的金句堆砌,扣题刻意,有矫情的诟病等。但它以殡葬行业着手,不仅谈论死亡议题,也疗愈人生百态,它聚焦到生命的群像,在充满真实感的故事中,平静地展示未寻得答案的遗憾。

热度话题+冷门行业

题材和角度,是《三悦有了新工作》乘上的风,它打开了人们对死亡认知的盲区,于是热度话题与冷门行业,在一部剧里激烈碰撞。

死亡,是国人忌讳的话题。但在近几年里,生死学正在被更多关注,影视作品也更敢于描写死亡:

《我在他乡挺好的》开篇便以胡晶晶的死制造了巨大的冲击;

暑期档热映电影的《人生大事》在殡葬题材中呈现市井人物的故事,「种星星的人」是这个职业充满人情的比喻,是大陆影视制作者近年来在该领域的首次试水,也第一次让这个冷门的行业有了热度;

而《三悦有了新工作》无疑是中国大陆第一部细腻刻画殡葬行业群像、真正走进这个冷门行业的电视剧。

因剧而起的微博热搜,以及专业人士参与的话题讨论,都让真实的殡葬行业被讨论,也让这个行业的处境更多地被社会看见。

正如剧中,比起殡仪馆无人接单,换成伤心面馆才行;用服务业搪塞自己的职业等「善意谎言」,三悦和同事们更希望自己的职业被认可和接纳。这也是不断引起思考与讨论的热门话题:人们要如何面对死亡?殡葬师承担了怎样的社会重量又扛下了多少偏见?

看客对于这个领域怀揣的好奇与畏惧,在这部剧、以及这部剧的剧评里被清晰地展现,形成鲜明的对比。

相比于B站的其他自制剧,《三悦有了新工作》目前的表现仍属平平,尚未出圈。根据「1号数读联盟-酷云互动」显示,《三悦》播放量累计排名位列剧集第15位,对比播放量5.8亿的《风犬少年的天空》,1.7亿的《双镜》,《三悦》累计播放量为9800万,仍未破亿。

话题的热度,似乎尚未将《三悦有了新工作》从小众的冷门中拯救。但不可否认,它被称为「宝藏剧」有其原因,豆瓣开分8.3分,远高于《风犬少年的天空》等其他B站自制剧;B站评分9.6分,也与《双镜》《突如其来的假期》等B站自制剧持平。

由此可见,《三悦有了新工作》虽有诸多不成熟、不出圈的诟病,但也有值得被看见的底气,或许也有被更多人看见的潜力。

一部电影、一部剧、一篇文章,虽然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国人对于死亡的认知,但《三悦有了新工作》传达出生命和死亡并不是对立的极端,而是人生两个阶段的道理。

正视死亡,平和地谈论死亡,正是这部剧通过温柔的细节与故事传递的价值观。

1号结语

在国产剧集中谈论死亡,并非易事。

何况《三悦有了新工作》不仅讨论死亡,更谈论生的意义。

虽然克制地描述死亡,但治愈与温暖又传达出新的价值观:看到人生的一体两面是由生与死构筑而出,或许就能在「躺平」中找到振作理由。

《三悦有了新工作》用反差感带来的暴力治愈,正是其被赋予的强悍生命力。

鸣谢:1号数读联盟-酷云互动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