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被刺身亡评论里没有惋惜,官员坠亡又各种猜疑,我们是怎么了

半刻闲情 2024-06-08 11:44:50

一个“奇怪”的现象,可或许在很多人看来,又半点都不奇怪——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量明明已经下定论的消息,人们也还会继续保持怀疑。

原仙桃市委副书记郭生元在酒店坠亡,网上媒体曝出“已退休,还有抑郁症”的情况。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抑郁症,多半是自杀。

可网友们呢?一大群“不信”,三好市民们尚还只是强调“好好查查,想知道真相是什么?”

至于一些懒得迂回的网友,直接就放开说了。

“出事临时工,去世抑郁症。”

“你信我有抑郁症,还是我是秦始皇?”

“在职的时候不抑郁,平安落地了反而抑郁了,你看看这说得通吗?”

热门词条里也有类似的内容: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他们也知道你知道是怎么回事,但他们不把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当回事。

其实大家可以看到,媒体的消息里还没有说“是抑郁症的自杀”,只是试探性的提了提“坠亡”、“抑郁症”之类的关键词。可人们已经默认最后的调查结果是“患抑郁症,系自杀”了。

这也挺讽刺的,大家陷入了一种新的认知中:重要的不是真相有多“真”,而是真相有多合适。最“真”的那个并不一定非得是真相,但最合适的那个很可能是。

因此,很多人觉得“抑郁症自杀”是官方眼里最合适的,那么,无论怎么调查,“抑郁症导致的自杀”大概率也会是最终的结论。

于是,提前质疑罢了。

前几天沁县的政协主席郭建宇被“违规占房的村民”砍杀身亡事件也是这样,官方都发讣告了,都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了。然而评论区里,竟没几个惋惜的。

那网友们在评论区里说些什么?

“公布一下被害人的财产,还被害官员一个公道。”

“太恶劣了,一定要公开庭审,全网直播,让大家听听嫌疑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一定要严查凶手,让凶手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采访,庭审时全国直播,叫他好好讲讲自己的犯罪动机,全国人引以为戒。”

我相信这一定不是官方想要看到的画面,但这画面的形成,绝不会是一朝一夕的问题所导致。

明明可以选择相信,但更多人却选择了怀疑。为什么?

想想北极鲶鱼的拖沓处理,想想指鼠为鸭的颠倒讽刺,想想周公子20万一斤的茶叶,以及那动不动就贪污数亿落马的官员……你们说,为什么?

很明显,遍地老鼠的时候,人们哪怕是看到一个干净的米仓,第一反应恐怕也是角落里的谷子坏了。

害群之马,莫过于此。

群众的思想原本是单纯的,但当他们不断看到某些地方政府里的某些官员早已不站在人民群众这边时,他们就会本能的把那个“不站在”的数量扩大范围。

从另一方面来说,那些污吏蠹虫,持续的损耗着群众的信任。而当信任降低到某个临界点时,上述那般凡事都要“猜”或者“怀疑”的局面,便应运而生。

民意,很多时候不仅仅代表某个具体的“诉求”,它还是一种现象级的警示。通过这种警示,及时发现当下的问题,以及问题中隐藏的棒喝,更有利于一个民族、甚至整个国家的未来。

本文来自公众号“走读新生”。​

2 阅读:144

半刻闲情

简介:时事新闻、搞笑视频、影视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