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仁寿二年,隋文帝杨坚接到南方发来的加急文书,称俚人李佛子发动叛乱,占据交州(今越南北)。
交州,唐时称交趾,当时尚属于隋朝的管辖范围内。
(隋朝疆域,交趾郡在最下方)
接到消息杨坚连忙召集大臣开会,商议对策。
最后,采纳了上柱国杨素的建议,委派大将刘方为交州道行军总管,率领二十七营将士,前赴交州平叛。
02
很快,接到指令的刘方就带兵打进了交州。
路上,得知交州治所所在地龙编已经被叛军占领。
李佛子命侄子李大权守龙编,别将李普鼎守乌延,自己守越王故城,打算顽抗。
不久之后,隋军抵达了一个名叫“都隆岭”的地方,并在这里与两千叛军相遇。前军将领宋纂、何贵、严愿指挥隋军出击,击败叛军。
同时按惯例,放出消息:
表示李佛子只要投降,还可能免于一死;
要是顽抗到底,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讲真,刘方当时应该没指望李佛子能主动投降。
但很快,刘方竟然就收到了李佛子派使者送来的信。信中说自己愿意投降,希望刘方能向隋文帝美言几句,好歹饶他一条狗命。
接到信的刘方表现得非常惊讶。
并坚信李佛子这是诈降,想要趁自己怀柔之时内外夹攻,消灭自己!
想用这种阴招来骗老子?
小兔崽子你还差着远呢!
于是,刘方一面表示愿意接受投降,派人和李佛子交涉,一面做好准备。
就等着李佛子假投降的那天,突然发威,将他当场拿下!
然后盛气凌人地表示,你这点奸计,早就被神机妙算的我看透了!
谁知,经过几天的接触和谈判,刘方相当震惊的发现:
李佛子不是诈降。
他是真心想投降!
看着纳降当天跪在自己面前的李佛子。
刘方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仔细想想,隋军进入交州后,也没干什么事。
充其量就是在“都隆岭”打败了他两千手下。
难道这就把李佛子这位老哥吓着了?
看样子,被隋军击败的那两千叛军,要么是李佛子的精锐;
要么就是回去报告的时候,为了不显得太无能,夸大了隋军的战斗力,把隋军说成是天神下凡,怎么砍都砍不死。
总而言之,李佛子之乱算是平定了。
李佛子也自然是难逃一死,杨坚下令,将他斩首示众,以绝后患。
03
得了,活干完了,交州也平定了。
刘方上表杨坚,希望老大能让自己班师。
交州这地儿太荒凉,住久了能憋屈死。
但杨坚却很不厚道的表示:
别急着回来呀老弟,你还有任务没完成呢!
没几天,刘方就又接到了杨坚的圣旨:
任命他为欢州道行军总管,与尚书右丞李纲一道,进军林邑(在今越南)。
圣旨难违,不管刘方愿不愿意,他都要再去东南亚跑一趟了,
但刘方绝对想不到,这将是他生命中指挥的最后一场大战!
04
隋攻林邑之战,最为我津津乐道的,是这场战争的起因。
在记载起因方面,《隋书》和《资治通鉴》都提到了一个关键词:时天下无事。
“时天下无事,群臣言林邑多奇宝者。——《隋书·列传·卷四十七》”
“高祖之末,群臣有言林邑多奇宝者。时天下无事,刘方新平交州。——《资治通鉴·隋纪·隋纪四》”
每次读到这里,我都感觉,杨坚和大臣们是因为天下太平,一天到晚闲的无聊。
正巧有个大臣说林邑有珍宝,要不咱让刘方去把林邑灭喽,把珍宝带回来给咱瞅瞅?
杨坚一琢磨,这建议不错。
既能看看到底是个什么宝贝,又能打发无聊的日子,一举两得啊!
于是,就准了。
当然,厚道的杨坚还是给这次出征找了个理由的。
毕竟说自己是因为闲的没事干才来找茬的,这要传出去,你让林邑国王的老脸往哪儿搁?
只是苦了林邑国王梵志。
估计这位仁兄想破了脑袋也不会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得罪了隋朝这位大哥,竟遭受这般无妄之灾。
大业元年正月,刘方带领出征的一万多名步骑兵和几千囚犯,抵达了海口。
林邑国王梵志派兵据守险要的去处,想要抵挡刘方的大军。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刚刚剿灭李佛子的隋军士气高涨。
刘方又是位骁勇善战、深得军心的名将。
隋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深入林邑,抵达了阇黎江。
当天,隋军在阇黎江北岸扎营。
阇黎江南岸,是林邑士兵的营寨。
刘方命令士兵养精蓄锐,次日将全力渡江。
可是这天夜里,本该养精蓄锐的刘方却突然睡不着了。
他起身走出营帐,望着滔滔不绝的阇黎江,心中突然涌起一股悲情。
身后的营帐里,传来军中打更人的梆子声,巡哨的走动声,还有士兵的鼾声。
明日渡江,林邑军肯定会击隋军半渡,隋军不知道要付出多少的伤亡。
有多少人会死在这条他乡的江水里?
又有多少人能活着看见胜利?
是打了胜仗回到大兴,在一派繁华中,安享晚年?
还是全军覆没,埋尸荒野?
刘方不愿意再想了。
作为一名老将,刘方清楚,想得越多,越容易干扰自己的判断。
眼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渡江!
次日一早,全副武装的隋军开始渡江!
金鼓之声,从营地中响起。
士兵们的喊杀声,有如山崩地裂般豪迈!
大旗招展,一艘艘小船,勇敢地向南岸进发。
刘方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对岸。
他的目光似乎已经穿过渡江的小船,直插进林邑兵的营寨,看见林邑的弓箭手已经排好阵势,箭头笔直地朝向天空。
下一秒,无数的利箭飞上天空,又带着死亡的气息呼啸着落下。
刘方的心都快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了。
然而,很长时间过去了。
什么也没有发生。
没有飞上天的弓箭,隋军安安稳稳地渡过阇黎江,占领了南岸的林邑营栅!
然后发现,这竟然,是座空寨!
05
这咋跟自己想的不一样嘞?
刘方眨巴着眼睛。
难不成有伏兵?
可是四周静悄悄的,根本没有大队人马隐藏的痕迹。
风吹过树丛,传回独属于原始森林最静谧的声响。
刘方不放心,又派出侦察兵去探。
回报说附近别说人了,连只狐狸都没有。
刘方完全搞不清林邑人耍的是什么花招,一时不免紧张起来。
直到副将前来禀报,说询问了几个当地人,才知道:
阇黎江南岸的林邑军队见隋军势大,昨天晚上就吓跑了,压根就没人敢抵抗!
奇葩!真是奇葩!
刘方又一次被事实震惊了!
自己从军打仗多年,竟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见识到了李佛子和林邑这两朵奇葩!
越南,真是片神奇的土地!
此后,刘方率领隋朝的健儿一路高歌猛进,先后在区粟、六里、大缘江等地击破林邑、
唯一遇到的像样点的抵抗,就是在阇黎江以南三十里的地方,遭遇了梵志率领的象兵。
隋军士兵很多没怎么见过大象。
在战场上看到一群庞然大物突然向他们冲来,箭也射不进去,跑得慢的都被卷进象蹄扬起的尘土中踩成肉泥。巨吼声响起的时候,连空气都在震动,一来二去,腿肚子都软了,哪还有心思作战?
因此,隋军很不意外的失利了。
刘方收拢军队,后退扎营,聚集众将,开始思考对付象兵的办法。
结果一群人商量了半天,也没想出什么有效的法子来。
毕竟在那个没有火器的年代,对付大象,还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刘方也不是精灵王子莱戈拉斯,不可能逆天地踩着大象鼻子爬到象背上射它脑袋。
但中国人的智慧是无穷的。
一番冥思苦想后,刘方还是想出了对付象兵的办法。
第二天,梵志的情绪明显十分高涨。
昨天的战斗已经证明了象兵的威力。
他似乎已经看到象兵横冲直撞闯进隋人的营寨,象蹄将隋人的尸体踩得稀烂。
胜利终将是属于我的!
梵志已经幻想着带领象兵踏破中原河山,称王称霸了。
战斗之初,隋军也确实像梵志想象的那样,在象兵面前溃不成军,四散而逃。
象军一路向北,所向披靡!
梵志不免开始得意起来。
可惜还没等梵志的美梦做完,就听见前方传来数声噗通的巨响。
他大惊失色,连忙向前看去。
就看见前方平坦的草地上突然陷出几个大坑,冲在最前面的象兵连人带象一股脑全跌进了大坑里。
刹那间,大坑的四面冲出无数士兵,手持弓箭朝着坑里的象兵就是一顿爆射。
这就是刘方的计策!
他事先命令部下挖好大坑,上面盖上草皮。
等到毫无防备的象兵掉进坑里,立刻召集弓箭手对着坑里猛射!
皮糙肉厚又能如何?
这么多支箭,不信射不死你!
此招果然奏效!
大象皮肉再厚,终归还是肉长的,中这么多箭,也是必死无疑。
陷坑中大象濒死的哀嚎声传到了后方的象阵里。
没死的大象吓得纷纷掉头就跑,这一跑,反倒把跟在大象后面的林邑兵踩死不少。
隋军趁势出击,狠踩林邑兵的后脚跟。
林邑大败,梵志更是吓得龟缩进国都。
等到隋军抵近国都,又吓得弃城躲入海上,过起了渔民的生活。
06
再后来刘方攻入了林邑的国都。
在林邑国都刻了块石碑,用来纪念功绩。
当时军中流行一种能使士兵脚肿的瘟疫,接近一半的士兵都感染这种瘟疫而死。
眼瞅着瘟疫越来越厉害,刘方被迫撤军。
临行前,隋军带走了林邑王室用金子做的祖先牌位,不知道这是不是某些大臣所说的奇珍异宝。
还干了个令人不齿的事,他们把林邑王梵志的宫室妇女玷污了。
刘方在回朝途中感染脚肿病死去。
《隋书·列传·卷十八》里说刘方“仁而爱士,有疾病者,亲自抚养”。
估计他大概是在看望感染疫病的士兵时,遭传染而死。
也算是做到了与士兵同生共死了。
隋朝一开始是打算把林邑划分为三个郡的。
但后来由于中原内乱,隋朝对林邑的管控力大大下降。
林邑王梵志趁机复国。
但他已经彻底被打怕了,也没敢找隋朝复仇,复国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谢罪请和,答应上贡。
隋朝灭亡后,林邑又向更为强大的唐王朝称臣,年年进贡。
贞观年间,林邑曾进贡火珠和白鹦鹉,很受太宗皇帝的喜爱。
明成化七年,林邑为安南所灭。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公号:烟火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