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史上有名的装逼名场面。

是烟火江湖 2022-09-21 17:04:23

01

关原合战的时候,东军德川家康手底下有个装逼惯犯,名叫黑田一成。

黑田为了显示自己将军的威仪,平日出门,包括打仗,都要在头上戴一个造型非常夸张的头盔,拉升自己的逼格。

(图右是黑田一成的头盔)

但这种做法非常容易招人恨!尤其对于西军士兵而言。

攻打大恒城的时候,黑田就因为故意装逼,遭到了西军炮兵的优先打击。

后来与西军将领岛左近交战的时候,也因为过于装逼,被看不惯他的岛左近一火铳打下马,负伤。

虽说因为装逼负伤了,但黑田仍然没有摘下自己这顶装逼用的头盔。

只是学聪明了。

再打仗的时候,就躲在后面,跟自己人装逼,不让敌军看见。

凭着这一手,愣是此后再没挨过枪子。

一直活到88岁,才顶着他的大帽子去世。

02

1815年3月1日,拿破仑从厄尔巴岛逃脱,率领700名忠心的部下在昂蒂布附近登陆。

得到消息的路易十八连忙派第五团约2500名官兵前去镇压。

面对着2500名士兵和他们黑洞洞的枪口。

拿破仑做了一个惊世骇俗的举动:

下马,脱帽,解衣。

一个人走到士兵的面前。

张开双臂,用威严的声音大喝一声:

“来呀,士兵们,向我开枪!向你们的皇帝开枪!”

结局:

2500名士兵狂热的高呼“吾皇万岁”,然后全部变节,改投拿破仑麾下。

并且作为拿破仑的先锋军,兴冲冲地向巴黎进发!

沿途遇到路易十八派来阻挡拿破仑的军队也纷纷匍匐在他的脚下。

包括那位宣称要用铁笼将拿破仑抓到巴黎的内伊元帅。

由于投降的人数太多,拿破仑在进军的途中无不得意的写信给路易十八说:

“国王啊,我亲爱的兄弟,不要再派人来了,我这里的人已经够多了!”

属实是嘲讽技能拉满了。

03

唐景龙四年,一群傻逼富二代在长安昆明池旁开party。

喝的正嗨的时候,一个骑马的年轻人来到他们身边。说是骑马骑太久渴了,看这帮人喝的这么嗨,想讨杯酒喝。

几个富二代觉得年轻人不像富贵人家出身,就有心开他的玩笑,拿人家开涮,于是热情的邀请他入席。

刚喝了没几口,一个富二代就站起来,说要比比各自的家世,以此羞辱年轻人。

年轻人也不说话,就坐在那里静静地看几个富二代手舞足蹈的吹牛逼。

等人家吹累了,才慢腾腾的站起来,说:

“吾曾祖天子,祖天子,父相王,临淄王李某!”

我太爷爷是皇帝,我爷爷是皇帝,我爹是相王,我是临淄王李隆基!

此话一出,几个富二代登时呆在原地,想到自己言语冒犯了皇族,吓得转身就逃。

李隆基也不管他们,径自喝了三杯酒,吃了一个大馅饼,大笑三声后骑马离去,深藏功与名。

其实吧,李隆基完全可以把逼吹得再大点。

如果再过几年,他完全可以这么说:

“吾曾祖天子(太宗李世民),祖天子(高宗李治),祖母天子(武则天),叔天子(中宗李显),父天子(睿宗李旦),本身天子(玄宗李隆基)!”

那这几个富二代就不能转身逃跑了。

得跪下来恭恭敬敬地磕头了!

04

还是唐代。

唐中宗神龙元年,新科进士张莒高中后来到长安大雁塔游玩,玩着玩着一时兴起,想要装个逼,就在大雁塔上提名:新科进士张莒到此一游。

(一直想去看大雁塔,可惜疫情出不去,呜呜)

谁知,后来的新科进士们纷纷喜欢上了这种装逼方式。一时间,大雁塔下满是新科进士的提名。

直到日后牛李党争,当朝宰相李德裕觉得这么装逼影响不好,有伤风化,于是命人涂掉了这些提名,并命令禁止在大雁塔下提名的行为。

李德裕之所以禁止雁塔题名。

说白了是因为丫没中进士,被这些进士们的提名伤自尊了,才这么干的。

但这也算是在无意中做了件好事吧。

毕竟他要不禁止的话,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雁塔就不知道得被涂鸦成什么样子了。

05

淝水之战应该没多少人不知道吧。

前秦王苻坚一开始也算是逼格拉满了。

左仆射权翼说东晋有长江天险,不能进攻。

苻坚直接豪气地表示自己有一百万军队,若是把马鞭都丢进长江里,足以让长江断流,看他东晋还有什么天险可以守!

当然装逼的下场也是惨的。

毕竟淝水之战不仅诞生了投鞭断流,还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两个新词。

但其实,淝水之战中最装逼的还不是苻坚。

而是谢安。

谢安当时是征讨大都督,负责抵御前秦。

他的侄子谢玄在前线打败苻坚后,修书一封向他的叔叔报告喜讯。

谢安接到信的时候,正在跟客人下围棋。

对于谢玄的信,谢安粗略的看了一遍,就把信扔到床上,脸上也没有欢喜的神色。

客人就很好奇,问他信里写了些什么。

谢安很淡定的回了一句:“哦,没什么,就是我侄子打败了苻坚而已。”

客人当场惊得合不拢嘴,对谢安的处事不惊佩服的五体投地。

等到客人走了,谢安就立马原形毕露。

在家里高兴的乱蹦跶,把自己鞋跟都蹦跶断了……

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 ——《晋书·第四十九章》

06

最后说个比较为人熟知的。

1637年,业余数学家费马提出了著名的费马猜想。

同时,费马在猜想边上写了一句非常装逼的话:

我确信已发现了一种美妙的证法,可惜这里空白的地方太小,写不下。

于是,在后世的350年里,无数的数学家,比如欧拉、高斯、莱布尼兹,为了寻找这个所谓“美妙的证法”,耗费大量时间却纷纷败下阵来。

证明难度之大,就连大数学家牛顿都望而却步,干脆不去碰他。

直到350年后,牛津大学教授安德鲁·怀尔斯才最终证明了这个猜想。

但是用到了大量20世纪才有的数学成果。

证明过程用了两篇文章,130多页。

成果发表后,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讨论的内容出了定理本身外,还有一点。

那就是:

费马先生,您当时真的证出了这个定理吗?

还是为了装逼,消遣我们玩呢?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公号:烟火江湖。

0 阅读: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