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原来这才是不公平的真相

阿朱看剧 2024-05-25 11:22:41

想要一个公平,真的好难。

首当其冲的是大人物。

王启年说,能收门生的都是真正的大人物。

第一个明目张胆走后门的是太子,一国太子为春闱科举走后门谁能拒绝,范闲都不好说什么。

太子一共说了四层意思:

第一层是假话,范闲和二殿下斗得太狠,他来劝和。

第二层是真话,范闲和二殿下相争,他是渔翁得利的那个,高兴了表表态好继续合作。

第三层是送名单,小小名字,只要范闲在糊名抄录的时候抬手放一马,太子的人就能顺利上榜。

第四层是打听史家镇惨案活口,试探范闲口风,毕竟做贼者人容易发虚。

按照范闲的性子,别说是太子,就是庆帝也是想跪才跪,不想跪就不跪,虽说经历了走私案,有所收敛,但不是怕自己这条命,而是怕所爱及所关心之人受牵连。

人一旦有了软肋,手脚就被束缚了。

范闲接了名单,虽挣扎着没有打开看,但内心却觉得肮脏极了。刚刚升任居中郎,心中的天平却不能居中了。

第二个是以岳父身份自居的林若甫,直接派人让范闲来府邸。

先以拔胡子为由,让范闲拔掉了几根白胡子,继而指出“剪了还长,拔了治本”背后的意义,让范闲做事从根源开始。

又刻意提到了大宝,林若甫虽为父亲,但身为六部之首的宰相,本没有时间亲手给儿子挑拣红果,当着范闲的面不过是戳软肋,因为范闲是唯一一个真正不嫌弃大宝的人。

随即提到太子送名单的事情,还真是没有透风的墙,前后不过半个时辰的事,林若甫就已经知道了,继而教导范闲留心细节,不要露破绽,最后顺势推出他准备好的名单。

林若甫说,不仅仅是名字,更是人情世故。

是了,这才是找范闲的真实目的,在这个风口浪尖上,谁坏了规矩就是坏了约定俗成,多年来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林若甫如果不趁机让范闲开后门,还真统领不了六部。

而这不过是或以权以情压制范闲的,还有拥挤在范府那些络绎不绝送礼的人,且不管送的什么礼,总而言之礼盒中必定夹着一张字条,字条上就是各自推荐的名单。

范闲是有气的,一开始不过是为了接近史家镇惨案的唯一活口史阐立,不想却撞见身为监考正官的郭铮更令人气愤的一面。

得知赶在春闱前翻修考院的石料木材被以次充好后,范闲本想质问郭铮,不想郭铮不仅丝毫不隐瞒,而且直言被替换掉的金丝楠木和金砖会如数放在礼部仓库里,而户部发放的专款结余也会如实记录在案,但这些上好的东西和余钱不仅不会返还,而且会光明正大地被礼部上下所有人瓜分。

即便范闲再不解也没有办法动郭铮,因为这些见不得台面的小动作都在符合规矩之内,而且还增添了不少政绩,犹如郭铮刻意摆拍一样,三分干七分宣传,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糊弄了事。

有人钻营阴谋诡计,有人一心求公平。

范闲说,总得把人当人吧。

他一次次出入同福客栈,看着那些深夜苦读的莘莘考生,更有那头发花白却依旧没放弃状元梦的老士子。

天地不仁,万物如刍狗。既然有逆天改命的机会,就要为公平争取一次。

范闲也想过后退,本来科考的人不是他,而他来京都不过是自保,虽然被迫参与了党争,但再翻天动地也还是为了活着,和林婉儿相守一生,身边有家人平平安安,肆意顺遂过完一生也就完了。

可他深陷其中,既遇见不平事就不能不管,但管了就是满朝皆敌,刀箭如雨。

于是,他想到了最好的挡箭牌,求庆帝主动召见一次,让所有不怀好意的人知道,接下来不管他要做什么都是得了庆帝的旨意,而至于那些已经塞到他手里的名单,亦或者藏在礼盒里的,就只能各凭运气。

这个方法很凑效,太子第一个当着面撕毁了名单,刻意等在宫门口的秦恒假意递名单试探,一个武将世家凑什么热闹,不过是试探口风而已,随着林若甫也亲手撕了名单,虽然拆穿了范闲找庆帝当挡箭牌的意图,不过范闲的目的也算是达到了。

还是二殿下说的对,“他不一样,别人习惯的他未必习惯。”

范闲就是那种所有人都习惯了,他也不能忍,因为他若忍了,将来也会习惯,这才是真正可怕的后果。

范闲说,“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就好比有的人一生下来就家财万贯,有的人一贫如洗,有人才思敏捷,有人大智若愚,而春闱的意义就在于给了所有人一个相对公平,改变命运的机会。要是连这唯一的一次机会都不再公平,这世界该有多荒唐。”

其实只要有人存在,不管任何时代总会有人替天行道,即便遍体鳞伤,即便死不瞑目,但总有人前仆后继地出现。

就如赖名成,为正法而生,亦为正法而死,廷杖而亡,死得悲壮,也死得其所。

范闲欣赏这样的人,也渴望和这样的人亲近,虽成为不了,但心向往之。

范闲的努力不是所有人都喜闻乐见的,但对于史阐立、侯季常、杨万里、成佳林这四个人来说,就是他们的光,同时,他们也是范闲的光,因为他们代表的就是高考的意义。

史阐立很单纯,有什么消息都愿意共享,出身贫苦,科举完估计就知道惨案的事情,但心胸豁达,就算在后厨洗碗只为多吃一顿饭,还能一边背诗一边苦中作乐,这样至纯至良之人一旦发迹,将是整个朝代的福气。

侯季常圆滑,懂得也多,更善于钻营,幻想着多做工就能得到大人物的垂青,但终究是小聪明,但并不吝啬,不管有没有用,至少一个宿舍的四人都共享了“捷径”。

归根结底是眼光更清明一些,更了解世间险恶,也更明白世间不公,想出人头地又有什么错?

“因为我忍不住,这科举不公,百官舞弊,外面饿殍遍野,这边是朝堂党争,这天下谁人不知,可是还是一片寂静。如果这世间不公我也能忍,这圣贤书不就成了废纸一堆,所以,这世上总要有人撞个头破血流,如果我要是金榜题名,这血是不是溅得高些,这声响是不是大些,这听到的人是不是多些?我想做官,是因为我不想忍。”

杨万里的这段话安抚住了范闲那颗想要打退堂鼓的心,同时也毫不顾忌地说出了很多读书人的心声。

这些背着行囊的士子们,哪个不是怀揣梦想,渴望金榜题名,又深知希望渺茫,不过寒窗苦读十几年,终究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梦,还对这个浑浊的人世间不死心而已。

读了书,开了蒙,就不愿再弯下腰低下头,即便舍不得烛光钱,但还是想有光。

他们不能像范闲那样幸运,还能找庆帝闯个祸,还有陈萍萍护着,但匹夫之怒,血溅三尺,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前有《唐雎不辱使命》,《庆余年》里有杨万里奔死路。

张载的《横渠四句》里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个世上鲜有公平可言,但在读书人心中,真有只怕自己的光燃烧的不够强烈的人存在。

譬如范闲,

譬如赖名成,

譬如杨万里。

春闱不只是朝中挑几个,宫里定几个,太学选几个,还有名士占几个而已。也不只是登门拜师,卖身投效,有人关照,胜过文思泉涌。

因为春闱真的只是一个过场,与有些人是搏名,有些人是逐利,但总有人是搏一个清明的盛世。

自己吃过苦,才更想为别人撑一把伞。世上是没有公平可言,可心里边煎熬,翻翻滚滚的不公平始终压不下去,爆发而出就是豁出命求真理。哪怕就一次也好,让这春闱有法可依,有理可循。

范闲最终选择了遵从本心。

杨万里选择了出世即为死。

这条死胡同一定能普照更多的人,吸引更多的人,不撞南墙终不悔,装了南墙也不悔,不枉人生,足矣。

范闲的结局不会太好,这些誓死保护他的,赋予他权力的,教会他成长的,都会一一离开,悲壮的、无奈的,他成为的不只是孤臣,而是一个为正义而生而死的人。

他这样的人,但凡有一点妥协,又不那么倔强,事情就会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或是一个滴水不露的权势滔天的颠覆王朝的霸主。

可他不会,而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1 阅读:86

阿朱看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