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秋天到了九月初,我的花儿绽放后其他花都谢了,浓郁的花香飘满长安城,到处都像披上了金黄的铠甲。晚唐时候,唐懿宗在位的那些年,山东有个卖盐发了财的黄家,他们家的大少爷黄巢又一次去了京城,想考个官当当,结果还是没考上。这次落榜后,黄巢写了首《不第后赋菊》的诗,表达了他对当时已经烂透了的唐王朝的不满和心中的抱负。不过让人没想到的是,黄巢没能考中,并不是因为他本事不行,而是因为他长相不行,被刷了下来。
【被“丑拒”的武状元】黄巢家世世代代都做卖盐的生意,他们不光合法地卖官府管的盐,还偷偷卖私盐,跟不少私下里卖盐的人关系很铁。古时候,卖盐可是个超赚钱的行当,黄巢他们家当然也不例外。凭借着既跟官府有交情,又在江湖上有路子,黄巢家里那钱真是像流水一样往进涌。手里有了钱,黄巢家的后代教育当然跟得上。他从小就有专门的老师和武士,教他读书和武艺,想把他培养成文武双全的人才。不过黄巢有点偏向练武,特别是剑术、骑马和剑法上,他特别有天赋。至于读书嘛,他不太喜欢老夫子教的儒家经典,但也不是不喜欢学习,他只是更喜欢自己思考、自己创作。黄巢5岁那年,和爷爷爸爸在一起过得特别开心。刚好那时候是秋天,院子里菊花开得特别灿烂。爸爸就说,咱们以菊花为题来作首诗吧。爷爷还在那儿琢磨呢,黄巢就开口了:百花之中它最耀眼,天生就披着一身金黄美衣裳。黄巢的老爸一听这话,立马火了,想教训一下这个调皮捣蛋的家伙,毕竟黄巢哼的那两句,说白了就是“叛逆的话”。
黄巢的爷爷宠着孙子,赶紧挡住了黄巢的爸爸:“这孩子就爱瞎琢磨写诗,他这么小能懂啥呀?来来来,乖孙儿,再给爷爷作一首诗。”黄巢一听这话,立马站直了身子说:秋风嗖嗖吹满院,花儿冷艳蝶不缠,哪天我要是做了春神,定叫桃花一起绽开颜。这首诗一写完,黄巢的爸爸和爷爷立马惊呆了,这也太厉害了!可是唐朝时候的明经科和进士科都不考写诗作词,这让黄巢考了好多次都没中。后来,黄巢心想,文科考不上,那我就去试试考武状元吧。黄巢靠着出色的本事和厉害的武功,一路闯进了武举比赛的最后阶段。当他站在大殿上时,碰上了郭子仪的后代郭端夫,这位七十多岁的郭端夫,成了他要面对的最后一道难关。两人整装待发后,就在唐懿宗眼前摆开架势打了起来。郭端夫耍的是“郭家汾阳枪法”,黄巢呢,用的则是唐朝初期名将罗成传下来的罗家枪。他俩你一招我一式,打得难解难分,就像是“两条龙抢食吃,两只饿虎争肉夺”。不过那两个人打了老半天,正打得火热呢,旁边的唐懿宗却早就困得直打哈欠,他随便摆了摆手说:“你们都给朕走远点。”
这是为啥呢?不是因为你俩功夫不行,实在是你俩长相有点抱歉,朕提不起兴趣看。这话一说出来,两个人心里顿时凉了半截。七十多岁的郭端夫叹了口气,把长枪收了起来,然后决定辞官,回家过隐居生活了。年轻的黄巢,瞅了唐懿宗一眼,啥也没说,转身就走。接着,他写下了《不第后赋菊》这首诗,从那以后,他心里就埋下了反唐的种子。年轻人嘛,没点儿冲劲怎么行?【杀人无数的“菩萨转世”】乾符元年的时候,唐懿宗皇帝去世了,接着唐僖宗就当上了皇帝。就在那一年,唐朝各地遭了大灾,要么是洪水泛滥,要么就是干旱得要命,特别是河南那边,水灾旱灾一起来,庄稼全给毁了,一年到头没收成。可朝廷呢,还是照样收税,一点也不肯少。唐僖宗还催得更紧了,要大家赶紧交税。今年你们的庄稼产量这么低,要是不赶紧催着收,那不就要亏本了吗?到了这个地步,没办法活下去的穷苦百姓终于反抗了。河南濮阳卖私盐的王仙芝,拉起了几千人的队伍,站出来造反了,他们管自己叫“草军”,一路打下了曹州,还传唱起了一首童谣:金蛤蟆睁开了闪亮的眼,激起了曹州百姓的大反抗。
王仙芝和黄巢俩人是老相识了,以前都一块儿卖私盐,不认识才怪呢!现在你王仙芝起兵造反了,我黄巢怎么着也得来给你捧个场啊。在乾符二年的时候,黄巢带着他的侄子黄求、黄葵等人,召集了好几千人,也管自己叫“草军”,跟着王仙芝一起行动。从那以后,起义军的队伍越来越壮大,短短数月就召集了好几万人,他们一路冲关过卡、占领城池、打败敌军将领,攻势猛烈得让人挡不住。仅仅一年的光景,人数就涨到了三十多万。不过,虽然人数有三十多万,但真能上阵打仗的,也就五六千人,真是挺遗憾的。不过,用来糊弄唐僖宗,这点人数倒是足够了。唐僖宗瞧着草军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心里就琢磨着要“安抚收编”他们,于是给王仙芝封了个官,叫做“左神策军牙将”,还兼着“监察御史”的职位。这个官职其实挺普通的,牙将嘛,也就是个中等级别的武官,监察御史也不过是个八品小官。可就是这么个不起眼的小角色,竟然让王仙芝心里犯起了嘀咕,回去还真跟黄巢商量起了这事儿。黄巢一听,立马火冒三丈。你只提给自己升官,那我们这五千多兄弟怎么办?你是不是把我们的约定给抛到脑后了?
王仙芝刚想开口解释,但黄巢已经不耐烦了,直接挥拳就上,一下子把王仙芝的脸给揍得青一块紫一块。从那以后,王仙芝就没再提起招抚的事,很明显他们俩不能再联手带兵了。所以,他们决定各走各的路,分别统帅军队,去攻打城池、扩张地盘。不过,“草军”聚在一起才有利,分开就会失败。王仙芝跟黄巢分开后,一路溃败,最后在攻打洪州时,被唐朝的宋威将军给抓住了,丢了性命。王仙芝去世后,剩下的起义军就像没了头领的猴子,纷纷乱窜,各自逃散了。有些还没放弃反唐目标的草莽英雄,他们找到了黄巢。于是,黄巢带着大家在亳州重新拉起了一支队伍,自己当上了黄王,还给自己封了个“冲天大将军”的称号。在这时候,他还收了个猛将叫朱温,可谁能想到,这个朱温以后会成为黄巢的致命一击呢。这时候的黄巢,看起来好像已经有点疯狂了,对唐王朝一次次伸出的和解之手,他全都不买账。你们使诈让我和王仙芝闹翻,最后害得王仙芝丢了命,现在又想故技重施来害我吗?
有了这种想法,黄巢的手下见到官兵就大开杀戒,为了占领地盘,他们不择手段,连放火烧城、用水淹城这样的事儿都干得出来。慢慢地,老百姓中间流传起一个说法,说黄巢其实是佛祖的弟子目犍连菩萨变的。他为了救自己的母亲,打开了鬼门关,把地府里的八百万恶鬼都给放跑了。现在他又转世回到人间,目的就是要把这些恶鬼重新抓回地府。怎么抓呢?杀啊,全杀光才能送回去。于是,在黄巢严厉凶猛的打击下,他带领的起义军像狂风扫落叶一样,接连胜利,稳固了南方和江南的地盘后,直奔长安而去。【天下无敌的“克星”】广明元年那会儿,黄巢打下了长安城,闯进了太清宫。紧接着第二天,他就在含元殿上自封皇帝,建了个新国家叫“大齐”,还定了个年号叫金统。黄巢做了皇帝,肯定得组建自己的团队。他给杨溪谷他们几个封了“四相”的头衔,尚儒、李俦这些人做了尚书,葛从周则当上了大齐的兵马大元帅,朱温他们被封为大将军。他还把葛从周、孟海绝、邓天王、张归霸、朱温这些大将聚在一块儿,号称“大齐五虎将”。
坐上皇位后,黄巢就开始打算统一全国了,于是他派葛从周和朱温四处打仗,想要占领所有地方。不过遗憾的是,这回黄巢碰上个命中注定的对手,那就是李存孝。先是,大军统帅葛从周带着差不多五十万兵马,和唐朝的晋王李克用,在黄河两边形成了对立的局面。在这次对决里,葛从周让手下的四位勇猛大将轮番向李克用发起挑战,可李克用这边呢,只派出了他的养子,那位沙陀族的勇士李存孝来应战。两军对垒,葛从周那边派出四个大将,四个人围攻李存孝一个,轮流上阵。但李存孝丝毫不慌张,左手拿着毕燕挝,右手挥着禹王槊,骑着他的追风火焰驹,一个人对战四个人也不见败势。没过多久,他就连续干掉了那四个大将。紧接着,他趁葛从周还没缓过神来,立刻带着军队冲进了葛从周布置的长蛇阵里。力气大能破万般招,面对如同“无敌开挂”的李存孝,葛从周摆的阵势简直就像个玩笑。他的大军才交锋了几下,就被李存孝冲得七零八落,葛从周只能带着剩下的残兵败将,狼狈逃窜。李存孝此刻杀得眼睛都充血了,立马就追了上去。等他一路狂奔,过了潼关才发现,身边就只剩下十八个骑兵跟着他了。
可李存孝回头一看,身边只剩下十八个勇士,但他心里的斗志却烧得更旺了。他大手一挥,毫不犹豫地决定,就带着这十八个兄弟,直冲长安城而去。这十八名骑兵看到李存孝如此厉害,心里一下子充满了勇气,跟着李存孝的马蹄节奏,一股脑儿地朝着长安城奔去。就在这时,黄巢刚得知打了败仗的消息,还没来得及想办法应对,就有人回报说城里已经乱套了。他急忙出门查看,结果发现身边只剩下十几个人,而号称京城的长安,已经乱得不成样子。黄巢还没来得及发话,就见两支箭嗖地飞到脚边,一抬头,嘿,原来是李存孝!吓得他浑身直冒冷汗。这时,李存孝也感觉挺累了,头也不回,带着十八个骑兵就奔出长安城,一路狂奔而去,竟然没人敢上前阻拦。这时候,正在外面打仗的大齐另一支队伍,由朱温带领,也被唐军给拦住了去路,唐将王重荣带着人在陕西和山西交界的地方挡住了他们。朱温又听到说李存孝带着十八个骑兵就攻破了长安,这事儿把他吓得不轻,心里一琢磨,就开始动起了自己的小心思。跟王重荣对抗了快半年,朱温一点进展都没有,不由得叹了口气。他觉得黄巢快要不行了,没辙了,打不过就只好投降,于是带着军队投了王重荣。
没过多久,唐僖宗就下了命令,封朱温做了汴州刺史和宣武军节度使,他现在最主要的活儿,就是帮唐军把长安给打回来。接着,朱温迅速召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唐军和各地方的节度使,组成了所谓的“十八路讨逆队伍”,一同在长安城门外集合。【合该身死的“宿命”】黄巢的五大猛将里,有一个走散了,一个举手投降了,现在就只剩下孟绝海、邓天王和张归霸三个人了。孟绝海一听说朱温造反了,立马气得不行,立马就想带兵去打他。可没想到,刚一到战场上,就撞上了李存孝。俩人打了没几下,孟绝海手里的兵器就被李存孝用毕燕挝给抢了过去,紧接着后背还挨了一槊,当场就吐血了。然后李存孝轻轻一伸手,就把孟绝海从马上拎了下来活捉了。等回到大营一看,孟绝海已经咽气了。邓天王一听到好兄弟孟绝海没了,火冒三丈,誓要给兄弟讨回公道,立马带着人马冲向朱温的营地。可没想到,刚一交手,就被李存孝一下子从马上打了下来。这位“大齐五虎将”之一的邓天王,竟然趴在地上求饶,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我家里还有八十岁的老娘和三岁的娃娃呢!”李存孝看到这一幕,忍不住放声大笑,随后他一扬手,指着对方说:“回去找个厉害点的再来较量吧。”
结果邓天王捡回了一条命,吓得再也不敢回黄巢那边,直接带着手下士兵逃走了。现在,黄巢已经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把剩下的士兵都集中起来,打算跟那位“常胜将军”李存孝拼个你死我活。可话说回来,他手下还剩多少愿意打仗的人呢?要是真算下来,想投降的恐怕要比想继续打的多了去了。再经过两场激战之后,黄巢的手下大多要么战死要么投降了。黄巢只好带着仅剩的几百名残兵,一路拼命逃跑。没过几天,他们就逃到了山东泰山府边上的“灭巢山”。庞统,人们称他为“凤雏先生”,最后却在“落凤坡”丢了性命。唐朝初期的瓦岗寨老大“李密”,最终也在“断密涧”送了命。还有唐初的猛将“裴元庆”,他的结局是在“庆坠山”战死。好像这些地方名真的和他们相克,黄巢也是在“灭巢山”上走到了尽头,注定了他要在这里命丧黄泉。跑到灭巢山的黄巢,刚喘口气,就听到后面的动静:“李存孝带着不到五十里的追兵杀过来了。”在黄巢身旁,他的外甥林言突然动手,一剑就捅进了黄巢的后背,接着又迅速砍下了他的脑袋。黄巢到死时眼睛都睁得大大的,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亲外甥会下这么狠的手。
林言拎着黄巢的脑袋,打算去向李存孝投降,可半道上被李存孝手下的沙托博野军给碰见了。他们啥也没问,上来就把林言给宰了。后来,李存孝他们望着“灭巢山”,叹了口气说:“黄巢这家伙,既有本事又有心眼,简直就是头猛虎。而林言呢,心怀不轨,不忠不义,活脱脱是只恶狼。这儿以后就叫狼虎谷算了。”黄巢去世后,他带领的那些起义军没隔多久,也在唐朝军队的打击下不复存在了,至此,唐末那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就算彻底落幕了。葛从周和张归霸这两位还活着的人,在黄巢没了之后,就投了朱温。他们后来帮朱温灭掉了李唐。邓天王呢,他换了老板,跟了节度使曹荣。可巧的是,他上阵时对手竟是李存孝。这次,李存孝没等他求饶,一招就把他脑袋给打飞了。后来,唐僖宗回到了长安城,当他再次巡视这座城市时,瞧见了黄巢的那些后宫嫔妃,她们全都是出身于李唐王朝里赫赫有名的大家族。没想到,唐僖宗居然胆大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你们都是出身名门的千金,一直受着国家的恩惠,咋能跟着坏人走呢?
有个女子抬起头,生气地盯着唐僖宗看。国家派出百万大军,也还是挡不住那些疯狂的敌人,连祖宗的庙宇都丢了,皇上只好跑到巴蜀避难。现在,怎么靠一个女子来解决问题呢?唐僖宗被说得一句话都反驳不出来,又羞又气,一怒之下竟然把那些女子全都杀了,之后他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继续命令道:“音乐别停,继续跳舞。”这位皇帝毫无危机感,他治理的国家,以后让朱温有了再次发动叛乱的打算,这其实也是历史上不断更迭变换的一种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