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6年10月中旬,北京举行了一场简朴的追悼会。除了李讷和她的儿子王效芝,还有毛家其他成员如李敏、毛新宇到场外,现场还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这位已经93岁高龄、坐着轮椅来参加葬礼的老人家,是以前我们国家的副总理谷牧。他现在也到了晚年。这场追悼会为啥会来了这么多老一辈革命家和他们的后代呢?原来,大家是来告别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的。那天,王光美的亲骨肉刘源和刘亭心情沉重,他们一直紧挨着哥哥姐姐站着,向来吊唁的客人们一一还礼。在花朵簇拥中,王光美的照片笑容依旧温暖,旁边挂着孩子们亲手写的悼念词,默默地守着她,字里行间都是对她的深深思念和回忆。在真正说再见之前,已经成人的刘源眼里闪着泪光,看着母亲渐渐走远。他慢慢抬起手,对着母亲敬了最后一个军礼,声音哽咽地说:“我觉得,我妈身上有着所有东方女性美好的老传统。不管她是什么身份,她都拼尽全力做到最好……”
【01,名门闺秀:她的人生可自成一本传奇】王光美1921年在北京出生,她的老爸是王槐青,他以前在日本大学留学,还在北洋政府里当过农商司长,是个参加过巴黎和会以及九国会议的大官。我妈来自天津一个有钱商家,她上过北洋女子师范大学,一辈子都在为女性的自由和平等努力,是个有名的大家闺秀。王光美是王槐青的大女儿,她出生那会儿,王槐青正在国外参加一个有九个国家参与的大会。一听到这个好消息,他乐坏了,立马就给女儿起了“光美”这个名字,心里头对女儿寄予了特别大的期望。王光美真的没有让父亲失望,从小学时候开始,她就是班里成绩拔尖的学生,数学和科学都特别拿手。
中学毕业后,她凭借出色的成绩考入了辅仁大学,学习化学物理专业。在大学里,勤奋努力的王光美再次以优异的成绩,在北京排名第三,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原子物理专业的女硕士生。1945年,王光美完成学业后,留在辅仁大学做起了研究生的帮手。到了第二年,抗日战争打完了,但国内又打起了“内战”。王光美表现出色,赢得了去美国读博士的机会,正打算跟爸妈说声再见,漂洋过海去国外学习。可就在这时,一个不速之客打乱了她的安排。春节那会儿,王光美意外地收到了一张中共地下党悄悄递来的小纸条。纸条里头说,国共两党和美国打算在北平搞个军调部,他们想让王光美去当共产党的翻译。王光美犯难了,她心里拿不定主意。眼前摆着两条路:一条是按原来的打算,去美国继续学业;另一条是放弃学习,留在国内为革命事业出力。去美国的路看起来顺顺利利,可她的心却更偏向于留在国内这条路。
王光美的妈妈真是个了不起的女人,在她的教育下,有6个孩子都选择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王光美的三哥王光超经常不顾个人安危,给解放区偷偷运送药品;四哥王光杰则是中共地下党的一员,他的任务是传递情报。而王光美的四个妹妹,也都一个接一个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王光美看到亲人们的行动,心里悄悄埋下了一颗种子,让她对革命事业有了一种不由自主的使命感。因为和崔月犁很熟,他常给王光美推荐好书,分享进步的想法。经过一整晚的仔细考虑,王光美决定不去美国大学了,而是悄悄拿着一张纸条去找新华社北平分社的社长钱俊瑞,求得一封介绍信。后来,王光美拿着介绍信走到翠明庄门前,按响门铃,见到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的负责人李克农。李克农仔细打听了王光美的家庭和学业情况,很高兴地同意她成为正式的翻译人员。1946年快结束时,三方的和谈没谈拢,北平的那个军调处就散了。王光美又一次得做个大决定,她立马选了去延安的飞机票。到了那儿,她碰到了一个让她后半辈子都变了样的男人。
【02,贤惠妻子:她是刘少奇身后最坚实的后盾】之后,王光美回想起和刘少奇初次见面的情景,觉得特别有趣。那天,她和一群常与朱德来往的年轻人,跑到他的窑洞里,缠着朱德要他给大家讲几个故事。朱德抵挡不住年轻人的热情,只好想了个办法,说可以领着大家去见见刘少奇。走到刘少奇家院子门口,朱德好像生怕刘少奇听到动静会“溜之大吉”,还没到屋里头,就大嗓子吆喝起来,说他领着一帮新朋友来和刘少奇见个面,不知道刘少奇乐不乐意呢。那时候,刘少奇正在低头忙着工作,一听到有动静,就马上站起来,面带笑容地和那些年轻人一一打了招呼,还招呼他们到院子里的大空地坐下。王光美因为才参加革命没多久,心里有点胆怯,就悄悄站在后面,和刘少奇简单地握了握手,告诉了他自己的名字。她觉得,那天那么多年轻人,刘少奇应该不会留意到不起眼的自己。
没想到,没过多久,他们俩在晋绥分局又碰面了。刘少奇突然叫住了她,笑着说:“我有印象,朱老总以前带着你来过我家呢。”王光美愣了一下,赶紧回答:“对,我就是王光美。”刘少奇好奇地问王光美,在晋绥她是负责啥的?王光美回答说,自己刚从土改学习班出来,正准备开始干活呢。刘少奇听了,笑着给王光美出了个主意,说要不跟着他去晋察冀那边看看情况。当初,年轻的王光美没听懂刘少奇的言外之意,直接就回绝了他。过了一年多,王光美回到外事局工作,这才有了经常和刘少奇碰面的机会。随着时间推移,他们俩渐渐变得熟络起来。她慢慢察觉到,去掉领导身份后的刘少奇,其实也是个普通人。他有胃病,蒸米饭时会特意放一瓣蒜,说这样能减轻胃痛;他心思挺细腻,很会体贴周围的人,不过,他也需要有人能体贴照顾他。
王光美心里暗暗琢磨:要是刘少奇乐意,她愿意一辈子都照顾他。可她不知道的是,刘少奇其实心里也是愿意的,他早就对她有了好感,盼着能和她一起度过下半辈子呢。于是,王光美就成了刘少奇的妻子。他们的婚礼办得很朴素,结婚后王光美就住进了刘少奇的家,还是干着翻译的活儿。她心里老想着,一有空就琢磨怎么给刘少奇减压,让他生活得更舒心。虽然她不是刘少奇的秘书,不敢乱动他的文件,但她会提前把报纸上的重要内容摘下来,尽量帮他少干点活儿。新中国成立后,王光美就成了刘少奇的秘书,她做事很周到,对刘少奇也非常熟悉。有一次,刘少奇的另一位秘书刘振德,在孩子们面前跟刘少奇说起工作上的事,这让刘少奇不太高兴,哼了一声表示不满。刘振德一脸懵,完全搞不懂状况。王光美看到后,跟到他办公室给他说清楚:“少奇是怕小孩子说漏嘴,把重要的事情讲出去。以后要是有小孩子在场,你就先别急着说工作的事。”
刘少奇平日里工作忙得团团转,有时会顾不上一些小细节,这时候,王光美总是能及时地帮他补上漏洞。有一次,刘少奇去地方看看工作情况,要走的时候跟干部群众一一握手告别,结果不小心漏掉了两位基层的同志。这时,王光美眼疾手快,拉着刘少奇的手,带着他去和那两位同志也握了握手。刘少奇觉得,王光美是他后半辈子最靠得住、最值得信赖的人,真是个贤惠的好老婆。而且,王光美还是刘家孩子们心里最亲近、最温柔的妈妈。【03,贤良母亲:她的无私大爱带给刘家子女无数温暖】大家都知道,王光美不是刘少奇的第一位夫人,在王光美之前,刘少奇已经结过好几次婚,并且有了好几个孩子。不过,王光美并没有因为这些孩子不是她亲生的,就不去照顾和关心他们。在她心里,刘家的每个孩子都像她自己的孩子一样,她不偏不倚地对待他们,用满满的爱意温暖他们的心。
刘少奇的大儿子刘允斌,曾和一位苏联女性有个儿子。但不幸的是,刘允斌后来去世了,他唯一的儿子在外国失去了联系,不知去向。王光美摆脱困境后,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个孩子的情况,她想尽各种办法,通过好多途径,最后终于找到了刘允斌的儿子,帮他回到了家族中。刘爱琴是刘少奇的大女儿,和王光美只差六岁,两人关系好得像亲姐妹一样。刘爱琴讲道:“我怀头胎那会儿,老公没在身边陪着,都是光美妈妈里外张罗,一直守着我。有她在身边,我感觉就像亲妈在一样,甚至觉得亲妈也不过这样。”
王光美有个独生子,名叫刘源。在刘家遭遇变故那会儿,刘源还只是个小毛孩,也就十岁左右。但这个小家伙靠着从爸妈那儿继承来的那股子倔强劲儿,硬是把所有的苦都咽了下去,最后终于迎来了好日子。就在一家人再次欢聚一堂的时候,刘源猛然想起老爸生前的愿望,打算跟老妈说一声,再回村里去,给乡亲们还债还愿,真真切切地干点实事。王光美对儿子的选择十分赞同,四处奔波为他“打招呼”,还亲自护送他离开北京,离开自己身边。后来,刘源按照父亲以前的期望,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基层干起,最终当上了副省长,还赢得了上将军衔的荣誉。王光美瞧着儿子穿上帅气的军装,心里头高兴,因为儿子正沿着父亲的足迹,为国家为人民打拼。她的三个亲生女儿,分别是亭亭、潇潇还有平平。平平老大不小了,都过了三十岁还没结婚。看到妈妈安全回来,他就一个人悄悄换了名字和姓氏,跑到妈妈以前一直想去但没去成的美国,去学食品相关的专业,一口气拿到了硕士和博士四个学位。
真可惜啊,平平因为太累了,比妈妈还早一步陷入了长久的睡眠,连妈妈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他都没能醒来送一程。亭亭接过了妈妈的接力棒,一直帮着妈妈继续做慈善扶贫的事情。她向病重的王光美保证,会按照妈妈的愿望,把这份爱心事业一直做下去。潇潇是家里的老幺,当年很争气地考上了北大,接着又跑到德国去深造。回来后,她自己开了公司当老板。小时候,她有个保姆姓刘,对她特别好。长大后,王光美也告诉她别忘了刘阿姨的恩情,所以潇潇一直把刘阿姨当作自己的第二个妈。王光美看到孩子们一个个都变得有出息,心里慢慢踏实了。就连一直昏迷的平平,也有弟弟妹妹们细心照料,她不用太过操心。2006年10月13日,历经许多艰难岁月的王光美老人在北京安静离世,她走完了85年的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