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业的同质化很严重,到底是不是个问题?

餐宝典 2020-08-16 18:04:21

近来分析餐饮行业的文章,尤其是针对一些具体的品类进行分析时,经常会说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同质化严重,一个是缺乏全国性品牌。

但实际上,这是两个伪命题。

先说“同质化”。

比如说到茶饮啦、火锅啦、烧烤啦,它们的问题往往包括一二三四,其中常常就少不了“同质化”,而且很严重。论者常用的论据就是:把不同品牌的奶茶摆在一起,如果不看logo,你能分出哪杯是哪家的吗?

△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截图

进而得出结论:同质化这么严重,生意会很艰难,这种局面也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企业必须做出差异化才有前途。

笔者也常有这样的疑问和推论,觉得这些商家真是一点追求都没有,别人卖什么,他就卖什么,有的甚至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整个行业真是low得很,简直就是无可救药。

但这样的推论却又让人隐隐觉得站不住脚,没能触及事实的真相。而且上面的说法似乎预设了一个前提,即:同质化是原罪,差异化是必须的。

真的吗? 

显然不是。

第一,整个餐饮行业卖的产品,不是吃的就是喝的,这决定了“同质化”的基本面。第二,只要市场足够大,同质化就一点问题都没有。

对于商家来说,别人卖这个赚钱了,那我也要卖这个,这是人之常情。至于我卖这个究竟能不能赚钱,那是另外一回事。——如果不赚钱,那我自然会去卖别的,或者想其他办法;如果赚钱,只要不违法犯罪,那我为什么不继续卖呢?

这时突然有人在旁边严肃地说:你这个同质化严重,不行。——试问这个时候究竟是谁“不行”呢?

“差异化”不是必须的,没必要为了“差异化”而“差异化”。

而且,现在“同质化”,不代表以后一直“同质化”。

“同质化”和“差异化”,只是整个行业及企业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特征而已。对于整个餐饮行业和其中的餐饮企业来讲,现阶段的一大特征就是“同质化”。

而这种特征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的。

就像五六年前的手机行业。把当年大名鼎鼎的“中华酷联”(中兴、华为、酷派、联想)的手机摆一起,隐去logo,你也分不清谁是谁家的。但今天是怎样呢?华为、小米、OPPO、vivo等等,是不是就体现出比较明显的“差异化”了呢?

如果五六年前你跟这些厂商说“你们同质化严重”“你们一定要差异化”,且不说他们听不听,就算听了,能不能做到也是个问题。

这就体现出“同质化”的价值了。正是有了当年很严重的“同质化”,整个产业链的研发、生产和供应能力才得以夯实并提升,整个行业的规模才得以迅速扩大,后面的“差异化”也才有了坚实的基础。想要跳过“同质化”而直接进入“差异化”,办不到,也不科学。

在餐饮业也是如此。在现阶段,“同质化”是特征,而不是问题;没有现在的“同质化”,就不会有以后的“差异化”。

再说了,明明每个杯子上都有各家奶茶的logo,好端端地你干吗要把人家logo隐掉呢?

△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剧照二

再说“缺乏全国性品牌”。

在餐饮业的各细分品类中,的确有些品类缺乏全国性品牌,比如烧烤,即便是头部的很久以前羊肉串和木屋烧烤,也都更多地只能算区域性品牌;比如牛蛙、水饺,也是这种情况。

那么,这算是这些品类的“问题”吗?

恐怕也不是。

第一,没有谁规定每个品类一定要出一个甚至几个全国性品牌,否则就是有问题的。有的品类的确有品牌是“全国性”的,像火锅、茶饮,这当然很好,但不能就此判定那些没有“全国性”品牌的品类就是不好的。每个品类情况不同,没必要一概而论。

第二,要不要做全国性品牌,是由每个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做出的选择,不需要为了“全国性”而“全国性”。像茶颜悦色,在消费者心中的口碑非常好,在茶饮品类的榜单中也经常位居前列;但就是这样一个品牌,成立6年却一直只在长沙发展,直到今年才刚刚决定走出长沙,去武汉开店。这或许可以看成茶颜悦色布局全国的开始,但如果它未来几年只在两湖地区“打转”,那也是一点都不奇怪。

第三,能不能做成全国性品牌,除了企业自身的意愿,也要看天时地利与人和。还是以烧烤为例,位于头部的木屋烧烤从深圳起家,发展目标从“百城千店”升级成了“千城万店”,看得出它想成为全国性品牌的意愿还是很强烈的。但是到目前为止,以它150多家门店的体量,木屋烧烤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相当有限。其他的烧烤品牌更是自不待言。出现这种情况,其实跟烧烤这个品类本身的特性是分不开的,根子在于不同地方的消费者对烧烤食材有着不同的偏爱。

对于企业来说,能成为全国性品牌,固然很好;如果成不了,或者压根儿就不想成,那也没啥大不了。尽人事听天命,拿到自己应得的那一份,挺好。

对于行业来说,有全国性品牌,固然很好;如果没有,或者压根儿就不可能有,那也没啥大不了。三百六十行,行行不一样,环肥燕瘦都是特征,而不是问题。

在当前这个阶段,对餐饮业及其某些品类来说,“同质化严重”和“缺乏全国性品牌”都只是特征,而不是问题。

把这两个特征当成问题来加以分析,对论者而言无疑是安全保险的,也省事方便;但也免不了让人觉得归因不当,有失焦的遗憾。

对从业者而言,则完全无需为这两个“问题”而忧心焦虑。生意自有生意的规律,而不是靠名词和概念活着,不必刻意为了怎样而怎样。

是时候抛开这份执念了。

0 阅读:32

餐宝典

简介:专注于新餐饮的大数据研究与测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