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将同时接受改造,为何黄维被特赦比宋希濂、杜聿明晚了16年?

史说新域 2023-09-05 20:04:45

国民党名将黄维和宋希濂、杜聿明都是黄埔一期毕业生,他们的升迁过程出奇的相似,都是在蒋介石手下从小小的排长干起,呈台阶式逐渐升迁,一路官运亨通,最终干到兵团司令或以上级别。

这三个人的后半生,他们又都因为在中国两种命运和前途的大决战中,站在人民阵营的对立面,而先后做了人民解放军的俘虏。

进了战犯改造所,他们三人又差不多同时开始接受教育改造。

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宋希濂、杜聿明是1959年12月第一批获特赦的战犯,而黄维却直到1975年最后一批才被特赦,前后相隔了16年。

或许关键原因就在于,同宋希濂和杜聿明比较起来,黄维这个人比较“怪”,说轻点是“秉性固执”,说重点是“顽固不化”。

在战犯改造所,当宋希濂、杜聿明等老伙计都在努力接受学习改造、认真反思过往时,黄维却做了一件让人莫名其妙的事,那就是搞一项科学领域的发明创造——所谓的“无需燃料做动力的机械重力设计”。

当时很多人不明白黄维在搞什么名堂,后来才知道他这项发明创造,就是让不少研究者耗尽心力却一无所成的“永动机”研究。

别的战犯按照管理所的要求,认认真真做总结、写自传,上交认罪材料,黄维却交出了一张精心设计的“永动机”图纸和原理简介。

更让管理所人员哭笑不得提,黄维还要求领导们提供相应的条件,支持他这个所谓的“发明创造”,从而让他能“为国家做贡献”。

黄维的行动,使战犯管理所的负责人很头疼,一时也不知道如何处理。

战犯们当中有也头脑清醒的人,一眼就看穿黄维之所以潜心研究“永动机”,只不过是为了逃避思想改造,管理人员也劝他不要耽误了改过自新的机会。

黄维却毫不客气地反唇相讥:“你怎么知道我的发明创造是白日做梦?你自己懂得多少?搞清楚了没有?人类有哪一项重大发明不是经历种种磨难,甚至献出生命由后人去完成的?”

因为黄维坚持己见,战犯管理所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把他的文字资料和设计图纸都送给国内具有最权威性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进行审查鉴定。

力学研究所倒也没因为黄维是战犯就不把他的“研究成果”不当回事,经过认真评估鉴定后给出了这样的意见:黄维研究的所谓“无需燃料做动力的机械重力设计”,归根结底仍是科学界常说的“永动机”,但这一设想只存于理论阶段,目前来看是违背现代物理学原理的,将其实现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黄维从战犯管理所得到这个鉴定意见之后,根本不肯相信,也决不愿意放弃这项研究,但他也没说多话,只是默默地收起图纸,转身离开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黄维虽然没有继续钻研“永动机”,但他接受学习改造的态度仍然不积极,平时极少发言,写反省材料也只是敷衍了事,认罪交代比宋希濂、杜聿明等“老朋友”都差了不少。

他保持这种状态有好几个月,等到这几个月的“低潮”一过,又故态复萌,重新开始兴致勃勃地研究起“永动机”来。

当然,这样一项研究,在当时乃至现在的条件下,都不具备现实基础,注定了搞不出什么成果。

但这种固执的态度,的确耽误了黄维的学习改造,他直到1975年才被人民政府特赦,也是战犯管理所最后一批被特赦的人员之一,比宋希濂、杜聿明被特赦的时间晚了16年。

黄维被特赦以后,也没有继续研究“永动机”了,而是根据周总理的指示,被任命为全国政协文史专员,进了政协机关的大门。

参考资料:《特赦令:中国无在押战犯》(中国社会出版社)、《最后的选择——国民党名将黄维特赦前后》(解放军出版社)等

0 阅读: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