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调养生谈》疏调气机谈女性绝经综合征

慕疏调学派养护说 2024-02-07 02:42:45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女性绝经综合征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是绝经期女性因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更易出现烘热汗出、烦躁易怒等症状。

绝经综合征是一个多脏器、多因素、多环节相互影响的结果,《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女性七七之年,肾精亏虚,肝血不足,无以濡养五脏。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是绝经综合征的病机关键,而气机紊乱又是绝经期女性的病理特点之一,气机在绝经期病理变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气机畅则肝肾藏泄有节、肝脾疏则气血运输和畅。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百病生于气”的观点。这里的气是指气机而言,意思是许多疾病的发生,都和气机运行紊乱有关。升降出入是气在人体内运行的主要形式,其病变直接关系着人体的盛衰寿天。《脾胃论·天地阴阳生杀之理在升降浮沉之间论》里说:“饮食入胃,而精气先输脾归肺,上行春夏之令,以滋养周身,乃清气为天者也。升已而下输膀胱,行秋冬之令,为传化糟粕,转味而出,乃浊阴为地者也。……常欲四时匀平而无偏胜则安;不然损伤脾,真气下溜,或下泄而久不能升,是有秋冬而无春夏,乃生长之用,陷于殒杀之气,而百病皆起,或久升不降亦病焉。”因此,主张调节气机升降,维持身体正常功能,来达到养生的目的。

国医大师张震教授认为个人不仅是自然之人更是社会之人,不良的心理或者社会因素会成为疾病的应激原,导致人体出现应激反应,此时个人情志气机之于自我的适应性调节显得更为重要。张震教授结合人体气机理论及脏腑生理特性,提出了疏调气机治法,具体内涵为: 气机异常时,正气可转化为对人体有害的内生邪气,应进行针对性治疗,使异常气机恢复正常;疏调人体气机必须结合疏利肝气和调护脾肾,将“一体两翼”作为治疗准绳。

简而言之,疏调气机治疗法不仅是疏调肝气,更是从整体出发,兼顾脾肾,涉及心肺,五脏之气同调。那么肝脾肾与绝经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关系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一下:

★肾虚为发病基础。肾为水火之脏,内藏真阴、真阳,为三焦之源,控制人体生长发育、生殖。肾气随着女性生长各个阶段的不同会出现生理差异,直至“七七”肾气而渐弱,故现代多认为肾虚元气不足为女性绝经期病理变化的主要病因。

★肝虚为关键因素。当女性处于绝经期时,雌激素分泌合成功能开始逐渐下降并引起一系列机体变化,尤其是在面对“面焦发白”等机体虚衰表现时,往往不可避免地产生心理落差,情绪不稳、焦虑或抑郁等症。同时女性又历经“经孕产乳”气血多伤,常处于肝阴血亏虚状态。阴血虚则失柔肝,使肝疏泄乏力,无法对精神情志活动进行有效调节,人体则易出现烦躁、抑郁等症状,若久郁则气机更为停滞不畅,气血运行失活,这就为情志失调,反向影响人体气血运行。

★脾胃为后天之本。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人体的阴阳之所以能交通依赖于脾胃升降。脾气升则肝肾之气亦升,胃气降则心肺之气亦降,心火依赖于脾胃的升清降浊功能下温肾水,肾水须赖脾胃转枢之上升之趋上滋心火。脾胃功能虚弱,健运失司,则无力运化水谷精微,或表现为食滞胃脘,脾虚则易健运失司,易生痰生湿,痰湿内蕴,阻滞中焦,水火不能互济,导致阴阳不和出现失眠、上热下寒等症状。

那么,有哪些简单易行的养生原则呢?主要有以下三点:

1、保持心态平和。

《黄帝内经》载:“恬淡虚无,真气从之”,说得是,女性在绝经期要让自己的心情愉悦,避免过度忧伤、喜悦、焦虑、愤怒等。因为过度的情志变化可以影响脏腑功能和气血的运行,造成病理改变,加速女性绝经期身体的衰退。平时不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做事大度,为人宽厚,多帮助别人,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多想想美好的生活。只有心态平和了,情绪稳定了,气血才能畅通,脏腑功能才会协调。

2、保持良好睡眠。

现代都市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人加班熬夜是常事,而睡眠不足会导致阴血亏损,虚火内炽,加快女性绝经期衰老。我们提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入夜则寐,入昼则寤”,因此,女性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晚上11点前务必上床入睡,晚餐不宜过饱,宜清淡饮食,入睡前不要喝咖啡、浓茶等饮品。睡眠前不要加餐,晚上吃夜宵会加重肠胃的负担,影响睡眠质量。临睡前不宜说话过多、不宜过度兴奋、情绪不宜过度波动,睡眠中应闭口而睡,以保持人体元气的蓄养。

3、做到膳食均衡。

中医认为,女性在绝经期要保持好体态不变形、不走样,保持均衡的膳食至关重要,平时饮食宜清淡,辛辣、生冷、咸味重的食物要少摄入,不要偏食,更不能暴食(以7分饱为宜),谷果肉蔬要合理搭配,早餐宜食鸡蛋、牛奶、面包;午餐宜食肉类、鱼类及绿叶蔬菜;晚餐应少食肉类,以松软食物为主(粥类、饺子、水果等)。饮食时宜细嚼慢咽,尽量做到“食不语”和“食勿大言”,吃饭时要少说话,不生气,以防止呛食和情绪波动,影响脾胃的运化吸收。因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运化功能的影响直接会导致气血的衰弱,增加疾病的发生。

总之,一定要深刻领会养生原则,并灵活运用到养生活动的各个方面。这样才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