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醒:
患者情况各不相同,治疗应从实际出发,请在临床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照搬。
首先看一个案例,李某,女,55岁,因“头晕纳差2年余“就诊。
初诊由家人(远亲)陪同诉患者2年来反复出现头晕头昏,以头昏沉不适为主,晨起明显,纳差、脘腹不适,痞塞满闷,胸胁胀,夜间睡眠差,偶有反酸嗳气,面色稍晦暗,二便调,言语少,夜间睡眠浅,舌淡苔薄,脉细弦。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
诊断:眩晕-肝郁血虚。
处方:疏调汤加减,具体如下:
柴胡10g,香附10g,郁金10g,
丹参10g,川芎10g,枳实10g,
白芍12g,白术10g,茯苓15g,
仙灵脾15g,薄荷6g,旋覆花6g,
海螵蛸12g, 当归15g,生甘草6g。
每日一剂,分三次水煎服,共7剂
二诊:家人(近亲)陪同,诉消化道症状减轻,精神气色改善,并诉初诊未告知医生患者有长期精神疾病史,长期服用2种抗焦虑药物,并善惊易恐,失眠多梦,易醒,胆怯心悸,气短,易自汗,并有幻听,自言自语。服上剂后上述诸症减,人开朗、愿交流,特别是睡眠能深睡,舌淡苔薄,脉细弦。诊断为郁病-肝郁血虚。效不更方,减1种抗焦虑药,继续上剂加减,具体如下:
柴胡10g,香附10g,郁金10g,
丹参10g,川芎10g,枳实10g,
白芍12g,白术10g,茯苓15g,
仙灵脾15g,薄荷6g,旋覆花6g
海螵蛸12g, 当归15g,煅磁石15g
生龙骨20g,柏子仁12g,生甘草6g。
每日一剂,分三次水煎服,共7剂
三诊:精神气色改善明显,纳正,幻听消失,精神充沛良好,舌淡红苔薄,脉细弦。效不更方,继续上方加减。
该案患者初诊因家属原因未能知晓其全部病证,药后其困扰多年的精神症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作为疏调学派,不由得想到国医大师张震老的“两态三三” ”构型规律,这个“型”是代表证候的证型,那么它的两态是指动态和静态,动态里面,国医大师张震把它细分为原发证、继发证和夹杂证。静态有核心证候、基础证候和具体证候。
从该患者来看:其原发证侯为气机失调之气郁为气病,基础证候为气郁日久导致肝郁,而肝郁横犯脾胃,肝郁清阳不升,肝郁日久再出现血虚的表现等都是具体证候。动态来看,原发证为外因导致情绪不佳,心情郁闷之气郁,此为发病之初始原因及症状;随着外因不能消除及自我情绪不能调节,从而发为言语减少,社交减少,自我封闭,甚至善惊易恐,失眠多梦,胆怯心悸为继发证;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消化道症状纳差、脘腹不适,痞塞满闷,胸胁胀;反酸嗳气等是为肝气横犯中焦,以及头晕,面色晦暗等血虚病变,再进一步发展痰气郁结闭塞心窍出现幻听等脑部症状,是为继发证。
该案首诊时未能知晓其全部症状,但根据张老的证候构型规律梳理出其核心证候为气病,其原发证为气郁,故以此为太极原点选择适合的方药。这也进一步提醒我们,很多疾病症状繁多,是否能追根溯源,是否能分析出疾病的发展过程,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确实是对医生的考验,在临床用好国医大师张震的“两态三三” 构型规律,对从医者从理论到实践都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