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华阳宫三教堂佛传壁画,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

青梅论全球事 2023-10-27 18:33:07
在阅读文章之前,麻烦观众老爷们点点“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觉,谢谢您的支持。

图文|青梅侃史

编辑|青梅侃史

济南境内一个集佛、道、儒三教于一身的综合道教建筑——华阳殿,在过去的岁月中,曾经起到了很大的区域文化作用。

尤其是对宗教文化层面的展示,各种宗派的起源与消亡,前后交替,相互融合,构成了济南宗教文化史上的一个重大组成部分。

山东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秦始皇和汉武帝多次在泰山举行祭天大典,使得山东一带的祈佛风更加兴盛。于是,方士便借此辟谷、炼丹、降妖除魔、修真,逐渐在上层社会流行起来。

西汉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为道教在汉代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意识形态上的依据,具有了建立的自觉和客观的条件,后来的华阳宫即是在这种情况下建立起来的。

华阳宫是济南历史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研究济南历史、宗教和文化发展的一扇重要的窗户。

华阳宫古建筑群坐落在济南市东北部郊区的华山以南,拥有36栋独立的建筑物,21处供奉神灵的建筑物,2600多平米,并留下了许多古老的壁画,是济南最大的一处古建筑。

一九七九年济南人民政府批准为首次全国文化遗产,二零零一年五月一日修缮并向公众开放,并于二零零七年十二月被山东人民政府列为全国第三个重要文化遗产。

三教堂坐落在华阳宫古建筑群的西中轴,泰山宫的正后面,供奉着三大三教领袖的金色雕像,一座是释迦牟尼,一座是道教的始祖,一座是孔子。

宋、明两代的理学繁荣发展,使得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可以互相融合,在教律方面互相学习,在学说方面互相交流,从而呈现出一种互不排斥,趋于大统的局面。

三教堂在华阳宫古建筑群中的出现,就是这种人文现象得以延续和发展的物质证据。

现存三教堂为单檐硬山式建筑,面阔三间共8.6米,进深一间约3.15米,前出廊厦1.25米,南辟一门二窗,总建筑面积约37.84平方米。从其所含的物质构成及现存的建筑样式来看,应为清代前期所建。

百年沧桑现真容

华阳宫古建筑群在历史上多次被用作其他用途,一些古代建筑遭到破坏。三教堂中许多珍贵的文化和艺术都遭到了严重的损坏,墙上贴满了报纸、泥土和标语,墙上还涂抹了一层厚厚的灰泥。

20世纪70、80年代,华阳宫古建筑被规划为山东化工厂所占用,这些壁画也随之被掩埋和遗忘。一九九三年五月,华阳宫的主要建筑物四季殿前的卷檐坍塌,里面的明代和清代的壁画也遭暴雨冲刷。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广东省华阳宫古建筑群移交地方文保单位进行了全面的修缮和维护。为了对华阳宫古建筑群进行全面的修缮,从2000年开始,华阳宫古建筑物的修缮工作得以完成,华阳宫二宫北侧的古建筑得到了全新的风貌。

也就是这次大型的建筑物维护,让那些埋藏在地下多年的宝贵壁画得以重见天日。2009年,陕西省文物局组织专家对华阳宫的壁画进行了细致的勘测和调查。

制定了《华阳宫古宫古建筑群的壁画保护与修缮计划》,标志着华阳宫古建筑的保护与修缮工作开始了。

通过对三教堂的初步考察,我们在东、西、北三面墙上发现了大量的壁画,这些壁画的总占地面积达37.875平米。

在这些壁画上,都有一层白色的灰尘,在一些地方还能见到一些精致的壁画。殿内前廊东墙和东西墙上都有大量的壁画,这些壁画以其精细的笔触和精致的工艺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该壁画分为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支撑体,地面层和漆层。三教堂的壁画支柱为砖砌墙。

地面基层主要是粘土和白色的灰土,中间是2-3cm的黄土,里面是一层掺有很多麦秆的黄土,至今还保留着很高的力学性能,而外面的白色灰泥是用石灰和麻刀拌制而成,厚度2-4mm,结构紧密;

颜料层中可以辨认的颜色种类有黑、红、黄、绿、灰、蓝等,经鉴定多为传统矿物颜料炭黑、铁红、朱砂、青金石等。

三教堂壁画内容丰厚,绘画技艺精湛,壁画保存完好,这就说明它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研价值和保护和推广价值都很高。

华阳宫古宫古建筑壁画的保护与修缮工作,遵循"修缮如旧,尽量减少干预"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和规范,以确保文物的真实性和安全性为前提,尽量还原华阳宫古建筑的历史面貌。

东西两面墙壁上精美的佛教传经图和北壁佛像背光图和释迦牟尼二徒的画像重新出现。

千难万劫始成佛

华阳宫三教堂出土二十四幅佛教造像,东、西两面墙各12幅,从东山城墙北面开始,以反“S”形状在最上面一行由北向南演进,然后在中间一行由南向北演进,在最下面一行由北向南演进,东山墙止于南侧最下端一幅。

从西山之壁的最下方开始,一直延伸到了最下方,形成了一个“S”的图案,从南到北,再到中央一排,从南到北,西山之壁,停在了三教堂的最后一张壁画之上。

以漫画的方式讲述释迦太子从出生到出家,到修行,再到成佛,经历了一段非常精彩的人生历程。经过对相关资料的检索、梳理,我们可以初步确认,这幅壁画与明朝初期出版的《悉达太子宝卷》是相关的。

《金刚经》是一种与故事情节相似的说唱性叙述体,它以章回状的小单位进行叙述,释迦牟尼生平系列的系列壁画可以与之相呼应。

参照《悉达太子宝卷》上的有关记载,以及释迦牟尼不恋宫殿,出家修行,立度一切有情的《八相成道变文》,如今已能将这些图画的内容,粗略地写成了图画。以下是一些图片的内容,供大家深入欣赏。

《无忧花开》壁画(图1),据《雪山宝卷》记载,净梵王国治世,天下太平,八方宁静,四海宴清,周边列国俱来进贡。不期宫内皇后摩耶夫人身怀六甲,至十四个月,始能降诞。

周昭王元年4月8日,宫娥奏曰:"我王今日后花园,无忧树上花开。"梵王闻言大喜,带着摩耶夫人和一众宫女来到花园,只见那无忧花盛开,洁白如雪,枝叶翠绿,煞是好看。

“小童见此树久枯,今日如何开花?”皇帝说:"寡人先知道了,若有佛出世,其树开花生叶,今日必然天开大赦,有佛出世”。

《太子降世》的壁画(图二),描绘的是莫耶王上奏皇上:"小童欲采一枝,未知圣意容否?"皇帝说:"取花随意。"

摩耶夫人一只手扶着一根树枝,一朵鲜花从她的左腹中钻了出来,她的身体散发着淡淡的光芒,正是千圣合掌,万神拱卫。

天上有神龙喷水沐浴,地上有金色莲花盛开,每一位神子都是七步一指,一指天地,四维之上,唯我独尊。

皇帝用一个金色的盘子装着,向世人宣告了自己的存在,并命名为萨婆悉达。这一天,恰逢周昭王9年,乙寅4月上旬,正午时分。因此,在民间也有“佛诞日”一说,那就是4月8日。

《生为苦谛》(图三),描绘的是一位王子长大成人,归朝之后,想到了自己的修为,心情沮丧,于是出了一座城市,到外面去玩耍。

刚出北门,就有一对夫妇带着孩子。太子见了,问道:“此儿年少甚容颜还有更变否?”那妇人答道:“天地尚有百般变化,世人岂无更改。”听此他心中烦恼亦多。

《老为苦谛》壁画(图4),该幅壁画讲述太子回头便往城东门前行。有一位燃灯佛,化身为一名老者,佝偻着背,须发皆白,又聋又瞎,身躯如枯木。太子一怔,心想自己年老了,该怎么办,于是勒马,向着南门而去。

《病为苦谛》壁画(图5),该画面承上,见太子走远,佛又变成病人,面如饿鬼,体似枯柴,于其途经路边躺卧。

太子一看,心中一痛,眼泪夺眶而出,上前问道:“你少年之时如何?”那人说:“我少年之时,贪花恋色,横害他人,谁知近日有如此病苦。”

《死为苦谛》壁画(图6),这是一副描绘了一位王子在苦恼之中,骑着马向西门走去的故事。燃灯菩萨再次现身,为他解惑,化作一具尸体,放在路边。

太子见了,心想:“此人在生时,也为逞能夸口,今日败坏后,做了这般模样,其实可悲可叹。”想起自己身为皇子,也不得不如此。这只是三教堂东西两面墙壁的部分图片,并配上相应的佛经解读。

佛本生的图像流传至今,其中不乏一些图像资料,例如《释氏源流》在明朝成化刊本,宝成汇编的《释氏源流》等,都是以图像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叙述,《因果经》与《本行经》亦有不少类似之处。

华阳宫元君殿中,碧霞元君成道的经历,也是参考了佛陀的经历,比如诞生前的托梦、诞生后的龙浴、成长中的习文练武、离家去修炼时的辞别父母、修道过程中的诸种磨难等内容,显然这两处画面的内容在绘制过程中有相互借鉴的情况。

三教堂的壁画保存工作还在进行中,我们期望利用现代资讯科技,将其保存下来,以供后人研究。

结语

华阳宫古建筑是济南民间美术发展的集中体现,是研究美术、民间美术和宗教美术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因为它的位置和作用,所以它在创作中吸收了许多现代的民俗技法,深受现代中国传统美术等其他美术样式的影响。

墙壁上的颜色运用往往跟它讲述的剧情有很大的关系,它利用各种颜色的密集使用,让壁画在各个时期都有了不一样的视觉效应;

而总体上却保持着很好的协调性,这是一种艺术美感的反差和调和。关于这些壁画中所包含的历史和人文方面的信息,有待于进行更多的研究。

0 阅读:53

青梅论全球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