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徐福:秦朝琅琊郡人(今江苏连云港市金山镇徐福村),著名方士,相传是鬼谷子先生的关门弟子。
笔者注:鬼谷子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存在,战国时期人,真实姓名不详(有王栩等说法),因居住于鬼谷而得名鬼谷子,传言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等均是他的弟子。
徐福上书秦始皇,言海外有三座仙山:蓬莱、方丈和瀛洲,山上仙人有不死之丹药。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秦始皇派徐福携三千童男童女出海,徐福出海数年,但没有找到仙山。
前210年,徐福再次出海,结果还是没有找到仙山。估计怕秦始皇治罪,就再也没有返回秦国。传说徐福往东到了日本自立为王,也有死于大海的说法。
秦始皇雄才大略,一统六合,却数次受骗于方士(包括徐福、卢生等),最终大怒,焚书坑儒!其实,这里的“儒”并不是儒士,而是方士,大约坑杀了460多人。
方士:战国时期北方燕齐和南方荆楚等地出现的宣传长生成仙的神仙方士,寻求仙境仙人和不死仙药,实践行气辟谷、导引吐纳等修炼方术,倡导炼丹术。方仙信仰和修炼术数后来被道教继承,方士逐渐演化为道士。
徐福出海后,在中国还留有他的后代,明朝遗臣徐以暹就是其中的一位......
■ 文武全才终生抗清
明嘉靖元年(1522),徐福后裔徐宰六自江西临川迁居贵州铜仁。
徐以暹:1606-1699,字赤海,徐家在铜仁的第四代人,徐福的第59世孙。
明崇祯九年(1636),徐以暹考取举人;南明隆武元年(1645),任广东潮阳县知县;永历政权建立后,徐以暹先后任广东按察使司佥事、广西按察使司副使。
清廷攻入广西后,徐以暹死守桂林,数次打败清军。后来弹劾贪官未果,于是辞职。永历四年(1650),清军攻陷桂林。
永历六年(1652),南明抗清名将李定国攻入广西,徐以暹协助李定国反攻桂林,逼得清廷定南王孔有德自杀,取得“桂林大捷”,光复广西全境。
后来孙可望嫉妒李定国两蹶名王,导致李定国出走并征伐广东失败;因孙可望妄图称帝,李定国返回贵州安龙救驾。最终南明爆发内战,李定国获胜,孙可望投降清廷。(注:具体情况请参阅“黔程无限”个人主页《南明挽歌》系列)
清廷攻陷铜仁后,徐以暹家族遭到清军屠杀!
徐以暹则在各地组织余部继续抗清。永历十六年(1662),永历帝被吴三桂用弓箭绞杀,南明彻底灭亡,徐以暹只好返回铜仁。
清康熙十二年(1673),三藩之乱爆发,徐以暹加入吴三桂阵营继续反清;康熙十八年(1679),吴周政权败局已定,清军由湖南攻入铜仁。
为避免家族再次遭到清军报复屠杀,徐以暹带领家族上六龙山避难,时年已是74岁古稀老人,可以说徐以暹文武全才终生抗清!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徐以暹仙逝,享年94岁,葬于茶园山村黄家村民组东北。
■ 六龙山@茶园山村
六龙山:
六龙山属于贵州四大山脉之一的武陵山脉,是武陵山脉的子峰,海拔1173米,为分离于主脉的高山平台,方圆达120多平方公里。
未通公路前,从山脚沿小道蜿蜒而上,几乎需要两个小时才能爬上山顶,及至山顶,豁然开朗,平台呈现类似丘陵地貌,几十个自然村散落其间,阡陌相通,一片竹林田园风光。
明清之际,铜仁、湘西起义失败之少数民族多逃至六龙山躲避官府围剿;民国时期,亦有土匪盘踞六龙山,直至解放时,还有六龙山剿匪的故事。
六龙山山川秀美,九龙洞、竹海公园、六龙山峡谷、七股水瀑布、老龙头等风光秀美,观音山、莲池庵佛光普照,茶园山村历史人文浓厚......

六龙山锦江河

六龙山九龙洞
茶园山村:
徐以暹带领家族避难六龙山,在山上种竹栽茶,故将居住地命名为“茶园山”,徐家后人为纪念先祖徐以暹曾任按察使司副使,又称为“察院山”。
笔者注:也有初名“察院山”,为避免引起清廷官府追查,故改名“茶园山”的说法。
徐以暹隐居茶园山后,耕读传家。徐以暹忠贞报国,荫及后人,后代人才辈出!
茶园山村作为一个偏远小村,几百年来,先后出过进士2人,举人10人,至清末民初又有大学生近20人,产生了80多位诗人,其中27人有诗集问世。《铜仁府志》记载,仅徐家在外做官的人员就达十几个!
笔者年少时曾与父亲言及铜仁望族,父亲言:徐氏家族乃铜仁第一望族!音影宛在,那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令人感伤!

茶园山远眺铜仁城

茶园山村:图片来源于网络,我自己照的太差了
大坪村民组:
在六龙山有个说法:徐家出文官,大坪出武将!
茶园山村所辖之大坪村民组,也是从外地迁入六龙山的客民,历史上出过许多武将。寨边现在仍遗存官员到寨下马后的拴马石(村中人说是下马碑,实际上碑已不存),其他就没什么历史遗迹了。
大坪组规模不大,几十户人家坐落与一个群山围绕之中,有一年涨水,暗河泄流处被堵导致寨前稻田被淹,于是政府出资扩大暗河水道,在暗河里发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喀斯特溶洞,不过笔者未能入洞一观。
此暗河通过喀斯特溶洞,往九龙洞方向从几百米高度倾注而下,流入小峡谷,注入锦江河。

大坪村民组
■ 明朝遗臣
本系列提到的贵州几位明朝隐臣的对待明朝和隐居方式颇有代表性。
吴中藩晚年号“今是山人”,由是可见,吴中藩只问“今世”,只做当世该做之事;一生忠于朱明,吴三桂反清复明,他支持吴三桂,吴三桂自立为帝,他坚决离开;吴中藩隐居后以教书育人为生,属于“儒家”的隐居方式。
钱邦芑晚年号“知非居士”,自称“大错和尚”,颇有后悔当初在四川任上招抚孙可望之恨意;一生忠于朱明,死后以明朝幅巾方被裹尸入土,誓死只做明臣。笔者愚见,钱邦芑自号大错和尚,当是参悟佛教“因缘性起”,但却未参透“缘起性空”!钱皈依佛门,属于“释家”的隐居方式。
徐以暹文武全才,一生以反清为己任,华夷之见颇深,虽忠于朱明,但吴三桂称帝,徐以暹并不为意,只要是反清就行;至古稀之年,隐居桃源世外,可算“道家”隐居方式,颇有古之“隐士”风范。
当然,贵州不愿仕清的明朝遗臣众多,如皈依遵义凤冈中华寺的大臣,至今中华山还有他们的墓塔,再如帮永历帝在黔南建衣冠冢的明朝遗臣等等。笔者对他们了解甚少,也未曾至相关历史人文遗迹游览,就不详述了。
■ 南明简史
朱由崧南京建弘光政权;朱以海绍兴监国;朱聿键福州建隆武政权,朱聿鐭广州“兄终弟及”建绍武政权;朱由榔肇庆建立永历政权,一迁广西,二迁贵州,三迁云南。
郑成功封延平郡王,收复台湾,传郑经;郑经病逝,郑克塽夺位;施琅攻占澎湖,郑克塽投降。
李定国两蹶名王,孙可望妄图称帝;孙可望杀十八学士,李定国迁都云南;孙李大战交水河,孙可望失败降清;吴三桂攻入云南,缅甸王献出永历,李定国病逝封神!
《南明挽歌》系列完结。
附:本文历史人文景点
01.茶园山村:铜仁市碧江区漾头镇茶园山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茶园山古建筑群);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02.大坪村民组:铜仁市碧江区漾头镇茶园山村大坪村民组。
03.九龙洞@观音山:铜仁市碧江区漾头镇骂龙溪观音山;省级首批十大风景区。
04.莲池庵遗址:铜仁市碧江区灯塔街道寨桂村岸背组;佛教寺院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