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刚到贵阳时买了一份地图,地图上有一个人文景点——高仓古堡。
这究竟是个什么地方呢,为什么叫“高仓古堡”,它的来历如何,它有故事吗?
后来辗转各地,无缘前往一探究竟!直到近日,终于下定决心去解开心中20多年来的疑惑。
一、几经波折,艰难探寻,终遇见
我从观山湖区导航修文县龙场镇高仓村,导航提示:30公里,45分钟到达,于是一人一车欣然前往。
到了高仓村,看见一个小水库碧波荡漾,心想就算只游玩水库,也不虚此行!

不知名的水库
车子开到高仓村一组三岔路口,一个老人正在晒稻谷,敬上一只烟,老人说:高仓古堡就在村后山上,不过山路“猛”得很(意思是路已经被灌木丛掩盖,难以前行)。
谢过老人家,开车左行上山;山上几户人家,屋前几许菜地,颇有桃源之感。路遇一大姐,问清方向后继续开车上山。
及至山顶平路,便留心观察起来,果见左侧有一个文物保护碑!

公路左边的文物保护碑,由此向上步行
于是停车,把烟和打火机留在车上,避免在山顶时抽烟引起火灾。
沿小路前行,见坟茔一座,矿洞一个,土地几块,林间阳光透射,斑驳摇曳!
至一垭口,直觉应该是往右侧上行。

山间小路,前面不远即为垭口
上行至山顶,见土地一块,杂草丛生,已经荒废,尝试着往前、往左、往右走,乔木、灌木丛生,均不得路,颓然下山。

山顶土地,无庄稼,已荒废
重新回到垭口处,往左行,越走越往下,肯定不对。
文保碑既然指示在此,一定是我没有找到正确的路。
于是返回停车处,继续驱车前行,至一矿厂,和看守矿厂老人沟通,老人说:就在后面山上,不过他也没去过。由此我可以确定,就是从垭口处右行上山。
返回村寨继续打听,一个20几岁的小姑娘告诉我:真没什么看头,就一些石头,且这些年没人种庄稼,没人砍柴,路肯定走不通了!
要不要继续,抽支烟,思考中......
要不再试一次吧!
于是重走旧路,再次到达那块荒废的土地处。
先穿过田土直行,灌木密密麻麻不可行,再往右行未见路,于是决定从左边探寻。
仔细观察太阳所在方位,记住方向,沿林木稀疏处前行,小心避开了荆棘刺条,却没有逃过蚊虫叮咬,手上脸上开始痒了起来。
以前乡村热闹时,山上蚊子叮咬牛羊,现在牛羊已经没有或不再上山,山蚊的食物链已经大部分断裂,突然见到一个大型活物,蜂拥而至也就在所难免了。
越走越没信心.....偏执的性格有什么好呢?
突然看见一排石头纵向排列,虽不高不多,但肯定是人为之物,不觉信心大振!
于是改横向平行为纵向上行,终于拨开云雾,看到了一大块石垒城墙。老天不负有心人!

初见城墙
翻过城墙,不敢贸然从中间走,于是决定沿着左边城墙探索前行(沿着城墙走就不会迷路,原路返回即可)。
行不多远,就看到了一座倒塌的城门。

倒塌的城门
爬上城门,登高望远,见远处矿山挖矿所留秃顶,虽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但对整座山仅我孤身一人而言,起码看到了人间烟火!
山风拂面,负氧离子直入心肺,虽孤身一人,却未有孤寂之感!

登上城墙,远处为矿山
沿着城墙继续前行,因为有资料提到,这儿还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城门。

沿着城墙走就不会迷路
艰难前行,过不多久,终于找到这座保存完好的城门,真是不虚此行!
城门不算高大,巨石作边,几块条石横亘其上,历经岁月沧桑,仿佛等待故人、新人来访!

保存完好的城门(内侧)

保存完好的城门(外侧)
待出城门,往右前行不远,居然到了我一开始所见之土地右侧!

我从左边找得很艰难,其实从右边走很快就到城门
这真是一个大大的玩笑!我当时从右边走未觅到路,改从左边探寻,结果绕了一圈却从右边而出,而且右边离城门非常近!
右边山下即是村寨,当然城门会在右边不远处了,我一开始的判断是对的,只是当时没有找到路。
不虚此行!不想再为山蚊提供粮食,开始下山。
很巧的是,下山到公路,我既碰到了矿区的看守老人,到达村子又再次遇见了晒稻谷的老人,他们问起,我说:找到了,不好找,不过很漂亮!他们报以淳朴的微笑,或许笑我痴傻(在他们眼里古堡其实没什么看头),或许是为我找到古堡而欣慰!
二、高仓古堡的故事
高仓古堡其实不是古堡,是一个军事营盘,不算大!
营盘始建于清康熙三年(1664),由高仓村附近的几个苗族村寨在一位女首领的带领下修建而成。
南明永历时期,永历皇帝逃到贵州,与原大西军孙可望、李定国部结盟,孙可望擅权欺主,嫉妒李定国“两蹶名王”,南明内战爆发,而后清廷分三路大军进攻贵州......
乱世之时,人命如同草芥,兵荒马乱,匪徒横行,也难怪高仓苗族要耗费巨大人力物力来修建高仓古堡,以躲避兵灾匪患了。
笔者按:有关南明在贵州的历史,可参见拙作《南明挽歌》系列,归集于“黔城无限”个人主页《贵州历史人文》合集中。
在苗族女首领的带领下,苗族人民齐心合力在后山营顶坡修建了军事营盘。
营盘中间原有木架粮仓一个,名为“高脚仓”,高脚仓可防水防动物,以前农村建在室外的粮仓大多如此,现在黔东南州台江县南宫镇反排苗寨,就有完好保存至今的高脚仓。
由此可以推测,高仓村的得名,应该就是源于营盘中的“高脚仓”了。
营盘四周建高大城墙,营盘外建有排水沟,看来此营盘不光是躲一时之需,有粮有水,可长期据守,所以叫做“古堡”也不算浪得虚名了。
每逢兵灾匪患,四周的苗民就躲避至高仓古堡,据险防御。据说,高仓古堡还曾经抵挡过吴三桂军队的进攻。
不过我想,如果真是大军进攻,这个不大的营盘是守不住的。或许是少量士兵抢掠财物,至高仓村时,见苗民躲进古堡,就放弃了。
古堡无数次保护了苗族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组织修建的那位苗族女首领真是了不起,令人钦佩!
三、阁老寨水库
出高仓村一组后,我开车前往之前来路所见水库。
水库位于高仓村二组(也是高仓村村委所在地),今年贵州大旱,水库水位消退严重,几头水牛在水库边上泡澡。笔者小时候在农村长大,知道夏天时,水牛可以不吃草在河里泡一天,见此情景,仿佛回到了童年时光。

泡水库澡的水牛
不远岸处有几只苍鹭,洁白高挑的身影,让我想起孩提时代家乡田园的风景,苍鹭在田间觅食,水稻葱葱郁郁,我背着背篓,背篓里装满了喂牛的青草,耳边传来蛙声一片.....
水库中间有几只水鸟,个头不大,应该是今年刚出生吧,还不算太害怕人。远远望去,一只好像黑白相间,而不远处另有两只则色彩鲜艳,不知是不是鸳鸯?

水库中的野生水鸟
水很清澈,水中一群群鱼苗结伴而游,我用水好好洗了洗被高仓古堡蚊虫叮咬的手臂,再洗了把脸,顿时清凉许多。
继续下行至水库大坝,方得知此水库名为“阁老寨水库”,大坝下边田野旁边的寨子就是“阁老寨”了,不知是苗族名称音译,还是村子出了个作官的“阁老”。
站在大坝上,水库清澈至远,两边山林葱郁,下游乡村田野,一片祥和自然风光,非常治愈!

水库大坝:反S型曲线尽显简洁之美

阁老寨村寨及田园

阁老寨水库大坝和它滋润的稻田
阁老寨水库不大,估计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修建的,水库下游名为穿山堰河,与几条河流汇合后形成了修文的母亲河——修文河。
我想起母亲多次闲聊时说过,老家修水库时,为抢“工分”,父母带着只有一岁的我去修水库,而我在那里也特别乖,不哭也不闹!
这就是我喜欢看乡间水库的原因!
它让我想起父母亲,想起那个热火朝天的奋斗年代,那个仅一岁不哭不闹地坐在背篼里的小孩.......小孩已经长大成为父亲,而曾经的岁月再已无法回去,唯有想念!
回家路上,打开车载SD卡,伴着《大悲心陀罗尼经》的梵音唱颂,我再次想起了修建高仓古堡的那位苗族女首领,想起了带着一岁小孩修建水库的阿妈......
他们都是伟大的女性,伟大的母亲,永远保护着、爱护着他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