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单位里,聪明人都懂的"同事相处之道",3个原则让你相处舒服

周周聊国企工作 2025-03-25 19:40:26

收到一位读者的私信。

他刚参加工作半年,在一家国企做财务,说是遇到了一个让他困惑的问题。

他说自己单位同事关系很复杂,有些人看起来关系很好,却总是在背后说闲话。他想处理好同事关系,却不知道该亲近还是疏远。

我问他最近有什么让他纠结的事?

他说,就拿最近的事来说。

他们单位有个老同事家住他附近,提出可以每天顺路接送他上下班。刚开始觉得挺好,但后来发现那位同事经常在路上聊其他同事的八卦,还喜欢询问他对领导的看法。

这位读者很困惑:要不要继续搭顺风车?拒绝了会不会伤感情?

我听完就明白了。这不是简单的搭车问题,这是职场边界问题。

尽量不坐同事的车上下班,这是我在国企四年摸索出的第一条原则。

为什么呢?

不是因为不感谢同事的好意,而是因为车内空间太私密了。上下班的路上,人们容易放松警惕,说出平时不会在办公室说的话。

就像我曾经的一位同事小王。他每天接送另一位新来的同事小李。三个月后,小李被调到了另一个部门,结果把小王平时在车上抱怨领导的话都传了出去。

小王莫名其妙收到了领导的约谈警告。

你的车,是移动的私密空间;而同事的身份,永远是公事关系的延伸。

第二个原则,我建议这位读者记住:可以和同事一起吃饭,但一定要你来我往。

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他们总觉得同事一起吃饭就是交朋友,但在体制内,这往往是一种微妙的人际投资。

我有个朋友在事业单位工作。单位里有位老同事特别热情,经常请新人吃饭。但慢慢大家发现,只要是她请过的人,以后都逃不掉帮她干活的命运。

一顿饭的温暖,可能是未来无数加班的开始。

所以,同事聚餐可以参加,但要保持"来而不往非礼也"的原则。今天你请,明天我请,情分两清,大家都舒服。

讲到这里,我想说的第三个原则:和同事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

在国企这样的环境里,同事关系的适度疏离,是职场生存的智慧。

我有个大学同学在某央企工作。刚去的时候,他特别热情,无话不说,把同事当兄弟。结果半年后,他和领导产生了分歧,那些"兄弟"一夜之间变成了路人。

反而是那些平时不冷不热的同事,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伸出了援手。

真正的职场智慧,不是把所有同事都变成朋友,而是在保持专业关系的同时,赢得尊重。

太近了,容易卷入办公室政治;太远了,又难以开展工作。恰到好处的距离,才是相处之道。

说到这里,那位困惑的读者应该明白了。

不坐同事的车,不是不领情,而是保护双方;饭局要来往,不是计较得失,而是维持平衡;保持适度距离,不是冷漠,而是相互尊重。

记住,在单位里,最好的关系不是无话不说的哥们,而是相互尊重的同事。

所以下次当你纠结要不要和同事走得更近时,不妨想想:

也许,最舒适的距离,就是能够看见彼此,却不会踩到对方的脚。

全文完,如果觉得有用,就点个"赞"吧,周周将持续为大家分享职场干货!↓↓↓

1 阅读:490
评论列表
  • Gj 1
    2025-03-29 08:40

    敌人的敌人是朋友,敌人的朋友是敌人[呲牙笑]。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