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一哭要不要马上抱?一个残忍的实验告诉你答案!千万别毁了孩子!

飞飞亲子育儿说 2025-02-02 20:09:53

有些人认为,孩子哭泣时不能立刻抱起来,否则会惯坏孩子,让他们变得过于依赖。他们认为让孩子哭一会有好处,可以锻炼独立自主的能力,甚至促进肺部发育。

然而,对于一岁以内的宝宝来说,有这种想法家长需要尽快纠正,孩子哭了该哄的还是要哄,该抱的还是要抱,一定要及时安抚!

孩子哭,想表达什么?

对于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小宝宝来说,哭泣,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需求的表达」。

宝宝不会无缘无故的哭,拉了、饿了、想睡觉、温度不适宜、受到惊吓等等,一定是哪里不舒服他们才哭。

这个时候我们不能放任不管,尤其是宝宝受到惊吓大哭,我们更要及时把他们抱起来进行安抚。

想象一下,宝宝在妈妈的子宫里时,环境是恒温的,营养是自由供给的,一切都井然有序。然而,出生后,这种舒适的环境被骤然打破。

宝宝需要时间去适应这个全新的世界,此时的他们非常脆弱,他们对周围很陌生,缺乏安全感,他们不会表达自己的需求,会害怕,这时只能靠”哭“来表达自己需求,这个时候就非常需要我们父母的安抚,因为我们才是他最亲密的人。

国外曾经有一个残忍的实验:

一个9个月大的婴儿,一开始给他一些毛茸茸的东西,如小白鼠、兔子、小狗之类,孩子并不害怕,还会用手去摸一摸。

实验开始,每次把这些毛茸茸的小动物放到孩子面前,实验人员就会用锤子敲击铁棒,制造出巨大的声音。

小婴儿被吓得哇哇大哭,反复几次之后,原本不害怕毛茸茸东西的婴儿,看到那些毛茸茸的东西就会惊恐大哭。这个小婴儿一直生活在恐惧和不安中,在5岁时就离开了人世。

这就是一个臭名昭著的“哭声免疫法”实验,国外却一直盛行的育儿理念,就是面对孩子哭闹采取不理睬不回应的办法,让孩子停止哭闹,其实就是一种用冷漠的态度,去对待孩子的一种方式。

这位实验的创始人,把自己研发的这套理论也实施到了自己孩子身上。结果大儿子因父亲长期的冷漠态度,在三十岁的时候选择自杀而亡,其最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大儿子在孩童时代极度缺乏安全感,导致性格上出现了一定的缺陷。而他的女儿更是讽刺,曾经竟也有过几次自杀的情况。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及时回应他们的哭泣,给予他们必要的安全感和关爱。

一哭就抱,是否会惯坏孩子?

那么,一哭就抱是否会惯坏孩子呢?

事实上,在孩子一岁以内,这是建立他们对世界“基本信任”的关键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安全感。

这份信任来源于宝宝能够从一次次被妈妈及时安慰的经验中总结出:当我需要时,会有人回应我。如果宝宝在这个阶段经常得不到回应或及时回应,那么他们的安全感建立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一个孩子,如果在孩提时期就缺失安全感,他会用他的一辈子去寻找安全感。他的一生都会过得非常的艰难。

因此,家长们请记住:对于一岁以内的孩子哭闹时,该哄的就要哄,该抱的就要抱,一定要及时安抚!

没有什么惯不惯的问题,他们来到这个世界时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和恐惧,你是他们最信任的人,抱一抱他们又有什么问题呢?等到孩子长大了,你想要抱他,恐怕他还不愿意让你抱!

所以,请尽情地拥抱你的孩子吧!这个阶段是孩子建立足够的信任和安全感的关键期,抱他,并不会宠坏他,而是在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更好更健全的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