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发现没有,孩子在一岁之前天生具有专注力。他们可以撕纸巾撕上一个小时,甚至盯着地上的蚂蚁看一上午。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专注力似乎在逐渐减弱。当孩子长大一些,他们可能变得难以安定,无论是玩积木还是阅读绘本,都难以持久。
再往后,写作业时的不专注、不认真更是让家长们倍感困扰。
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曾经说过:“专注力比智商更能影响一个人的最终成就”。如果一个人有高智商,做事却无法专注,也很难取得成功。
这说明了专注力的重要性,然而,宝爸宝妈们可能在不经意间做出的一些行为,正在悄悄地对宝宝的专注力造成严重的破坏,那么具体有哪些行为是的呢?
一、睡醒就立马抱起来
孩子睡醒了,如果他在发呆,你就在旁边安静的陪着他,在宝宝刚睡醒的时候,大脑刚从深层睡眠醒过来,大脑正处在高速运转的状态。
如果你的声音很大,催促他快起床,或者直接把孩子抱起来, 你是在干扰他的大脑高速运转,非常容易破坏孩子专注力。
你要做的就安静的陪着他,等他主动伸出手让抱抱,或者他哭了,你再去抱,如果他睡醒后在发呆,千万别打扰。
只要孩子刚睡醒时没叫你,就让孩子独处一会儿,不要打扰他。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孩子的专注力。
二、玩具一次性给太多
一次性给孩子提供太多玩具或者太多绘本,孩子选择权太多,一会换一个,很容易破坏专注力。
最好给孩子固定一个游戏区,玩具一个一个地给他玩,看绘本时一次拿一本,一本一本地看。让孩子自己探索各种玩法。玩完一个再换另一个。
三、吃奶的时候逗他们
宝宝在吃奶的时候,有一种专注力叫原始专注力,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
宝宝在吃奶的时候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如果这个时候逗他们或者和他们说话,容易造成宝宝专注力不够,导致呛奶。
还会导致以后宝宝吃饭不专心,吃一口饭就去干别的事情,出现追着宝宝喂饭的情况。
正确的做法是在宝宝吃奶的时候不要打扰他们,给宝宝营造一个安静的吃奶环境。在他们吃奶的时候我们可以假装忙别的事情,不要总是盯着他们,让宝宝专心吃奶。
四、老是打断孩子说话
宝宝在说话的时候大脑正在高速运转,这个时候我们千万不要打断他们。
如果当孩子要说一件事情的时候,父母只是听了一句或半句就直接打断。不但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也影响了孩子的想象力。
孩子说话时父母要学会倾听,不打断的同时表示在认真听,鼓励孩子继续说下去,有助于孩子语言发育,也能保护孩子的专注力。
五、频繁打断孩子玩耍
当孩子独自在玩游戏的时候,一会叫她喝水、一会叫她吃水果,一会问她要不要尿尿、一会问她冷不冷,怕孩子饿了冷了。
频繁的打断,不仅深深地破坏孩子的自主性,还毁掉了孩子的专注力,孩子在自己专注做事情的时候,大人不要过分干扰。
如果孩子不吵不叫不求助,家长只需要静静地看着不要打扰他,直到收到孩子的邀请,再积极的参与和融入。
六、边吃饭别看电视
给孩子看着电视吃饭,家长在旁边频繁的喊“快吃”“饭要凉了”“不吃我就关电视了”之类的,非常影响宝宝的专注力,还会影响宝宝的肠胃消化。
让孩子和大人同桌吃饭,自己吃,不追着喂饭,不盯着孩子,能吃多少吃多少。一家人吃饭不闲聊,当孩子说吃饱了,就可以自己去旁边玩。
七、在孩子面前玩手机
陪着宝宝玩的时候忍不住拿出手机,时间长了会让宝宝变得三心二意,对宝宝的视力也有影响。
宝宝的学习能力很强,看到父母经常玩手机,以后长大了也会沉迷手机。如果你的孩子对手机很沉迷,不要过多责备他们,或许就是你的行为影响了他们。
孩子最好的老师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孩子在专注玩玩具或者看绘本时,家长在宝宝旁边不大声交谈、不看电视、不刷视频,不玩手机。
八、总让孩子配合拍视频
为了记录宝宝的成长,许多家长会拍摄视频。
但请注意,不要在宝宝专注于某事时打断他们,如在发呆、玩耍或者自言自语的时候,自然地记录他们的成长就好,避免干扰宝宝的专注力。
总之,孩子的专注力不仅需要培养,更需要家长们的细心保护。同时,家长要特别警惕以上8件事,它们有可能正悄悄毁掉孩子的专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