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想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最需要的是什么?
不久前我把这个问题抛给DeepSeek,经过深度思考后它给出了几个关键词,其中之一是:坚持“长期主义”,坚定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
有意思的是,在无锡最近举办的新型工业化暨“465”现代产业集群建设大会上,恰好也给我留下这样一种印象:
无论是发展战略新兴产业还是布局谋划未来产业,无锡始终保持着十足的战略定力,并且已经积攒出了一手好牌。
也正因如此,当面对如今全网热议的“六小龙”何以杭州之问时,无锡才能足够从容、坚定地打好自己的“产业牌”。

01.
产业王牌是怎么打造出来的
岁末年初之时,一个超级融资项目在半导体圈内炸响:
位于无锡江阴的盛合晶微半导体有限公司宣布,7亿美元(约合50亿人民币)定向融资已高效交割。
盛合晶微,是晶圆代工巨头中芯国际和集成电路封装测试龙头长电科技在2014年联合创办的合资公司,专注于12英寸中段凸块和硅片级先进封装业务。
眼下一级投资市场节奏放缓,市场融资并不容易,盛合晶微这笔50亿元的超级融资显得格外珍贵,也是开年以来江苏最大的一笔融资。

而扮演“耐心资本”的投资方阵容里,无锡的身影尤为突出。
这不是无锡第一次如此坚定地站在一家高新企业身后,也不是无锡第一天坚持“看多”战略性新兴产业。
去年一年,无锡有一张相当亮眼的工业发展成绩单:
2024年,无锡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达2.66万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规上工业企业数达8622家;工业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达到44.2%、拉动GDP增长2.5个百分点。
可以说,工业是无锡经济最稳固的压舱石。
同时,无锡精心擘画打造的“465”现代产业集群,如今也已经发展成最硬核的产业王牌。
2024年,全市“465”现代产业集群规模超1.81万亿元。超2千亿元集群达7个,超1千亿的产业链达7条。
尤其是新增一个超2000亿的高端纺织服装的“大集群”,无锡手里又多了一张好牌。

更让人感慨的是,2022年无锡还只有两个2000亿产业集群,2023年发展成6个,2024年更是增加到了7个,其中新材料、高端装备两个集群规模超3000亿元。
什么是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这就是!
并且,无锡去年参与的大飞机和特钢材料两个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累计入选5个、全省排名第二,入围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累计3个、全省排名第一。
以“465”现代产业集群为抓手,这座百年工商业名城正在成为长三角地区新型工业化的标杆。
而2000亿级产业集群不断涌现的背后,是无锡始终坚持的一种产业发展思路,即“纵向联动+专业支撑”集群发展模式。
具体而言,就是以特色园区为主要载体,建设集群发展的主阵地,打造特色化、差异化、品牌化特色产业园区,为产业发展提供高质量发展空间,并利用特色专业的促进组织,提升集群专业化治理水平。这一发展模式最终入选江苏制造强省建设改革创新案例。

去年,无锡市认定市级特色园区39家,列入培育35家,今年将再认定15家特色产业园,通过产业集群+特色园区的形式,让链主企业充分发挥集聚效应,精准吸引产业链上企业落地,无锡将加快形成一批具有鲜明产业辨识度,既有产业高原、又有创新高峰的顶级特色园区。
02.
未来产业在无锡的现实和想象空间
大会期间,有一件事令我很意外:
都知道无锡有集成电路、物联网、生物医药等一众优势产业,但大会上率先提及的却是未来产业,会议还强调,推进新型工业化,要把更大力度发展未来产业作为重中之重。
看来无锡不光握着手里的王牌,也着眼于未来的好牌。
去年,无锡的“5+X”未来产业规模站上千亿台阶,其中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氢能和储能、商业航天等4个未来产业规模超百亿元。

放置未来产业的各个坐标上,都呈现“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
比如商业航天,无锡去年就有很多高光时刻:
1月,东方空间“引力一号”火箭成功发射,其发动机制造基地落户无锡梁溪;
9月,蓝箭航天完成“朱雀三号”垂直起降火箭试验,为低成本、高频次发射奠定了技术基础;
10月,千帆星座第二批组网卫星发射成功,其关键部件由无锡本地企业制造。
此外,无锡梁溪区还获评江苏省空天产业领域首批唯一“未来产业试点”,进一步夯实了无锡作为商业航天产业重要枢纽的地位。

围绕“造卫星、发卫星、用卫星”的完整产业链体系,无锡重点打造商业火箭、卫星制造及应用、空间信息应用3个百亿级产业生态圈,聚集了超122家商业航天规上企业,当中不乏东方空间、天兵科技、蓝箭航天、深蓝航天等头部企业。
甚至有人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无锡在商业航天的江湖地位——
全国80%的空天产业头部企业布局北京、上海、陕西;
而北京、上海、陕西80%的空天产业头部企业落在了无锡!
不光是商业航天,在低空经济、人工智能、合成生物等未来赛道上,无锡都在构筑不可替代的产业护城河——
无锡布局全省首条自动驾驶飞行器载人低空航线;
无锡3家单位入选工信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案例,数量位居全省第二;
无锡成立江苏省合成生物基础研究中心,国投新质蛋白生物制造创新中心签约落地。
为何无锡能够同时培育和发展这么多未来产业?
一个共识是,未来产业的发展逻辑与其他的传统产业完全不同。
相比于传统产业依赖招商引资、通过引入外部成熟企业和项目来推动发展的模式,未来产业所需要的则是一个足够包容的创新生态体系。

无锡的办法也足够直接有效:
给钱,给政策,尤其是给场景。
去年,无锡与省战新母基金合作,落地了总规模120亿元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未来产业、低空经济和空天产业4只战新基金,用真金白银支持未来产业发展;
去年2月发布的《市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实施意见》,计划实施“强基”“领跑”“成林”“雁阵”“并肩”“优化”等六大发展计划,推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
今年年初公布《《2025年无锡市场景清单(第一批)》》包括30个场景机会和90个场景能力,让更多创新成果找到应用场景,让更多场景适配硬核科技。
把创新技术走向商业落地的道路铺平,无锡给予了未来产业足够广阔的想象力和发展空间。
03.
这些牌,还得靠企业来好好打
可以预见的是,新的一年无锡的牌不仅会出得“更快”,还会“更强”。
这次大会,一开始就签约了5个2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包括机器人智能驱动系统生产项目,主要生产机器人的关键零部件,建成后将新增税收3.15亿元;金石集团3D打印增减材一体设备及服务全国总部基地项目,二期将招引集聚约30家上下游企业。

同时还签约了一批聚焦重点领域的项目,产业指向性和针对性都很强:
其中不仅有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项目,比如集成电路高端去胶设备项目、惠尔信新能源智能装配研发制造项目、宜兴恒翼生物全球创新型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项目;还有押注未来产业赛道的人工智能产业园项目、航空航天先进复合材料智能制造产业化项目等。
这次大会上还传递出了一个关键信息:
未来一年,无锡要坚持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面发力,其中,物联网要加快向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迈进,集成电路产业要争创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年要新增1个2000亿级的集群,1条千亿级产业链。
三大集群生态齐头并进,产业集群能级跃升,无锡的底气从何而来?
关键词就两个字:
企业。
作为“近代民族工商业摇篮”,无锡一直是优质企业的聚集高地,也是无锡在产业维度之外的另一张王牌。
入围4个500强榜单的企业数量,连续六年位列全省第一。
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343家、全省第二、在全国万亿GDP城市中进入前十。
这些企业对于无锡有多重要?从数据上也能看出来:
2024年,无锡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0.4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9.1%。
而且不光是规模以上的大型企业和行业龙头,中小企业同样是无锡推动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一个说法是,全市占比95%以上的中小企业贡献了80%的劳动就业、70%以上的技术创新以及60%以上的GDP。
例如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物联网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产业集群,2024年,该集群规模280.5亿元,集聚中小企业152家,一群中小企业“抱团”奋斗,在行业内闯出了一片天。
可以说,未来在无锡推动新型工业化的过程当中,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角色将更加关键。

这次大会还有一个感触,无锡对企业的重视程度超乎想象。
大会上,企业家的“新面孔”明显增多,前排的座位也更多留给企业家们。
项目签约后,大会紧接着就把企业家们请到了“舞台C位”,表彰了一批优秀企业。
并且还邀请了两家企业上台交流发言,分别是吉姆西半导体和帝科电子材料,
在他们的讲话当中,也能明显感觉到:
如今的无锡,企业与产业的关联和嵌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更加紧密。
举个例子,依托无锡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专业生产半导体设备的吉姆西半导体能够迅速融入产业生产链条,与上下游企业开展关键合作。
不仅如此,其主营业务与无锡465产业集群的多个重点领域高度契合,研发生产的半导体设备在4大地标产业中的集成电路领域、6大优势产业中的高端装备领域、5大未来产业当中的第三代半导体领域都能发挥作用。
把关键企业精准嵌入产业链条,从而提升整体产业的竞争力与韧性。吉姆西半导体这样的企业,就像是产业拼图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板块。
而像帝科电子材料这样的企业,也在无锡的产业生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帝科电子材料专注于高性能电子材料领域,是国内导电银浆第一品牌,市场份额全球第一,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光伏、半导体等产业。
在无锡大力发展新能源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大背景下,帝科电子材料的发展与产业趋势同频共振。
一方面,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帝科电子材料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应用场景;另一方面,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又反哺产业发展,推动整个产业向高端化迈进。
从企业到产业,无锡持续思考着如何把企业牌组成产业牌,把产业牌变成王炸牌。
期待无锡能在2025年打出一手令人惊艳的好牌!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