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许设想过这样的场景:
清晨,机器人大厨为你端来新做的三明治和现磨咖啡;
深夜,机器人管家替你整理凌乱的衣柜,完成繁琐的家务。
前不久,苏州举办的一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大会”,让我惊觉这样的未来已触手可及。

今年年初,“具身智能”的浪潮自杭州西子湖畔萌发新芽,现在看来,这股浪潮已携着江南烟雨在苏州掀起惊雷。
当人们还在回味春晚的机器人秧歌舞、杭州为何崛起六小龙时,“苏州军团”已经成为在全国乃至全球机器人版图上一支无法忽视的硬核力量。
甚至我们不妨大胆点说——
苏州,很有可能成为“中国机器人之都”,这个产业的未来图景,就藏在苏州这场大会里。
01.
关于机器人的全场景突围
苏州的这个大会,给我的感觉不像来开会,更像参观一个“博览会”。
走进展厅,我仿佛穿越到了一个被高科技包围的未来世界。
会后空翻的机器狗、会弹钢琴的机器人、会打冰激凌的机械臂……
这些在别处堪称“黑科技”的存在,在这里却只能算开胃小菜。
这里有国内首类全状态仿人机器人,皮肤触感与微表情近乎真人,乍一看以为是真的白雪公主走进现实世界;
这里有智能仿生灵巧手,不仅能抓会握,还会切香蕉、倒饮料,微型零件的精准抓取仅需0.1秒,其精度和灵活性都远超人手;
这里还有腔镜手术机器人,操作如同游戏手柄,却能够让手术更加安全、精准。
就连泳池清洁这样的“冷门场景”,也有苏州星迈创新的机器人攀在池壁上默默耕耘。
苏州公司魔法原子也在现场大展身手:
大会主持人机器人“小麦”就是他们家生产的,语调抑扬顿挫,台风稳健,气场一点不输人类主持。

这已经不是小麦第一次公开亮相了,在魔法原子最新发布的视频“备战北京人形机器人半马比赛”中,小麦以接近人类慢跑的速度穿越太湖边的石板路、坡道,一口气跑了4分多钟。
小麦这次还带来了四位伙伴,组成了一支“苏州造”的“机器人天团”——
来自苏州云幕智造的“伯虎”身着青衫折扇登场,他是一名文旅使者,具备仿身皮肤、面部表情驱动、多模态交流交互能力,全身40个自由度,能够像“店小二”一样招呼来访的游客,也能像“导游”一样为大家讲解沿途风景、江南文化。

来自苏州优理奇公司的“旺达”头戴厨师帽喜感十足,他是一名家庭大管家,擅长对物体的精准感知和操作,因此能够轻松拿捏洗衣、叠衣、洗碗等家务,20秒就能做出一个美味可口的汉堡,堪称机器人界的“厨神”。

来自苏州乐聚科技的“乐乐”上台时脚步轻快,能走能跑还能跳,最快连续跳跃高度超过了20厘米,目前已在工业智造、商业服务、科研教育等多个行业领域崭露头角。

来自苏州哈工大苏研院的“共工”身披赤甲,和水神同名,是有科技加持的“最美逆行者”,它是为消防救援场景开发的液压人形机器人,能够在高危场景中挺身而出。

在苏州,机器人企业正以“无孔不入”的姿态,撬开各个行业的缺口。
02.
技术秀场背后的生态野心
苏州的野心绝不止于机器人产品,其具身智能领域的科技版图正在徐徐展开:
大会宣布,84个具身智能项目落地苏州,总投资超160亿元;
魔法原子总裁吴长征在会上表示,今年将重点携手1000个合作伙伴推进1000个场景落地应用,助力苏州市人形机器人行业走上新的高度;
汇川技术副总裁在发言中提出,在做机器人的同时,他们还布局了工业母机,未来将和苏州携手,沿着具身智能前沿,打造具有智能机器人产业高地。
值得关注的是,苏州还在会上砸下了两颗“重磅炸弹”。
首先是2025“赢在苏州”全球创新创业大赛重磅启动,面向全球征集具身智能极客人才,打造金球具身智能人才盛会,并给予最高3000万元创业助力金,投入真金白银,向全球征集具身智能解决方案,目标直指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落地,可谓是诚意满满。
大赛已于2025年4月3日开启报名,将围绕核心具身智能决策与规划、灵巧操作与精细控制、多模态智能感知、具身小脑与运动控制、硬件本体与核心零部件五大核心赛道进行,让苏州成为全球机器人极客的“竞技场”。
第二颗“重磅炸弹”,是要布局更具苏州特色的“1+X+N”具身智能创新中心。
具体来说,"1”是指苏州市具身智能机器人综合创新中心吴中总部;
“X”是指目前太仓、常熟、苏州高新区、吴江四个分中心;
“N”是指产业生态合作方,包括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场景需求方、投融资机构、产学研合作方、产业园区等。
这种布局既避免了资源重复投入,又能让各区县能在细分领域形成差异化优势,更好地进行优势互补。
这场精彩纷呈的具身智能大会不仅是苏州智能机器人企业各显神通的技术秀场,也是一场产业生态的深度共创。
现如今,苏州已经定下了新的目标:
到2027年,全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产业规模将达100亿元,直接关联产业规模达300亿元,支撑机器人产业规模达2000亿元。
感觉争夺“中国机器人之都”,苏州已经有一种“势在必得”的劲头。
03.
苏州底气何在
其实刚一踏进展厅,我就触动不小:
苏州居然有这么多造机器人的公司,展板上的企业名录一眼看不到头,阵仗堪称机器人版的“复仇者联盟”。
作为长三角制造业的“定海神针”,苏州的底气源于十年磨一剑的产业链布局。
自2010年起,苏州便依托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支柱性产业,吸引了一批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企业落户,为后期的具身智能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去年,苏州抢抓“具身智能”风口,聚集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企业60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3家(其中具身智能机器人制造核心企业80余家),2024年产业规模达1395亿元,苏州连续四年位居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发布的“中国机器人城市综合实力排名TOP10”第三位。
其中,上游“心脏专家”专攻核心零部件——
例如精密零部件制造巨头汇川技术,其伺服系统在国内市占率第一,技术比肩松下、西门子。
要知道,伺服电机是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同时也是实现机器人运动控制的重要部件,是机器人能够完成复杂动作的前提保障。
此前的伺服市场,欧美日系品牌一直占据着较高市场份额,如今汇川突破外资垄断成为行业龙头,是当前国内最大的通用伺服系统供应商。
中游“躯干工程师”精构本体制造,打造灵动实体——
在这个领域,苏州追觅科技是当之无愧的“现象级选手”。
追觅在机器人制造领域稳居全球第一梯队,全球首发机械臂技术,扫地机器人超越戴森拿下2023年法国“黑五”清洁品类第一,《2024·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榜上有名,雄霸苏州吴中区一角,是苏州当之无愧的“智造新星”。
2024年,追觅孵化出了专门做机器人的子公司魔法原子,这是全球首家以“电驱机器人”打破波士顿动力空翻专利垄断的机器人公司,产品包括通用人形机器人和仿生四足机器人等,覆盖工业、商业及家庭等多个场景。
技术能否接地气,决定产业的终极生命力。
还是在苏州,下游“神经中枢”打通了应用场景,让机器人融入千行百业。
优理奇科技研发的人形机器人旺达,是全球首款量产消费级全尺寸通用移动人形机器人。而旺达之所以能够连续处理家庭场景中的“精细活”,关键就在于优理奇科技推出的世界首个融合触觉的预训练多模态大模型UniTouch,在此基础上,优理奇还叠加了感知操作解耦范式等团队技术结晶,让大模型兼具泛化性和灵活性,支持更为复杂的任务。
苏州的野心,藏在每一颗螺丝钉里,完备的产业链布局让这里不仅有“硬核”的技术,更重要的是,这里有让技术落地的产业土壤。
从前提起苏州,人们总想到园林水墨、吴侬软语。
通过这场大会,我们看到了古典与科技碰撞下,一个全新“机器人之都”的破晓而出。
在未来,“苏州园林甲天下”的下一句,或许将是“具身智能看姑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