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几个星期没有聊熊股了,还是很有必要,成功的路多种多样,失败的路总是相似。我准备近期,多写几篇熊股,把以前的课补上。
“我认为有两种有效的学习方法:第一种是你发现什么有效,然后复制它;第二种是你发现什么无效,然后规避它。我会同时使用这两种方法,但他们之中更重要的显然是后者,我在一生中花绝大部分时间去研究什么样的事情会失败,然后尽一切可能去避免。”
本期熊股启示录,我们来聊一只很具有代表性的公司……新东方。
新东方这家公司,属于一家非常典型的公司,它具有非常成功的经历,也具有失败的历史,还有困境脱生的奇迹,给所有人都上了一节政策风险课、困境反转课、危机公关课。
1,新东方发展史
关于新东方的创业史,可以参考一部电影《中国合伙人》,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也非常传奇,2次走在生死的边缘。
但,新东方的成功其实没什么好说的东西,我们只需要看一下下面这张图就可以了。过去20多年,本科毕业生数量从不到50万增长到500万人,再加上通货膨率有10倍的物价增长,轻轻松松就能百倍增长。
再加上品类的扩充,从单纯的补习英语,扩充到其他学科,又是一轮扩张,综合起来,想不发展起来,都不行。
另外,整个产业的消费升级,也是一个巨大的助力。还记得从我那一届开始,以后的所有家长都流行起了陪读的风尚,这个和校外培训一样,本质上都属于消费升级。
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是北大毕业的高材生,不管是王强还是徐小平,都是牛人。大家想一想,现在的清华学生都是牛人,更何况当年,拔尖的人才可想而知。
他们这群人,掌握了知识、信息和渠道,其他一般的机构,根本竞争不过它,再加上先发的品牌优势,自然成功就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情。
再加上新东方在比较早的时候就引入了合伙人制度,而不是简单的雇佣关系,通过这种制度安排,将所有的优秀老师,绑定在了新东方的麾下,最后新东方的成功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
但是,2021年开始,国家一纸双减政策,让新东方从山峰直接跌落谷底,90%的业务突然没有了,新东方也几乎破产。不过,新东方也我们提供了一堂生动的政策风险课和危机转型课。
俞敏洪推出了双语的直播带货,用双语的方式来做直播销售。然后实现了从教育到电商的转型,董宇辉就是从这里出圈的,其实本质上都一样,都是把知识卖给别人。东方甄选,让新东方再次涅槃而生。
可是2024年,俞敏洪事件,以及董宇辉事件,又让新东方培养的最大IP脱离公司独立起来,新东方再次陨落。
2,政策风险的根源
关于新东方,我们学到的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政策风险。
那么,我们要问了,到底哪些行业未来会遭遇政策风险,或者什么程度的变化,会遭遇政策风险?
说到这个问题,我们就得从政策的本源出发,政策是政府为了扭转或者延缓某种趋势而做出的干预性措施,人类非理性行为通常会导致事情向极端方向发展,这个时候就需要政策来提前控制。所以,我们应该问,这个事情长期发展下去,对全社会有促进作用,还是没有促进作用?
如果对社会有帮助,政府就会有政策加快落地,如果对社会没有帮助,甚至有害,那么政府就会有政策执行或落地。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一看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的成本比较低,我们从第一性原理的角度来看,它对于降低全社会的物流成本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同样的例子,教育事关国家大事,年轻人是国家的未来,如果整个社会都处在卷教育的过程中,这个社会就失衡了。升学率没有变化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只会进一步加大社会不公平,同时还会妨碍学生的长期发展。
又比如《母婴赛道,可能正在扬帆起航!》中,我提到了肯定会有支持生育的政策,因为生育已经成为阻碍未来经济天花板的重要因素,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未来的坑会很大,这就是政策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所以,我们在看政策风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件事情本身对整体的影响。又比如,有些行业,比如白酒和烟草,每年都有人喝酒喝死的、抽烟抽死的,但这东西有利有弊。
3,转型:人和事儿
很多企业都曾经遭遇到重创,但是能够重新东山再起的人真的很少,而新东方东山再起了,不得不说,俞敏洪真的有点东西。
对于一家民营公司来说,公司创始人的情况,占到了50%,但是很多人在投资的时候,并不太关注公司创始人。一个好的创始人,干啥都能成,那个格局你就能看出来。
比如,雷军,别看很多人觉得他天天做营销,看起来是一个好好人,但是他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虽然他不具有像马斯克、乔布斯那样独断专行的特性,但他的包容性、大局观、人生观,还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当然了,如何判断一个创始人的水平,这也是需要非常多历练和阅读的,很考验眼力见。有的人,把黄金放在眼前,都看不见,有的人就具有独特的眼光,可以在黑夜中一眼看到光明的方向。
除了创始人之外,战略方向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方向错了,怎么努力也不行,天王老子来了也得吃瘪。
俞敏洪选择了直播带货行业,本质上是因为直播带货和上课很像,都是要把自己的观点贩卖给对方,然后引诱对方付费,就这么简单。
那么,新东方就还是在自己擅长的道路上,相比较其他人,就有竞争力。但在转型的过程中,俞敏洪不知道有没有发现互联网模式和传统线下模式的区别。
互联网的规则就是赢家通吃,所有的流量都会给一个人,这和线下的老师不一样,老师再好,一天也只能上那么多课,但是一个线上的主播,一个人就能贡献50%以上的成交额。
这就是互联网模式与传统线下模式的根本区别,这也是为什么最后转型还是失败的原因。培养了一个主播,主播自己就能独立出去。
启示录
① 创始人,对一家民营公司的生死,具有90%的作用,对一个公司的成功,有50%的作用。
② 投资者在做投资的时候,一定要做极端测试,假设最悲观的情况出现,是否还能够维持现在的判断。
③ 转型就像革命,革命失败是常态,成功才是极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