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钓”的方法抓出恋童癖,初衷是好的,但还不值得夸奖

骑虎难下的左轮君 2020-04-30 10:01:20

前段时间,韩国“N号房”案件闹得沸沸扬扬,让世界范围内又一次对恋童癖问题的关注度又一次达到高峰。恋童癖给青少年洗脑、绑架,着实是非常可恶,理应受到法律的严惩。

所以最近几天,也看到了朋友分享的关于国外如何整治恋童癖的文章。其中有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名称叫Bark的公司,原先是利用技术手段,监控网络上有关恋童癖的言论,同时将检测结果向当地警方以及潜在受害者家长进行汇报。

但是后来,Bark公司为了提高检测效率,更好地打击犯罪,想了一个新的办法。他们组成了一个专门的团队,让一名成年员工虚构并假扮成未成年少女,同时虚构了其社交网络。这样一来,就有许多恋童癖通过私信直接将他们的违法言论和事实发给了Bark公司虚构的账号,比技术监控手段的效率高很多,也不用担心用户隐私的问题,最后“钓”出了数百个恋童癖(具体内容很多,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自己找一下)。

我拜读完这篇大作,最大的感受当然是恋童癖这些人太可恶了,对我们人类未来的花朵下此毒手,应该严厉的惩处他们。但是Bark公司这种做法,虽然初衷很好,但是我实在是难以苟同。

理由很简单,虚构受害人这种做法,本身不就是“钓鱼执法”吗?

所谓钓鱼执法,是争议非常大的一种方式。比如警察扮演瘾君子向毒贩购买毒品,警察扮演嫖客找站街女等等,都是典型的钓鱼执法。

客观来说,钓鱼执法之所以出现,主要是因为某些案件非常复杂,取证非常困难,所以警方不得已采用自己扮演受害人“诱导”罪犯的方式来取证。世界各国执法机关也都不同程度地使用类似手段,但钓鱼执法存在的争议依然很大,特别是钓鱼执法取得的证据,通常不能成为控告罪犯的证据。

那么Bark公司抓恋童癖的“升级版”做法,显然就是一种典型的钓鱼执法。因为Bark公司直接虚构了一个受害人,用PS的方法虚构了受害人的照片,并且“做戏还要做全套”,直接虚构了受害人整个社交网络、朋友圈子,让虚构的受害人显得很真实,从而钓到了一些“犯罪嫌疑人”。

虽然他们反复强调,“直接取证非常困难”,“家长和学校对于未成年子女社交网络上受到的威胁一无所知”,“目前没有其他办法能够有效地防止恋童癖”,“Bark公司所有的行为都事先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许可”。但是,归根到底,钓鱼执法就是钓鱼执法,没有什么可申辩的。

依靠钓鱼执法来打击犯罪,初衷是非常好的,但是长期来看,并不是正途,也绝对不是打击犯罪最好的办法。甚至钓鱼执法的副作用很多。

虽然刚开始钓鱼执法确实打击了一些犯罪分子,但是对于这种类型的犯罪,犯罪分子大部分都是有预谋的。随着时间推移,犯罪分子也会通过多种渠道(就比如我们也同样能看到的新闻报道),知道钓鱼执法的存在。可能一些犯罪分子就此就迫于威慑而打住了,但是还有很多犯罪分子会选择以更隐蔽、更难发现的方式开展犯罪,或者反复甄选、验证受害人身份然后再犯罪,从而使得打击这类犯罪更加困难。

除了钓鱼执法,有效打击犯罪,更大程度上保护受害人的方法有很多很多。正途绝对不是钓鱼执法一种。

提高刑侦技术的手段和能力,绝对是正途之一。大家都能很明显地感觉到,最近几年破获了很多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悬案”。这一方面是我们的人民警察有无与伦比的责任心,另一方面也是DNA匹配、画像描绘甚至心理侧写等多种刑侦技术越来越强的结果。

就比如说,我们国家已经构建一个更加安全的社会和网络环境。以前大家对人贩子非常害怕,拐卖儿童也是性质非常恶劣的犯罪,但是现在真正丢孩子的案件越来越少了,大部分走失、意外甚至离家出走的案件最终都得以真相大白。

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公共区域图像采集的普及。以前大案要案搜集线索非常困难,但是现在通过摄像头,就能追查到路过案发地点的人群,从而快速地找到嫌疑人。上海电视台曾经做过一个节目,警方通过人脸锁定嫌疑目标以后,只需要10分钟警察同志就能马上出现在嫌疑人面前。正是这种强大的威力,才能有效地震慑住人贩子。

发动人民群众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正途。就比如说,我们国家对于打击毒品犯罪的力度是非常大的,对于举报毒品给的奖励也是非常给力的。在举报毒品方面,大家都知道朝阳群众有多厉害,成功地抓获了许多演艺圈知名人士。再有,提高惩罚力度,增加刑罚的威慑力也是很有效的正途之一。

所以,在我看来,Bark公司的做法即使再合规再合法,也终究只是钓鱼执法而已,并不值得夸奖。对于天天喊着追求“程序正义”的西方国家,能将Bark公司的做法当做正面典型进行报道,只能说明他们的警方是多么的无能!

0 阅读:27

骑虎难下的左轮君

简介:红罐盐灸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