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喝中药的人,4类中药不建议长期服用,很多人都用错了!

夏沫言知识说 2024-12-22 10:19:08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不难看出,现如今,无论是年轻人也好,中年人也罢,大家都被无形的压力所充斥着,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开始逐渐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的原因。

无论是西药的快速疗效,还是中药的温和调理,在医疗体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并且随着近年来中医的兴起,不少人也开始通过长期服用中药来调理自己的身体。

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人对于中药长期服用的益处和风险,的确是存在着一些误解,许多人觉得中药是自然的保健品,长期吃对身体是大有好处的,但他们却没意识到其中可能存在的隐患。

中药与西药有什么区别

中药和西药有着很大的差别,这两种医药体系,从构成到对疾病的作用,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而合理使用才是硬道理,盲目使用只会适得其反。

1.作用不相同:中药的疗效源于中医的基本理念,注重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是阴阳失衡的结果,而中药的作用在于调节阴阳,恢复身体的平衡状态,以便于达到治疗的目的。

并且,中药不是只治疗一种病,而是侧重于全面调整身体,通过多种方法和目标来提升身体的健康状态。例如,中医治疗感冒并非仅仅依靠抗病毒药物,还会结合发汗、解毒、平喘等多种方法,以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西药往往针对具体部位进行治疗,有点像“精准打击”,这种药物专门针对某些疾病的关键部位,比如某些酶、受体或细胞,能直接对它们起治疗作用,这种机制同时也决定了西药的快速疗效,尤其适用于急性疾病和症状缓解。

但值得注意的是,吃止痛药能快速止痛,但并不能彻底解决疼痛的问题。

2.天然与非天然:中药都是从自然界来的,主要是从植物、动物和石头里提取的,像当归、黄芪这类药材都源于植物,还有些中药里会用到特定的矿物质成分。

这种天然来源也决定了中药成分的复杂性,它通常包含多种活性成分,以复杂的化学组合形式存在,共同发挥疗效。

与之相对的是西药,西药不是纯天然的,它主要通过化学合成或生物技术制造而形成的药物,并且它的成分相对单一,通常只包含一种活性成分,针对特定的疾病靶点发挥作用。

像抗生素这样的西药,因为它们的特殊化学成分,能直接针对细菌进行攻击,这样就能有效治疗由细菌引起的疾病。

3.用药范围不相同:中药和西药因为作用原理大不相同,它们适合使用的场合也有所不同,中药在全面调整身体方面有优势,更适合长期调理、恢复健康和保养身体,这种东西效果不猛,得长期用着才能看出效果。

西医通常用来对付急性病和减轻不适,比如处理感冒、高烧、疼痛等情况,它能够快速控制病情,缓解症状,但不适合长期使用,长期服用容易出现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长期服用4类中药需谨慎

虽然中药取自天然,看似温和无害,但并非所有中药都适合长期服用,一些中药长期使用可能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甚至适得其反,这4类中药需要谨慎对待。

1.补血类中药:这类中药擅长清热解毒,却是脾胃健康的“暗藏隐患”,如果长时间吃“补气补血”的中药可能会补过头。

不可否认,“气血不足”似乎成了现代人,特别是女性的普遍困扰,脸色苍白、手脚冰凉、容易疲乏……这些症状常常被归咎于气血亏虚。

并且现在许多人自己买当归、黄芪、人参等,觉得这些中药能补气补血,他们相信,长期坚持服用这些中药,就能改善身体状况,拥有健康红润的气色。

但中医注重根据个人体质和症状的不同来决定治疗方法,盲目服用补气补血的中药,就像是用同一种钥匙去开不同的锁,不仅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还会适得其反。

例如,有些人本身就属于阳盛体质,如果长期大量服用温补的中药,反而会加重体内“火气”,导致上火、便秘、口干舌燥等症状,还有一些女性,由于内分泌系统较为敏感,长期服用补气血的中药,可能会扰乱内分泌平衡,导致月经不调、皮肤问题等。

如果你感觉自己气血不足,第一时间要做的 应该是去往询问医生吗,而不是自行“跟风补”,一般情况下,医生会对其进行体质辨识和诊断,制定方案对症下药。

2.改善睡眠类中药:睡个好觉在当今时代的确成了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在失眠困扰着越来越多人的当下,酸枣仁、百合等安神助眠类中药成为了不少人的选择。

但长期依赖这种中药改善睡眠,是不太妥当的,偶尔的一两次倒没什么,但时间久了,反而可能会让睡眠状况变得更糟,因为这些中药并不能直接治疗失眠,而是通过调理身体的整体状态来改善睡眠。

只靠中药来对付失眠是远远不够的,主要还是需要多方面的考虑,如果不去解决焦虑、压力大或作息不规律这些根本问题,那就只是解决了表面现象,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排毒类中药:“中药排毒”、“中药减肥茶”等宣传语,吸引着许多追求快速瘦身的人,而决明子、番泻叶、何首乌等中药,常被用于所谓的“清肠排毒”。

实际上,这些中药的效果并没有宣传的那么神奇,决明子和番泻叶主要作用是促进肠道蠕动,短期内确实可以让人“排便通畅”,但长期使用可能引发肠道依赖性便秘,甚至损伤肠胃功能。

长期使用何首乌可能会对肝脏造成损害,所谓的“排毒”概念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人体的肝脏和肾脏本身就具备强大的排毒功能,并不需要额外的“排毒”手段。

4.清热类中药:很多广告里面,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是瘦身减肥茶,或者是清热润肺的凉茶,并且打着清热解毒的口号,深受人们的欢迎。”这些话语,是不是经常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像金银花、黄连、板蓝根这类可以清热解毒的中药材,好多人家都把它当成了家里的“小药箱”,家家户户几乎都有,它们方便易得,似乎能够解决各种“上火”症状和感冒初期症状,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

殊不知,长期服用这些清热解毒的中药,可能会对你的脾胃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这类中草药虽然吃下去能暂时减轻“上火”的不适,但长期吃,可能会伤到脾胃的阳气,让脾胃变得虚弱,会有拉肚子、胃凉、不想吃饭等情况。

特别是对于体质偏寒的人,或者是脾胃不好的老年人来说,长期服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基本上和“雪上加霜”没什么区别,反而会加重体寒症状,使身体更加虚弱。

事实上,“火气大”的根本原因往往在于生活习惯的不良,例如熬夜、饮食不规律、压力过大等,与其依赖清热解毒的中药来“灭火”,不如从改善生活习惯入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确保每天有足够的休息,尽量避免熬夜,吃得简单些,减少辛辣食物的摄入,学会管理情绪,适当释放压力,这些看似简单的改变,才是真正维护健康的关键。

中药服用,谨记2个注意事项

中药不是随便能吃的保健品,用的时候得小心,别乱来,以下几点注意事项,需要牢记于心:

1.中药混搭:中药的成分复杂,不同药材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有的草药搭配起来能增强效果,但有的却会互相削弱,甚至可能带来不良影响。

中药混搭要用行家来指导,自己胡乱搭配可不行,中医看病注重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来调整治疗方案,所以用药也会因人而异。

同样的药材,对不同的人来说作用各不相同,有时效果甚至完全相反,用药前最好先找位中医专家,根据你自己的身体情况来合理选药。

3.方法与用量:中药的煎煮方法、服用方式和剂量都对其疗效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的煎煮方法可以提取不同的有效成分,不同的服用方式可以影响药物的吸收和利用,必须严格按照医嘱,控制用量和使用时间,避免过量服用或长期滥用。

常见中药的特性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中药的特性和潜在风险,我们将对几种常见中药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1.当归:当归对女性月经不适和贫血有很好的改善作用,能帮助补血、活血、调经和缓解疼痛,不过孕妇、哺乳期妈妈和经期女性最好别用,以防血量增多,长期多量服用当归,可能会引起中毒或过敏。

2.甘草:甘草在中药里常被用来平衡药性,还能帮助治疗胃痛、咳嗽等问题,但是如果长期或过多服用甘草可能伤肝,尤其对肝脏已不健康的人得特别小心。

3.人参:这个药材可谓是人们口中的“大明星”,几乎没有人不认识它,并且人参被称为“百草之首”,能补充精力、提高身体抵抗力。研究表明,人参对心脏血管健康有益,但人参并非人人适用,过量服用可能导致心律不齐、心绞痛等不良反应,尤其是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使用时一定要小心。

4.川贝:川贝能有效缓解咳嗽和痰多,对呼吸系统问题挺有帮助,很多止咳糖浆里面就能看到有它的身影存在,但由于婴幼儿呼吸道发育不完全,使用川贝可能导致呼吸道堵塞,加重呼吸困难,因此婴幼儿应避免使用。

中药是我国的瑰宝,对健康护理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中药并非万能的,滥用中药可能带来的后果远比想象中严重。

保持健康的关键,不在于吃药,而在于日常的规律生活,健康离不开合理的饮食、充足的休息和适度的锻炼,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习惯,其实是维护健康的根本。

在使用中药时,务必保持科学的态度,切勿盲目跟风,更不能将中药当作保健品随意服用,如有需要,应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辨证施治,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中药的疗效,避免潜在的风险。

让我们从科学认识中药开始,拥抱健康的生活方式,守护自身的健康。

信息来源:

中国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安全使用指南》

《中华医学杂志》:关于长期服用中药引发的不良反应研究

世界卫生组织(WHO):《合理用药指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药滥用的健康风险》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