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后,如何知道有没有效果?

龙龙的记事本 2024-02-22 00:46:01

HIV的全称是“人免疫缺陷病毒”,这种病毒导致的疾病称为“艾滋病”,而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来源于这个病名的英文首字母缩写AIDS,音译过来就成了“艾滋病”。

以前有段时间,医学界曾把艾滋病称为“爱滋病”,近几年才改为艾滋病,可能是怕其中的“爱”字会引发误解或者误导。

艾滋病是破坏人体免疫力的疾病,目前是无法治愈的,但无法治愈不代表得了这个病就一定马上会死或者怎么样,感染之后可以通过抗病毒治疗抑制艾滋病毒的复制,从而恢复人的免疫力。

艾滋病的治疗叫做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英文首字母缩写是ART。像这这简单的英文字母缩写,艾滋病感染者及其家属了解以后可以帮助看懂很多科普文章。

那么,在抗病毒治疗的过程当中,如何才能知道治疗的效果呢?

主要通过随访医生进行临床表现的观察和实验室检查来评价。

这些评价的目的,除了看疗效之外,还能够及时发现抗艾滋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是否发生病毒对抗病毒药的耐药。有些人由于更换了抗病毒药物,定期复查能帮助分析更换的药物是否有效。

当一个艾滋病感染者接受了抗病毒治疗之后,要重点关注这三点:疗效、耐药和不良反应。

先来说一下疗效。

艾滋病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后,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看疗效。

其一,病毒指标。

艾滋病毒核酸(HIV RNA)是最重要的疗效指标之一,也是最直接的指标。艾滋病感染者抗病毒治疗4周之后,病毒量至少应该下降一次方。比如,原来是5次方,至少要降到4次方;治疗3~6个月后,病毒核酸应该低于检测下限。

其二,免疫指标。

免疫学治疗主要是指细胞免疫检查。抗病毒治疗后,要检测CD4+T淋巴细胞的数量,也就是艾滋病感染者通常称的“小四”。

与治疗前相比,一年时间“小四”应增加30%,比如原先是300,应增加至390;或者增加100个/μL,提示治疗有效。

其三,临床表现。

抗病毒治疗如果有效,HIV感染者机会性感染的发病率和艾滋病的病死率会大大降低,一些症状应逐渐减轻或消失,比如发热和腹泻,体重也会慢慢上升。如果是儿童,要观察身高、营养和发育等情况。

再说一下病毒耐药性的检测。

HIV的耐药是导致抗病毒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如果患者经过抗病毒治疗之后,达不到上面的效果,免疫力依然处于受损或者缺陷状态,需进行耐药的基因型检测。

最后是观察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

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患者不接受治疗或者依从度不高的重要原因,很多患者刚吃上药就受不了不良反应而自行停药。

这些不良反应包括短期的不良反应和长期的不良反应,短期的不良反应有一个适应的阶段,通常为3~6个月,其实坚持下来的人以后治疗就会更顺利了。

一些药物导致的长期不良反应,比如代谢紊乱、体重增加、骨质疏松、肝肾损害和心血管事件,需要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给予相应的处理。

必要的时候,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经济状况等情况,考虑更换抗病毒治疗的方案(包括自费的方案)。

还有一种监测,受医院条件的限制并不太常用,那就是药物浓度的监测。比如,对于儿童、妊娠妇女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有时要根据药物浓度调整剂量和治疗方案。

总之,艾滋病需要终身服药,对抗病毒治疗效果的监测是保证患者遵从医嘱的重要途径。良好的治疗效果和能克服的不良反应,能保证“治疗即预防”的策略实施,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整个社会对艾滋病的防控。

想了解更多感染病知识,敬请关注龙医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