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目前“无药可治”,只能靠这两措施,将来还有希望吗?

龙龙的记事本 2024-02-22 00:46:00

脂肪肝是一种肝细胞内脂质过多沉积的慢性肝病,很容易被人忽略,但又存在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之所以人们不重视,可能是因为很多患者并不觉得脂肪肝是什么严重的问题。即使认为是个肝病,只要肝功能正常,人们也觉得没有什么危害。

一些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可以长期保持正常,或者只有轻微的异常,有没有什么症状,慢慢的也就不当一回事了。

现如今,当人们把目光过多的投向乙肝和丙肝等肝炎的时候,随着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脂肪肝正悄然地成为我国的第一大慢性肝病。

有病就要用药,这似乎是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比如乙肝可以用抗病毒药控制病情,自身免疫性肝病可以调节免疫。因此得了脂肪肝的人,理所当然地也想吃药。

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种药物能够治愈脂肪肝,这是个医学难题。

目前脂肪肝的用药,可能稍微有一点作用的药物包括多烯磷脂酰胆碱、维生素E、熊去氧胆酸、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和二甲双胍等等。

而对于脂肪肝的治疗,唯一被广泛接受的治疗措施,是去除潜在的病因和危险因素,包括停止使用药物或毒物、减肥和锻炼,以及治疗血脂紊乱或高血糖等代谢相关性的疾病。

那么,既然脂肪肝暂时无药可医,将来有没有希望呢?今天,请大家跟随龙医生的脚步,来看看目前医学前沿对于脂肪肝治疗的一些进展。

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是针对某种疾病发病的某个基本环节起作用的一种方法,就像打靶要命中靶心一样:方法得当,效果明显。

很久以前,人们就发现了一种叫做“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PPAR)”的分子,这是一类广泛表达、功能繁多的转录因子,和人体的脂肪代谢、炎症和纤维化密切相关,是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领域的研究热点。

有好几项处于二期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PPAR激动剂能够明显改善肝脏的脂肪变性、炎症活动和纤维化,并且在降低非常难降的血清转氨酶水平方面也具有优异的表现。

单从降低转氨酶这个角度来讲,这个临床试验中的药就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为大家都知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一旦出现转氨酶的异常,用现有的药物很难取得长期的效果。往往是用药时能降下来,停药后又上升。

减重手术

对于一些肥胖患者,减重手术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于是科研人员设计了给伴有肥胖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施行减肥手术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也能有效缓解炎症和持续改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

国外有一项大型的研究,选择了1158例体重指数大于30、经肝穿活组织检查证实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患者进行减重手术的临床研究。其中有650例患者接受了减重手术,其余的患者用其他传统方法治疗来对照效果。

结果发现,做过减重手术的患者,经过十年的随访,原本处于F1~F3肝纤维化分期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发生重大肝脏事件和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降低,也就是说:经过减重手术之后,这些病基本上不进展了。

不过,减重并非适合所有的人,只用在特定的人群当中,比如体重指数大于40且合并肥胖相关的一些疾病,肝纤维化的分期在F1~F3期。

小结

发现脂肪肝之后,一定要引起重视,这并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疾病。脂肪肝发展到慢性肝炎活动阶段后,也是会走慢性肝病“三部曲”的,有进一步发展为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可能。

脂肪肝两大治疗基础是控制饮食和加强锻炼,也就是“管住嘴,迈开腿”,其他的用药属于辅助治疗措施,单纯的用药肯定是不行的,将来或许有更好的药物,比如说PPAR激动剂,就很有希望。

想了解更多肝病知识,敬请关注龙医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