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健委和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试行第九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在新冠疫情再次向全国多地扩散的形势下,新“指南”的发布可谓“及时雨”,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指导临床医生对新冠病毒肺炎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工作。

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在人们的印象当中,一旦被诊断感染新冠病毒,就会被送到定点医院进行隔离和治疗:喝中药、吃西药、吊瓶、输氧,等等。
然而,这次的“新方案”在治疗一项的内容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改变:
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相关集中隔离场所不能同时隔离入境人员、密切接触者等人群。隔离管理期间应做好对症治疗和病情监测,如病情加重,应转至定点医院治疗。
也就是说,轻型的病例一般不需要住院治疗,甚至可以理解为不一定要去医院,因为在“病情加重”时,才需要“转至定点医院”。

今天,龙医生就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什么是“轻型病例”?新冠病毒肺炎在临床上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等4型;其中的“轻型”,是指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者,患者的X线胸片或CT上没有炎症病灶。
“新型”和“普通型”的不同之处,在于普通型患者的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而症状上两者基本一样,只是轻重程度可能有所不同而已。
轻型病例有什么症状?新冠肺炎患者的症状,每个人的表现不一定一样,可能的症状有:发热、乏力、鼻塞、流鼻涕、咽痛、嗅觉减退或消失、味觉减退或消失、结膜炎、肌肉酸痛、腹泻,以及咳嗽呼吸系统的症状,等等。
而其中的轻型患者,往往仅表现为低热、轻微的乏力感、干咳、嗅觉或味觉减退,没有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胸痛、气促等肺炎表现。
轻型如果不住院,需要什么治疗?轻型的新冠肺炎患者,如果不住院就什么治疗也不需要吗?这个不能一概而论。
对于一些虽然肺部没有病灶,但症状重,感觉非常难受的患者,适当地对症、支持治疗也很重要,能改善生活质量,症状缓解后还能缓解心理紧张。

所谓的对症治疗,有一个更通俗的叫法叫“头痛医头、脚痛医痛”,就是针对患者明显的不适,使用一些缓解的药物,比如退热、止痛、止吐等治疗,就属于最常见的对症治疗。
2、一般治疗一般的治疗措施,是为了保存、补充、恢复体力,应保证充分的热量和营养摄入,避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以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主要的措施是卧床休息、多饮水、全面均衡的饮食和营养等等。
3、抗病毒治疗口服抗病毒治疗,可使用nirmatrelvir/利托那韦片,这实际上是两种药物的“组合”,包括奈玛特韦和利托那韦。适用于轻型、普通型和有进展为重症风险的患者,在发病5天内使用。两种药物分别使用300mg(150mg的片剂两片)和100mg,每隔12小时1次,连续服用5天。
4、心理疏导患者可能存在紧张、焦虑的情绪,应该予以适当的开导,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必要时可辅以药物抗焦虑治疗。

想了解更多感染病和肝病知识,敬请关注龙医生!
【友情提醒】文中涉及的医疗和用药建议仅供参考,具体以面诊医生的诊疗措施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