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抗病毒,什么情况下需要换药,要注意什么?

龙龙的记事本 2024-02-19 15:05:49

很多人知道,艾滋病感染者一旦接受了治疗,就必须要定期的检查看看效果,因为即使吃了抗病毒药,也并非所有的患者都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要看艾滋病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是否充分,一般通过艾滋病毒核酸也就是HIV RNA检测(病毒载量)。

观察治疗效果,有个“病毒学抑制”的概念要了解一些,就是看艾滋病毒的复制(繁殖)是否受到抑制。

当经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达到六个月以上之后,艾滋病感染者的HIV RNA小于检测下限,我们就可以认为已经达到了“病毒学抑制”。

这个检测下限,根据检测方法的不同而不同,通常应该要小于每毫升20个拷贝,或者50个拷贝,这是采用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才能达到的精确度。

和“病毒学抑制”相反的概念,是表示治疗失败的。如果一个艾滋病感染者在持续的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治疗六周后血浆的HIV RNA病毒载量,仍然持续大于每毫升200个拷贝,可以定义为“病毒学失败”。

“病毒学失败”是抗病毒效果不好,还有一种情况,是“病毒学反弹”,是好了后又变得不好了,指在达到病毒学抑制之后,又出现了病毒载量大于每毫升200个拷贝的情况。

出现“病毒学失败”和“病毒学反弹”之后,并不能一味地归咎于药物的效果不好,还要看看艾滋病感染者是否遵从医嘱服药,也就是所谓的“治疗依从性”。

虽然药物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药物和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等也影响效果,但依从性差是治疗失败的最关键因素。

如果患者吃药依从性差,则先让患者认识到按时服药的重要性,尝试着继续原方案服药,三个月后再复查一次,看看效果能不能更好一些。

如果依然如此,那就可以确定是抗病毒治疗失败,要调整治疗方案了。

对抗病毒治疗失败的患者,如果有可能的话,应做耐药检测,根据耐药检测结果进行方案的调整。

有些地方可能不具备检测耐药的条件,或者检测起来很麻烦,那么在调整药物方案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新的用药方案,至少要更换两种药物,原有的三种抗病毒药可以保留一种。

第二、新的用药方案,多数包括三种或者三种以上的抗病毒药,现在的很多复方制剂都是这样的,比如捷扶康就包含了四种药物。

第三、新的抗病毒治疗方案,通常应包括一种具有完全抗病毒活性的增强蛋白酶抑制剂(简写为PIs),如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达卡他韦/考比司他。

如果没有PIs这样的药物,还可以选择整合酶抑制剂(简写为INSTIs),如多替拉伟和拉替拉韦。

或者可选用未曾使用过,但有新的作用机制的药物,如国产的融合酶抑制剂(简写为FIs)艾博伟泰。

以上所换的药物,可以联合使用,也可以使用现成的复方制剂,但必须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擅自买药服用。这样的复方制剂包括:必妥维、捷扶康和绥美凯(使用前要做基因检测)等等。

友情提醒

换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免费的抗病毒药“替拉依”(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和依非韦伦)组合,是非常成熟的方案,不良反应可以预见,适应性也还可以,不要盲目换药。

假如更换新的药物时,一定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有合并结核或者其他疾病需要同时治疗的患者,更要注意。

换药后,为了观察新药物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同样要注意定期复查,一般每隔1~3个月复查一次,包括病毒载量、生化和血常规等等。

想了解更多感染病和艾滋病知识,敬请关注龙医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