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家”在中国历史上也算得上是鼎鼎大名的大族势力,特别是在汉朝末年,司马家族中涌现出了包括司马懿在内的一批顶尖人才,后来司马家族更是篡位,建立晋朝。
但晋朝灭亡后,司马懿后代却几乎被“斩杀殆尽”,司马家族到底是得罪了谁?为什么会成为历朝历代的皇族当中,下场最惨的存在呢?
司马懿的后代会有如此结局,是因为当年犯了两个特别明显的错误,最终造成家族灭亡。
第一,与司马懿有关。在他人生最后阶段策划了一次政变,诛杀了政敌,为之后司马家族篡位打下坚实的政治基础,这次政变便是“高平陵之变”。
本来大家认为:这场政变和之前历史上发生的很多起不会有太大区别。但问题在于当时司马家族没有履行自身承诺,这是司马家被后来世家大族抛弃的开端。
要想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还得从那时政局开始说起。
曹叡
魏明帝驾崩后,新上台的皇帝相对年轻,并没有办法处理朝政,所以魏明帝留下几个辅政大臣——而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辅政大臣分成了两个派系。
一个是以大将军曹爽为代表的曹氏宗亲,而另一个为团结在司马懿周围的世家大族势力,这两个阵营相互争权,但因为曹爽本身是皇室,所以一直能压制住世家大族阵营。
后来世家大族不愿坐以待毙,索性在司马懿带领下,趁着曹爽不在帝都发起政变,强迫对方交出手中大权。其实曹爽作为当时曹魏王朝最有权势的人,不可能会被轻易击败,更别说他手里还有军队。若是那时曹爽能抵抗到底,司马懿估计很难取胜。所以司马懿便做出一个决定——他要诱导曹爽投降,司马懿当时承诺:只要曹爽放弃抵抗,就不会追究他的责任,能保住富贵。
而曹爽在思虑再三后,还真选择放手。“范南见爽,劝爽兄弟以天子诣许昌,征四方以自辅。爽疑,羲又无言。范自谓羲曰:‘事昭然,卿用读书何为邪!于今日卿等门户倒矣!’俱不言。范又谓羲曰:‘卿别营近在阙南,洛阳典农治在城外,呼召如意。今诣许昌,不过中宿,许昌别库,足相被假;所忧当在谷食,而大司农印章在我身。’羲兄弟默然不从,中夜至五鼓,爽乃投刀于地,谓诸从驾群臣曰:‘我度太傅意,亦不过欲令我兄弟向己也。我独有以不合于远近耳!’遂进谓帝曰:‘陛下作诏免臣官,报皇太后令。’”“爽兄弟归家,敕洛阳县发民八百人,使尉部围爽第四角,角作高楼,令人在上望视爽兄弟举动。爽计穷愁闷,持弹到后园中,楼上人便唱言‘故大将军东南行!’爽还厅事上,与兄弟共议,未知宣王意深浅,作书与宣王曰:‘贱子爽哀惶恐怖,无状招祸,分受屠灭,前遣家人迎粮,于今未反,数日乏匮,当烦见饷,以继旦夕。’宣王得书大惊,即答书曰:‘初不知乏粮,甚怀踧踖。令致米一百斛,并肉脯、盐豉、大豆。’寻送。爽兄弟不达变数,即便喜欢,自谓不死。”只是让曹爽没有想到的是,司马懿却没信守承诺,抱着不留后患的心态,在曹爽放弃抵抗后诛灭其一家。
因为这件事,司马家彻底失去信誉,之后也基本没有哪个大家族敢全力支持司马家。
即便是后来的东晋小朝廷,主持朝堂的也算是司马家,反而是曾经听命司马家的其他大族。司马家作为最开始破坏政治生态的政治势力,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了惨重代价。“贾充与朝士宴饮,河南尹庾纯醉,与充争言。充曰:‘父老,不归供养,卿为无天地!’纯曰:‘高贵乡公何在?’充惭怒,上表解职;纯亦上表自劾。”“贾充谓皓曰:‘闻君在南方凿人目,剥人面皮,此何等刑也?’皓曰:‘人臣有弑其君及奸回不忠者,则加此刑耳。’充默然甚愧,而皓颜色无怍。”“王导、温峤俱见明帝,帝问温前世所以得天下之由。温未答。顷,王曰:‘温峤年少未谙,臣为陛下陈之。’王乃具叙宣王创业之始,诛夷名族,宠树同己。及文王之末,高贵乡公事。明帝闻之,覆面著床曰:‘若如公言,祚安得长!’”
不过如果仅是一个高平陵之变的话,还不至于让一切都消亡。但让人无法理喻的是,之后的司马家族又犯了第二个大错,那就是在公开场合弑杀皇帝。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家族基本上控制朝纲,再往后等司马懿去世,他的儿子继承家族的爵位和权力,逐渐成为曹魏实际上的控制者。当时曹魏的皇帝曹髦,在司马家族眼中也就只不过是一个傀儡而已。
在这样的情况下,司马家族完全可效仿西汉末年王莽篡汉一样的路子,使用较为温和的方式夺取政权,毕竟当时司马家族已然是实际上王朝掌控者。但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当时的曹魏皇帝曹髦非常强硬,他并不愿意轻易放弃祖辈打下的基业,一直试图反抗。最后曹髦在夺权的时候,当街被司马家族亲信砍杀。“充曰:‘司马公畜养汝等,正为今日。今日之事,无所问也!’济即抽戈前刺帝,殒于车下。”
这件事严重影响了历史进程,使得当时的政权更迭彻底失去温情,变成你死我活的斗争。所以在东晋灭亡时,继任的王朝对司马家族表现得也非常残酷,这是导致司马家族彻底被诛灭的根源所在。
司马家族诛杀曹髦影响在于,在那以前的皇权更迭之中,还从来没有过一个皇帝是在公众面前被杀。
其实历史上并不是没有傀儡皇帝,在东汉中后期的时候也集中出现过外戚干政,宦官干政到最后毒杀皇帝这种事情,但这都只仅限于上层。而在两汉时期的权臣,最多也是废立皇帝或者篡位僭越,比如霍光、董卓。
刘协
当年霍光废帝是说海昏侯“不贤明”,仅废了他的皇帝位;就算是残暴如董卓也只是废除皇帝,也一度试图迫使其禅让,而不是当众砍杀皇帝。曹魏篡汉的时候,同样没有杀一直是傀儡的汉献帝,给他封过一个山阳公爵位,安享晚年。而且在他的封地内,可以继续奉汉正朔,面对曹魏的圣旨可不称臣,也可不拜,理论地位仍在诸侯王之上。去世后,汉献帝甚至依旧以天子礼仪入葬,并且得了一个“孝献皇帝”的谥号。
而后来司马家族当街砍杀当朝皇帝,让很多人都意识到皇帝其实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如果没有大权在握的话,傀儡皇帝甚至还过得不如普通人,那打破了这层“皇权面纱”的司马家族,会在混乱的南北朝时期被消灭殆尽也就很正常,因为他们再也没有了皇帝身份作为庇护。
比如东晋灭亡时,最后两位皇帝晋安帝、晋恭帝也都是被清算而死。
晋安帝时爆发过著名的桓玄之乱。桓玄起兵造反逼迫晋安帝禅位,他还追封父亲桓温为宣武皇帝。但只过三个月,他建立的新王朝就摇摇欲坠,另一个野心家刘裕趁机崛起。
元兴三年(404年)春,刘裕在京口起兵,很快进入国都建康,桓玄在逃亡途中被杀。之后,刘裕迎接安帝司马德宗复位,他自己也成为新权臣。
但刘裕不甘幕后,过了十余年晋安帝被他派出的刺客直接勒死在皇宫东堂。安帝死后,刘裕扶持恭帝即位,而这位末代皇帝也只是一个负责禅让的“空壳”,干了一年多就被迫禅让,然后被降封为零陵王。不过他根本不自由,被刘裕亲信随时监视,最后刘裕依旧不放心,在即位一年多后派刺客刺杀,之后司马家族也在政治清算中基本消亡。
刘裕
正是因为当年司马家族开了当众谋杀皇帝的好头,让刘裕在东晋末年毫不掩饰地弑君。东晋再往后基本上没几个亡国之君的家族能有好下场,不管是唐宋,还是明清,建立政权后对前朝皇族的清算是一个比一个惨烈,最多也只是做做表面文章。
可以说,自西周建国分封商朝后人为诸侯王建立起来的朴素政治惯例,在司马家族这里就基本上不存在了。
其实司马家族所开创的晋朝,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水平最低劣的王朝之一。在西晋时期,就因为严重的宗室内乱和各种错误政策导致北方沦陷,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虽然后来生活在北方的少数民族逐渐被汉族同化,但生活在北方的汉族确实曾饱受苦难。而且文人吃五石散这样的东西,来逃避生活的颓废风气,也是在晋朝“发扬光大”,这种风气几乎贯穿了整个南北朝。直到后来隋唐建立一统,两晋时期的这类乱象才逐渐消失。那作为这个颓废王朝统治者的司马家族会消失于历史长河,也自然是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