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人鼻息是下策:创业要学习祖国的成功经验,华为是一个经典案例

老方说老方说 2025-03-21 14:47:00

一个人,一个企业,有没有家国情怀是至为重要的,毕竟没有根基就是浮萍。

富而思源。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成功都归结于自己的聪明和能力,而忽略了土壤的重要性,那就容易栽跟头。

社会上很多商人都觉得“我凭本事赚得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这样的认识和心态是错误的。人是社会的一部分,没有人可以脱离社会这种集体、土壤或平台而单独存在。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那是神仙。

商人精明能干到极致也就是李嘉诚,但他敢在世界上做一个“流浪儿”吗?中国人就是中国人,中国人成不了英国人或美国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根基。

现在很多创业者都渴望学习,想要找到成功的路径和方法,但我认为最值得学习的就是我们祖国的成功经验啊。

由弱到强有方法,我们每个人都是受益于先辈的奋斗精神和战略思想的指引。

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忘记等于背叛。现在大家都有了自信心,认识到中国跟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没有多少差距了,在某些领域甚至是更先进一些。

但想一想,在40年前,乃至60年前,我们国家是什么样?用四个字可以形容:一穷二白。

我有个长辈,她一直到九十多岁还保留了把饭桌上饭粒捡起来吃掉的习惯,年轻人不理解,因为他们体会不到饥饿的滋味,不懂得“吃饭问题最大”的深刻含义。

我们家当时每餐实行严格分饭制,控制所有人欲望的配给制,保证人人都能活下来。如果不是这样,总会有一个、两个弟妹活不到今天。我真正能理解活下去这句话的含义。

任正非生于1944年,他从小就经历过物质极度贫乏的生活,他也见证了我们国家经济腾飞的过程,其实他所创办的华为公司也是顺应了时代、国家发展的大势。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用历史的眼光看,中国真的是在几十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曾经的吃饭都困难到现在的科技突破,飞驰的高铁、遍地的网络、先进的机器人和无人机等……真的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现在人们普遍有自信心,有国家荣誉感,这一切都是跟祖国的腾飞有直接关系的。

但世界有那么多国家想要由弱变强,由穷变富,为什么最后是中国脱颖而出呢?这就不得不感怀无数前辈艰苦奋斗的精神和高屋建瓴战略思想的指引,我们每个人都是受益于他们的红利。

仰人鼻息是下策:创业要学习祖国的成功经验,华为是一个经典案例

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华为曾有个“南泥湾”计划,这其实就是源于祖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成功经验。

在这个世界上,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受人欺辱,我们看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历史就能感受到这点,而要想避免落后,走向富强,靠的是什么?就是自力更生,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都是这个道理。

但庸俗的人都势利和短视,他们老想着找靠山,这样的人不管怎么聪明和努力也最多是二三流的角色,世界上这样的国家也有不少,他们先天就有缺陷,他们走了容易走的路,就只能是仰人鼻息的局面(如日、韩、加等国)。

现实中那些习惯“抱大腿”的人,表面看是走了捷径占了便宜,其实也只是前面好走一些,后面越来越困难。由此我们就可以知道在当年最困难的岁月里,先辈选择走独立自主的道路是多么难得,不是有大智慧、大气魄,是不敢(也不能)走出这样一条路的,特别是在两个大国的虎视眈眈中。

永远有投机的机会,而投机思想的人只要是面临艰难的考验就必然站不稳脚跟,所以历史一直在淘汰投机者。唯有大智大勇之人,才能一眼看穿仰人鼻息、依赖强者是没有前途的下策,不值得去走。现在年轻人创业,也要学习这种精神和智慧才行。

比如华为在1987年创立,当时国内通信还是“七国八制”的格局,国内几乎没有自己的技术和产品,如果任正非满足于做别人的产品代理,不走研发这条路,不把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那华为就不会成为后来的华为了。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

所谓衣食足知荣辱,人在贫穷的时候难有自尊。事实上,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企业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很多老板也是“金钱至上”的思想观念,人人都向钱看。

华为产生于倒买倒卖时期,环境特别艰苦。当时也是深圳的泡沫经济时期,到处在炒股票、房地产,但华为几百人没有一个参与其中……华为的发展主要靠团结。华为创建在科技个体户泛监的时代,要重建集体奋斗的组织平台,是何等艰难、悲壮,但我们迈出了这正确的一步。

这是华为有别于其他企业的地方,华为在创业初期专门编制了一部《华为基本法》就强调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以及阐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一切工业产品都是人类智慧创造的。华为没有可以依存的自然资源,唯有在人的头脑中挖掘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矿……。精神是可以转化成物质的,物质文明有利于巩固精神文明。我们坚持以精神文明促进物质文明的方针。

这里的文化,不仅仅包含知识、技术、管理、情操……,也包含了一切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无形因素。

以产业报国和科教兴国为己任,以爱祖国、爱人民、爱事业和爱生活为凝聚力的源泉,事实证明华为的这种企业文化是有强大战斗力的。如果也是“利润最大化”的逻辑,恐怕华为不会凝聚这么多精英,取得这么大的成就。

这里老方要多说一句,在几十年前我们的精神文明是很活跃很有成就的,但后来精神文明的发展就有点跟不上物质文明的发展了,其实无形无质的东西对现实有很大的影响,而这也是现在文化领域从业者的责任和机遇。

奋起直追,差异化创新,才能成为一流。

早期的华为公司跟爱立信、诺基亚、思科、北电等西方公司有巨大的差距,但为什么后来完成了从追随者到引领者的转变,甚至做到了“拖着这个世界前进”?

面对挑战,我们要重视科学家队伍,避免在关键要素上被外部卡死。我们决不投降,决不屈服,从不畏惧,英勇前进。我们要有更高的追求,就要向一切先进学习,以后我们的对手就是自己,自己要挑战自己。

不管一个国家或企业,还是具体到个人,要想出类拔萃,既要学习别人,也要独立自主,牢牢掌握主动权,走属于自己的道路。华为就是个例子,它融会贯通了中西文化的精粹,既有西方的管理制度,也有东方的人文艺术,因此华为是独特的,而且它还坚持不上市,这样一个科技巨头,也就是在中国的土地上才能出现。

历史上的大国如英国、美国都是走了自己的道路,我们当然也是如此。在企业界,华为花大力气学习过IBM,但它没有变成IBM,因为华为有自己的思想、理论和战略储存,有志于天下的企业,必然不会甘居人后。“有创新就有风险,但决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不敢创新。回想起来,若不冒险,跟在别人后面,长期处于二、三流,我们将无法与跨国公司竞争,也无法获得活下去的权利。若因循守旧,也不会取得这么快的发展速度。”这是显而易见的真理。

总而言之,做企业不能走老路,必须打破常规,不要跟着别人后面一步步爬行,别人的经验和方法可以借鉴但不能复制,还是要发现和发扬自身的比较优势,不断创新才能掌握更多的话语权,也才会有更大的利益。

最后,希望我们都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的能力,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也一定能达到。

0 阅读:1

老方说老方说

简介:互联网创业者,喜欢分享一切有价值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