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巴菲特和比尔盖茨两人的故事很多,我觉得其中最有价值的一个是他们在盖茨家里见面时候的故事。
当时盖茨的父亲问他们两人认为人生成功的最重要品质是什么,结果巴菲特和比尔盖茨都写了一个“Focus”、专注。
专注,可以说是人生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它决定了人的成就高低。
巴菲特已经90岁了,他数十年一直是做投资,甚至是连家里的家居用品都不清楚。而比尔盖茨在做微软的时候也最讨厌分心,其实乔布斯也是这样,他们在工作的时候痛恨干扰,他们都能在工作中保持长期的聚焦。
2019年,很多企业出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不够专注。有的老板在一个领域做出点成绩后就自认无所不能,在虚荣心和资本的推动下,好大喜功,进行所谓的“多元化”布局,结果摊子铺太大,一个浪头打下来就崩溃了。
不是每个老板都是柳传志是吧?就算是柳传志,他也是在联想做起来之后才去搞房地产之类的,但网上对柳传志的评价为什么不如任正非?
也不是因为他去搞房地产和投资,而是柳传志热热闹闹几十年,又是这个会又是那个圈的,也算是风风光光,功成名就。可他到底没有一根针捅破天,联想在生态链上没有在上游占住领地。
同样是爬珠穆朗玛峰,联想最多到了五六千米,而华为却是登顶称雄。
万科初期也是多面开花,因为那个年代处处都是机会,做什么都能赚钱,王石在超市、印刷、贸易等领域都有投入,万科就像是个杂货铺,什么都卖。比如牟其中当年还从他这里买过罐头。
后来王石觉得这样下去可以赚钱,但成不了高手,于是决定只做房地产,其他要么卖了,要么砍掉。
一直到王石爱上爬山,王石在万科都是一言九鼎,因为他威信太高,把万科带到了行业领头羊的位置,在房地产行业树立了标杆。
如果王石当年舍不得那些赚钱的项目,万科的成就绝对不会有以后那么大。
“华为不会做多元化业务,会永远聚焦在主航道上,未来二三十年,可能我已不活在世界上了,但相信后来的公司领导层仍会坚持聚焦。”
任正非曾对媒体表示,华为的过去的成功是因为聚焦主航道,以后也会继续坚持聚焦主航道。
那什么是“主航道”?任正非说,“世界上每个东西都有正态分布,我们只做正态分布中间那一段,别的不做了,说那个地方很赚钱我们也不做,也卖不了几个。我们就在住的主航道、主潮流上走,有流量就有胜利的机会。”
这其实是针尖、管道战略,在军事上,最高明的战术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譬如攻城,与其四面围攻,不如针对一个城墙口饱和攻击,撕开一个点,然后以点扩面,取得胜利。任正指出,“我们要成为领导者,一定要加强战略集中度,一定要在主航道、主战场上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占领高地”。
企业管理其实也是这样,“利出一孔,力出一孔”的内涵就是聚焦能量。
任正非曾对技术专家说过,人生的成功就在于坚持一条路,“人只要把仅有的一点优势发挥好了就行了,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步一步就叫步步高。有些人就是不停的换,说是兴趣爱好,包括炒菜、扫地等什么都会做,但他并没有得到太太的表扬。”
他还告诉年轻员工不要追求做个完人,人生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其他的交给别人、团队就好。“全才”是没有什么大出息的。
“人生还是要咬定自己的优势特长持续去做”,任正非说,要只做自己最擅长的事,不把战略资源浪费在非战略机会点上。
做企业如此,做人也是这样,这是最明智的策略。而很多人就是太聪明了,以至于贪多嚼不烂,自以为可以鱼与熊掌兼收,结果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用功譬如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见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
曾国藩最推崇聪明却能下笨功夫的人。古人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都是说明“心系一处”的道理。
企业的资源有限,所以最好是集中在一个点上突破。人生何尝不是如此,生命是一段时间,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只有集中在一件事上才能取得大成就。
人这辈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很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