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艳艳:越是非常时刻,越要安住当下|原创

她释 2022-04-28 16:00:42

如果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你已经习惯了忙碌和思考

那么在这个已经或者随时可能居家的非常时刻

可以尝试做一些改变

可否尝试

不被外界的各种信息所累

与冷漠和自私无关

将自己的目光投诸向内

检查和觉察一下

可否尝试

紧绷的心脏松弛静柔

扛满杂事的肩膀放松放下

繁忙不堪的头脑歇歇

昼夜颠倒的日子可以借机调调

更重要的是

可否尝试,在各种

看似各种或紧急或压抑的 “故事”中

舍掉情绪和翻腾

安住于当下

1.经历大事件,珍惜“小时代”

很多年前看《小时代》的时候,我还是个跟着掬泪的文艺女青年,哭归哭却并不觉得悲凉,哭完笑笑,明天可能就忘了。

像我这样40多岁的人,小时候都听祖辈讲过解放战争期间躲鬼子、物质匮乏时代吃树皮、思想禁锢时期除了睡觉,每天房门都要打开,以方便其他人证明自己清白的故事。

就连我们自己小时候也经历过集体物质匮乏,吃肉和白米饭是一种奢侈。

长大了很久之后,我才领悟,像现在这样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如此丰富的物质,自由自在的成长,每个个体都获得应有的尊严和支持,是一代代人努力的结果,是祖辈先辈用佝偻再也伸不开的手指剥树皮吃,用肩背手扛、刀耕火种甚至枪林弹雨而来,比如我的爷爷就曾参加过解放战争。

一句话,是他们历经滚滚车轮碾压过大时代里的渺小、酸楚、乃至悲凉和恐惧,让我们享受可以过好每个个体日子的安稳、富足和尊严。

因此,我们格外要珍惜属于每个人的小时代,珍惜身体和粮食,珍惜哪怕有限的自由和可以让自己无限成长的空间,珍惜每一天安稳的时光。

去做有意义的事情,不脆弱不敏感,每当迷茫无措的时候,知道路在脚下,只要去动,只要肯走,就一定会抵达柳暗花明,就一定会明白这份虚惊一场,只是为了告诉我两个字:珍惜。

2.生活本来质朴,你不想停老天让你停

我听过很多人说自己太忙了,以至于无法停下脚步享受一朵花、一顿饭或者一次与亲人的相聚;

曾经我自己也是这样,被头脑的思想所充塞,每天忙碌在各种各样的事情里,参加别人的还不过瘾,自己也要不停的组织:开会、学习、论坛、沙龙、闺蜜聚会、旅游出行……

已经把自己忙成一个粉尘的模样还不自知,大概是现代人的标配

忙碌,很多时候不过是对内在痛苦的逃避,有些是能够被了解的痛苦,一想到就难过用忙碌代替,还有一些掩埋在内心最深处,闲下来慌乱无助,干脆忙起来好了。

可现在的情况是,你还想活在忙碌的“习性”里却不可得,就算你努力你拼搏你想一己之力做什么,但大势让我们所有人必须停下脚步。

停下来干什么?值得我们思考。

是继续过往那种忙碌而愈发陷入整体迷失之中?

还是就趁机停下来好好看看,你的身体、你的情绪、你和自己的关系?

生活本来质朴无华,如果能够在忙碌不堪里真正安住下来,只是接纳和随顺,那么必然回归生活的本真。

3.熬夜并不“时尚”,而是最大的愚蠢

现在似乎没有不熬夜的人,除了幼龄稚童和垂垂老者,熬夜成了全民节目。

两周前一个朋友跟我说自己每天不到凌晨一点钟不敢入睡,还有一个睡眠打卡群,大家互相打卡鼓励晚上11点前要去睡觉。

最开始我们熬夜是因为互联网无限拓展了认知的宽度,网上冲浪是时尚,现在我们熬夜不睡看小说、看剧、看直播是不良恶习。

当加班熬夜成为很多人标榜的努力之后,那么年轻就猝死的消息已经无法引发内心的恻然和触动了——谁死谁倒霉,反正不是我。

熬夜几乎是现代人出现各类身心问题的首要大患。

熬夜也早就不是什么值得摆出来夸耀的荣誉,甚至已经成为最大的愚不可及——当一件事明明知道做了无益,还每天不断去做;明知道是一切问题的根源,还在反复试探底线,只能证明这个世界和自己都已无能为力,只是末路狂花一般的消耗而已。

如果以一己之力与规则抗衡,总显得有心无力,那么趁着难得的暂停,正好可以调整一下作息——以身体正常为例,每晚的八点半到九点半入睡,是最舒服的时间,实在再晚也要十一点前。

如果实在熬夜习惯难改,可以用建立新习惯的方法来平衡,比如,就从明天早上开始早起,定了闹铃起床,哪怕一开始浑浑噩噩,但哪怕只坚持几天,你会发现似乎白天自己的精力已经开始旺盛,整个人有从内而外的清新。

因为要早起,晚上就会困的早,此消彼长,不知不觉,居然慢慢就把习惯调整了过来——早晨的明媚春光和充沛的精力,甚至让人感觉多得的好时光,会让人油然而生一种信心和豪迈。

活在无尽蓬生的动力里,一扫暗夜消耗的低迷和撕裂,或许,是重新选择生活方式最大的奖赏,希望,我们都能给自己这个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奖赏。

4.修行在生活里,此时此处此件事

修行就是用新的好的习惯,替代旧的不好的,早起代替了晚睡,那么熬夜的危害就会落到最小。

很多人说,我在家里现在心情不好,事情特别多,不定期测核酸,心里烦乱该怎么修行?

其实,烦乱之时正是修心之时——当你体会自己的身、心和境界是一个整体,而小我经常冲出来,以情绪为表现,来冒充真我的时候,就要升起警惕。

我个人认为,所有情绪都是一种自作多情,或者说误解,尤其是负面情绪。

每件事情都是中性的,矛盾的产生在于自己对事情的解读,解读方式就像三棱镜,越是偏离本源越是光怪陆离。

真正的修行就在生活里,就在扫地、洗碗,甚至洗脸、排队和每一天选择什么时间睡觉里——而修行的秘诀就是觉察并安住。

觉察自己的起心动念,觉察呼吸,觉察头脑编造了多少故事,让自己沉浸在无穷尽的虚幻、痛苦(是的,有人一直追求痛苦)、亢奋和陷落里。

一旦我们觉察了这些虚假和情绪对自己的迫害,内在移动发生,如如不动的本性得以彰显,似乎转念之间,我们就有了可以安住的能力。

我们的外在仍旧在擦地、洗碗、洗脸和排队做核酸,而内在有了一种新感受——有点奇特又有点酸楚,夹杂久违的喜悦,安定的自己看着情绪的翻腾,并继续动作着,我们却变成了一个新的我们。

在当下不期待也不懊恼,只是回归当下,呼吸或家务,或一切需要完成的事情,内在充满了如实如是的喜悦。

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在每件事上明心见性,则安住的力量自然而然发生,生命品质获得了提升。

5.从身体入手,让习惯成自然

此外,让自己获得更加直接的收获,在这样的非常时期,莫过于身心能量的提升,从身体入手,自我锻炼和训练,成为了首要之责。

事实上,从身体入手,也是现代人修行的核心——身心境界三者一体,而我们过往太过重视了头脑,所有人都是自我思想的奴隶,被封闭在二元对立的小小囚笼之中。

想要拆解和看透头脑,太过艰难,甚至说了就错。

莫不如不说只做。就从身体入手,锻之练之,修之行之。

我们知道,那些所有封存在记忆里,看似过去的事,只要没有与之和解,就会有能量残存在记忆和身体中,而修行身体,不仅只做了肉体的改变,也将同时调整我们的情绪和境界。

我的很多学生都体会过,因为身体不断修行而健康,进而影响情绪,变得开朗愉悦的过程。

有一天,当你体会到爱、喜悦、自在是一个人活出来的状态,而非头脑中设想的概念,那么可以说,修行才开始真正入门了。

锻炼身体,而不是说学和思考;养成习惯,让练习变得自然而然,这是我们安住当下,应对非常时刻,最有为的行动,祝福大家。

如果您喜欢本文,欢迎分享、评论互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欢迎关注她释,一起走进内在成长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