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官渡之战后,天下的乱世才正式拉开序幕

北街老酒 2024-10-31 13:23:24

公元 188 年,已经 33 岁的曹操依旧待业在家。虽然曹操之前的工作成绩突出,还立下了军功,但是当时的豪强依旧对曹操充满了疑虑。曹孟德明明是宦官的后代,但是却总与士族子弟混在一起,动机实在不纯。好不容易举孝廉混得了一官半职,但是从来不懂什么人情世故,一天到晚净说大实话。什么“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话是能写在诗里的吗?你这不是打皇上的脸吗?简直是乱弹琴。就这种人啊,在 B 站就得被限流,在美国就得被抄家,无论在哪都是个巨雷。朝廷上下没人敢用曹操。

不过也是这个时候时来运转,恰恰是因为这种复杂的性格,给了曹操一个新的机会。此时啊,汉灵帝的朝廷分为三股势力。一个是简朔代表的宦官势力,这股势力代表皇帝。简朔也很有头脑,是所有势力当中最强的。而第二股势力呢,是袁绍所代表的士族豪强势力。袁绍也很有能力啊,朝廷的财政大权都握在他这里。第三股势力,就是大将军何进所代表的外戚势力。这股势力代表着军权,所有的军队都得听大将军的号令。我们所熟知的韩信、卫青、霍光都是大将军的代表人物。但是呢,由于智力实在低下,而且还有点憨,所以此时的外戚势力最弱,是宦官和士族需要拉拢的对象。

汉灵帝为了平衡这几股势力呢,就得任用一个人。这个人呢,他得既有宦官血统,又混迹于士族的圈子。那哪里可以找到这样的人呢?那曹操这个时候就要说了啊,那当然是我了。于是啊,重新被启用了的曹操,就任职了禁军八校尉之一的点军校尉。曹操也本来想以点军校尉为跳板,创立一番事业。但是事情马上又出了变故。

首先是东汉政府经济崩溃了。简单来说,就是没钱了啊,工资发不出来。汉灵帝应对经济危机的办法也非常简单,那就是卖官鬻爵。大家可以想一想,一个人他买官的目的是什么呢?啊,首先,我们先排除他要造福百姓。其次,很多花钱买官的人,人家上了任,是需要先把买官的钱给赚回来的。于是很多买官上位的人啊,又再一次加重了对老百姓的盘剥。之前啊,老百姓本身就活不下去了,才搞的黄巾起义。现在更活不下去了。所以啊,此时各地就出现了更多的起义军。

为了解决这个起义的问题,汉灵帝又出了一个昏招。在很有声望的某个大臣的建议下,汉灵帝宣布啊,东汉政府制度进行了一个版本的更新。地方的最高长官刺史,这个职业进行了史诗级加强。现在的刺史啊,可以自行募兵,也可以自行作战。升级之后的刺史更名为州牧。另外圣旨还规定,很有声望的大臣才能担任这个州牧。但是明眼人都看出来了,这不就是搞分裂吗?但是汉灵帝坚信啊,很有声望的大臣们并不会背叛自己啊。

果不其然,汉灵帝让州牧们去剿匪啊,州牧们拿诏命当放屁,百般推辞。什么今天屁股疼,明天天太冷,后天没心情,反正总是有理由。就这样经过了几个月啊,黄巾是越来越多。汉灵帝这个时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可惜啊,已经太晚了。此时的汉灵帝已经病入膏肓,面对此时的局面,他是想管也管不了了。

但是这仅仅是个开头。灵帝死后啊,外戚集团的领袖,大将军何进,想要从物理意义上一口气的清除所有宦官。但是呢,这个想法却遭到了何进的妹妹,何太后的反对。士族代表袁绍就建议何进,可以召各地的州牧进京,以此来胁迫太后。曹操一听这个建议啊,那匪夷所思。宦官们是依附皇权而生,现在老皇帝死了,新帝刚登基,杀几个老太监,那不是有手就擒吗?你为什么要把外兵给召进来呢?

而且你诏诸侯进京,那宦官们不就知道你要杀他了吗?那宦官不得提前弄死你?曹操对这个事啊,表示坚决反对,但是呢他不敢说出来。是因为啊,曹操他们家啊上就是宦官,所以此时说话的话,无论曹操说什么,都会被当成啊,曹操在同情宦官,替宦官在求情,弄不好,还可能会被当成宦官的同党给杀掉。罪轻的话,那也得撤职。所以曹操他为了自己不失业嘛,最后也没有把这些意见给说出来。

最终的结果就是什么呢啊?果不其然,就像曹操所预料的那样,外戚和宦官火并。袁绍趁机杀入宫中,大将军何进抱死,宦官集团覆灭,一切权力尽归豪强。听起来多么顺耳,汉朝持续了几百年的党争啊,突然就以豪强的胜利告终了。事情发生的非常的顺利,唯一的遗憾就是,西凉军事集团的首领董卓,趁机挟持汉少帝入京,把持朝政。

大家可能也能看出啊,之前这个计划,袁绍是多少有一点心机的。毕竟啊,外戚和宦官都忌了的情况下,那豪强就会把持朝政。但是现在,他却没能顺利的当上把持朝政那个人,因为他确实是干不过董卓。董卓集团能掌权,也是曹操万万没有料到的。因为曹操之前嘛,并没有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实际上相当于就是默认了。几家一直以来依附的政治靠山,宦官集团的瓦解。但是可能曹丞相当时想的是,宦官集团瓦解了,自己的小伙伴袁绍上位啊,自己还能混碗饭吃。结果万万没有想到,掌权的竟然是董卓。袁绍也最终没能把持这个朝政。

西凉军事集团啊,那个就不是一个先进的文化,没有崇高的政治理想,也缺少治理国家的经验。这就相当于,进入了一个历史上非常经典的落后统治先进的这样的一个死循环里面。历来啊,在历史上落后统治先进,那么必然就会激起全国人民和士族的反抗。曹操和泥腿子出身的吕布不一样啊,自然不愿意当董卓政治集团的走狗。于是他只能改名换姓,狂奔数十里回到家乡,带头拉起了东汉末年第一支地主阶级的私人武装起义军,准备向中央进军。

当曹操手举义旗之后啊,东汉各地的诸侯那是纷纷云集响应。很快就凑齐了一支多达 20 多支部队的讨董联军,声势非常浩大。但是历史上的联军啊,由于利益不一致等问题,战斗力往往不高。关东联军也不例外。东某人这里就可以给大家仔细的盘点一下这些各怀鬼胎的诸侯们。

首先第一种呢,那就是根正苗红的大汉朝的忠臣。对于废立皇帝的董卓十分的痛恨,他们意欲匡扶社稷。比如说陶谦、孔融,忠诚两个字就刻在他们的脸上。第二种呢,就是董卓的敌人们。比如说像之前大将军何进的部属,又或者是这群人,他们的家人和朋友被董卓残忍的给杀害了,与董卓之间有不共戴天之仇。比如说王匡、鲍信。第三种呢,那就是图谋割据的地方长官。纯粹呢就是为了参与反董来浑水摸鱼,想通过立功趁机壮大自己的势力。

比如说公孙瓒、比如说孙坚。而第四种呢,是本来就心怀不轨的野心家。他们所策划的不仅仅是消灭董卓,而是对董卓取而代之,甚至改朝换代。比如说袁绍、袁术两兄弟。第五种呢,那就是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了。代表人物呢主要就是刘备和曹操。他们本身官职不高,但是位卑未敢忘忧天下,拳拳报国之心日月可鉴啊。只想一心匡扶社稷,维护天下的统一,还天下人一个太平。

说到这里啊,可能有刘备的粉丝,他心里就不舒服了啊。曹操简直就是个大奸臣啊。你竟然把他和刘备放在一起,说他要报国。但是有一说一啊,兄弟们,这个时期的曹操确实是忠诚啊。现在的曹操,还属于屠龙少年那个阶段啊,还没有变成恶龙啊。恶龙是后面的事情,咱们分阶段一个时期一个时期的讲。好吧我们回到故事啊。

此时身处洛阳的董卓啊,他是不慌张的。毕竟 10 万西凉军在侧,还有吕布、徐荣等猛将。诸侯联军又有什么可怕的呢啊?确实凭借着优秀的西凉骑兵,关东联军在战争的初期啊,屡遭失败。志在天下的孙坚被徐荣击溃,躲在草丛里才逃脱了追杀。不过呢,缓过神来的孙坚立即重整荆州部队,然后偷袭了西凉胡轸和吕布的大军。由于胡轸和吕布本就不合呀,所以西凉军直接开摆啊。胡轸大将华雄被孙坚斩杀之后,西凉军那是全线撤退。

眼见战事不利啊,董卓只能效仿秦国拒守函谷关的故事,夺回了关中平原,迁都长安,并且焚毁了洛阳。坚壁清野。但是,令董卓没有想到的是,诸侯联军在进入洛阳之后,就不再进兵了。屯兵在酸枣的中路联军更是整日饮酒作乐。史书上记载的是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袁绍等人屯兵十几万啊,竟然不敢发起进攻。这再次刷新了曹操的认知。

理想主义者曹操,对中路诸侯止步不前的现状非常不满,多次建议出兵,但是啊没有人屌他。曹操这个时候就生气了啊,你们不打我来打。于是自己亲自率兵迎战董卓。济南相鲍信和张邈啊,一看曹操要去迎战董卓,那感动坏了。于是赶紧各遣兵马协助曹操。曹操的部队呢,到了荥阳汴水,便被徐荣给偷袭了。随后双方展开激战。

本来曹操就求战心切,气势如虹。遭遇了伏击,他也毫不在意,直接指挥部队和徐荣疯狂的对攻。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啊,徐荣的军队不仅装备齐全,训练有素,还有大量的实战经验。曹操新招募的士兵,完全不是西凉军队的对手,遭遇了一场大败。鲍信负伤,张邈的部将卫兹战死,曹操也被流箭给射伤。曹操的弟弟曹洪,更是把自己的战马让给了曹操,曹操才得以连夜逃脱险境。

曹操的这场战斗,那真是那年十八啊,诸侯会晤,然后被揍得如喽啰。虽然在曹操自己的视角当中是惨败,但是呢有一个人却不这么认为。是谁呢啊?正是对面的对手,西凉猛将徐荣。他认为曹操带的兵少,但是竟然都能齐心奋战。这说明诸侯联军还是很有实力的。于是他认为啊,酸枣不易攻克,就带兵给撤了。但是兵并不是所有人带的兵都跟曹操一样,只是曹操自己是这样。反正不管是什么原因吧,徐荣是被吓跑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啊,本就心怀鬼胎的诸侯们的矛盾彻底爆发了。少帝刘辩已经被处死,大汉的忠臣们,自然也就认可了新皇帝刘协。毕竟之前这些大汉忠臣们要进攻董卓,就是因为董卓私自废立皇帝。而现在啊,之前的皇帝已经死了,按正常的继位来说啊,那确实也该刘协上位了。那自己就只能接受这个现实。于是啊,已经获得了足够声望的诸侯们,他们商量了一番就引兵而返了。他们想发起一番更大的分裂。

此时曹操等人才意识到,目前一切的情况都已经表明,和这些人在一起啊,大汉是不可能复兴的。士族大家除了本身的腐朽不堪以外,朝廷观念也十分的淡漠,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国家政权对于他们来说无所谓,只要自己能继续吸血,继续鱼肉百姓,其他的一切都可以接受。曹操有兵 5000,竟能力战尽日,而诸侯联军又拥兵十余万,却止步不前。这令曹操非常失望。也就是在此刻呀,曹操理所应当的有了要战胜世家大族的信心。什么狗屁世家大族,什么豪强,不过就是纸老虎罢了。

多年之后啊,当世人都惊讶于官渡之战曹操能够打败袁绍之时,其实胜负的天平,早在此刻的酸枣,就已经开始向着曹操倾斜了。天下的乱世也就由此拉开了序幕。

这里有的小伙伴就会问了,哎,天下的乱世不是从黄巾起义就开始了吗?怎么到这才算彻底开始呢?因为我们所说的乱世啊,乱的不仅仅是政局,还有人们的思想。虽然黄巾起义啊,它本身带着很浓郁的宗教色彩,但是即便是当时的刘备,那种实习范履之辈,也不认可黄巾军那种“黄天取代苍天”的想法。大家只是把黄巾义军当副本刷而已,以此来换取一个东汉公务员的职位。毕竟那个时候的东汉政府,还保存着一个作为一个中央集权王朝最后的体面。

而此时经过董卓、州牧割据等动乱,当时的人们无论何种阶级,都已经认识到了东汉天子不行,要变天了。儒家的那一套在这个时候也彻底不管用了。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仰崩塌。人们除了需要新的秩序以外,还需要新的治理国家、治理军队的指导思想。而且曹操也特别需要。

但是问题来了,曹操不是神仙,也没有人是神,他不可能凭空在那个年代写出《资本论》来。所以呢,曹操只能以史为鉴,将自己的目光投在了汉代已经有千年历史的古书上,去寻找古人的智慧。很明显,根据曹操后面的表现,除了《史记》《汉书》之外,曹操肯定还认真的学习了《左传》《韩非》《孙子兵法》《尚书》《春秋》以及《逸周书》等等。其中啊,周代、秦代的历史对曹操的影响非同小可。

但是呢,我们先来聊一聊现在的情况啊。问题在于,即便是以前的书,距离曹操也有七八百年的距离了。上古的书,那突出就是一个读不懂。曹操读不懂啊,是真的读不懂,因为没有老师教他。有一种我们以前在做文言文阅读的感觉。这个时候的曹操啊,估计每天早上起来都是哎呀,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非常的痛苦。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啊,曹操觉得自己明白了,至少是想通了一件事。虽然汉朝成立之后啊,经学家们纷纷贬低法家思想。因为法家认为人性本恶,所以要采取愚民、弱民的政策方便统治。这种思想并不符合东汉豪强和皇帝共治天下的主流价值观。但是此时的曹操却发现了一个 BUG。宣扬人性本善的儒家思想,那高高在上的豪强,永远是和蔼可亲的大善人。对于活不下去而造反的百姓,连愚民政策都懒得颁布,直接给予肉体上的消灭。明明是史书上也不会把他们当做人来看,对于消灭了这些老百姓的将领啊,给予了他们功德,然后也维护了统治啊。曹操觉得事情不应该是这样。

当然啊,曹操也没想过用某一种学说来治国。无论是法家还是儒家,这些都是术,都是治理国家的方法,不必作茧自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吗。曹操确立了治理国家和军队的基本思路之后,他做出了最关键的决定,那就是注重刑法。无论你是谁,无论你是什么地位、什么官职,军法如山,一旦犯了罪,都要受到严厉的惩处。

但是这里有一点值得注意,刑法当初被制定出来,就是在积贫积弱又有远大目标的情况下,最有效的选择。反过来说,下定决心执行刑法的政治集团或者是人,其自身的实力必定是极其弱小。有一段时间之后,曹操的推行法制初具成效,军队也得到了训练。有了军法的队伍,那就肯定要比盗匪流寇的战斗力更强。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诞生了。

初平二年,公元 191 年。曹操依靠着新训练的军队,接连打败了盘踞在东郡的多支起义军部队。由于曹操此时啊,实力弱于盘踞河北的袁绍,于是呢,曹操就趁机招降了部分义军,扩充自己的势力。凭借着击败义军的功劳,曹操被袁绍表为东郡太守。就这样,曹操在老大哥的帮助下,初步占据了立足之地。

但是呢问题也来了,在遍地都是州牧的年代,区区一个太守的职位还是太过卑微了。然而,曹操的机会就来了。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一下我们的老朋友,刘备刘玄德。自从诸侯联军解散之后啊,刘备辗转多地,最后是在高唐县落了脚,并且成了高唐县令。但是尴尬的是,刘备当上县令没多久,一支人数多达百万的青州黄巾军就打过来了。城破之后啊,刘备是前往了辽东,投奔了自己的老同学公孙瓒。

青州兵也打算越过冀州东部,去和另一支起义军黑山军会合。刘备此时果断的将黄巾军的消息传递给了公孙瓒。辽东的公孙瓒,他长期与鲜卑兵作战。收到消息之后啊,公孙瓒果断出兵,率领步骑 2 万人,在东光南大破青州黄巾,斩首 3 万余人。青州黄巾军兵败之后啊,丢下了所有的资重奔走。公孙瓒等他们过到一半的时候,再次出击,黄巾军再次大败,死者数万,俘虏了 7 万余人,车甲财物无数啊。由此公孙瓒威名大振。

由于其敌军本身就不可能很富裕,所以从黄巾军的视角看来啊,那这一次是物理意义上的连底裤都被公孙瓒给扒掉了。当时的时间已经到了深秋。这 100 多万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青州兵,只能一路南下,逃窜到了兖州境内。

面对这 100 多万赤身裸体、骨瘦如柴、宛如 100 万僵尸的青州兵,兖州刺史刘岱想要率领军队剿灭他们,但是鲍信却劝阻。鲍信说哀兵是必胜的,但是刘岱认为没有任何问题。当然,他的自信也并非是盲目的。因为青州兵本来就被公孙瓒 2 万多人给击溃了,粮草资重装备也被公孙瓒给没收了。这 100 万个缺衣少粮的人,怎么可能是正规军的对手呢?

但是就像鲍信所说的,哀兵必胜。事实并没有按照刘岱的预料发展。这 100 多万处于饥寒交迫的人,能爆发出的战斗力是难以估量的。事实上,这场战斗根本不能算是一场战斗,只能算是骑士团大战食尸鬼。饿到这个地步了,那真是给他们人人都吃。兖州刺史刘岱的整支军队全军覆没,而物理意义上的连骨头渣子都没剩。

这个时候啊,刘岱兵败。于是呢,鲍信就想起了找曹操求援。因为曹操的军队素有军纪,战斗力也不俗。曹操得知消息之后啊,也立马带兵过来了。这个时候的曹操呢,刚被贬为兖州牧啊,所以说啊,实际上这块也算是自己的地盘,过来搭把手也不意外。于是曹操就带着兵啊,直接就到了这个地方。

初来乍到的曹操,也不太了解这个事态的严重性。鲍信这个人呢,他和曹操是并肩作战过的,也见识过曹操作战勇猛。于是啊,他就向曹操提议,两个人联手对青州黄巾军发起进攻。曹操同意了这个计划,因为这个仗啊,怎么看怎么好打。自己是正规军啊,军纪森严,训练有素啊,对面全是这农民。

但是当曹操亲临战场之后啊,他也傻眼了。农民军确实是打过,但是百万食尸鬼该怎么打呀?人家农民军一看正规军来了都知道跑,这群人看见曹操的正规军,他在流口水啊,流口水你知道吗?他妈恐怖了。曹操敏锐的意识到了,这些人是不可能被打败的。

果不其然啊,鲍信战败,并且尸骨无存呢。眼看着曹操这边也要战败了,曹操当时是心急如焚。此刻也是曹操人生的分水岭。一方面呢,曹操当然不愿意放弃刚得来的官位,退回东郡。所以曹操唯一的路,就是留下来对付这百万人的青州兵。

那么如何才能对付这百万的青州兵呢?按照当时兖州豪强们的思路,曹操唯一的选择就是剿灭这支青州军。枪杆子笔杆子都握在豪强的手里,哪怕是曹操把这 100 万刁民全杀光了,史书上也不会记载曹操一个不字,还会记载曹操啊剿灭叛贼的功德。幸存的人还可以流入豪强们的庄园,成为廉价劳动力。曹操得了美名,而这些豪强们落了实惠,听起来是多么顺耳。

但是曹操不这么想,曹操最想干的事情是推行法治,意志坚决,绝无可能让豪强壮大。所以曹操决定走向未知的那条路,去走一条无法看清方向,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的路。曹操这个时候做出了他的选择,他说我要招降这百万青州兵。

此时已经是马上要进入腊月了,如果不做点什么,即便自己不动手,这百万的青州兵到了冬天,大部分也会饿死冻死。但是曹操现在缺少忠于自己的队伍,如果能让这 100 万人为自己效力,那曹操军团的实力将会迎来一波飞升。

但是呢,开过公司的人都应该深有体会,收编 100 万人不代表你能养活 100 万人。如果处理不好这 100 万人的吃喝拉撒,这 100 万人就是个核弹,能炸死别人,也能随时让自己万劫不复。但是如果曹操过分的沉溺于这些问题,那么曹操就会和公孙瓒、鲍信和刘岱做出一样的判断,那就是让这些人冻死饿死吧。

但是无论出于扩张实力的野心,还是出于匡扶天下的攻心,曹操依旧是招降了这 100 万马上就要变成枯骨的奴隶。跟我走吧,我许诺你们一个能吃饱穿暖、耕者有其田、天下安定的未来。在冰冷的河水旁,青州兵的手里,带着百万军人及其家眷,向曹操投降。

然而曹操的这一举动,却招致了大部分兖州豪强的不满。本以为靠着接收流民就能一夜暴富的豪强们,接到了曹操提供补给的军需单。也就是说,对于豪强们来说,我不但没有捞到廉价劳动力,现在啊你的人变多了,我还要给你拿更多的军需,那属实是从一夜暴富变成了一夜暴负。但是呢豪强们又不敢不从,毕竟此刻曹操手上有 100 万人,至少 30 万的生力军,只能乖乖的交粮。

而且曹操这个举动也感动了不少人,比如说颍川士族的代表人物荀彧,以及兖州本地士族的代表程昱,就在此刻前来投奔了曹操。曹操这个人啊,是唯才是举,对于荀彧,直接封为常务副。曹操给予了他们实权,力图和士卒搞好这个已经跌到谷底的关系。

曹操招降了百万青州兵之后,很快就明白了一个真理,那就是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曹操休整了一个冬天之后,发现啊这 100 万人是真的养不活。屯粮已经全吃完了,新的粮食又不可能马上种出来。这青黄不接的时刻是最难受的。想要活下去,那怕是只能靠抢了。那抢谁呢?

就在曹操焦头烂额的时候,曹操的父亲曹嵩居家来投奔曹操。曹操对于这个父亲的感情怎么样,我们不得而知。结果就是啊,曹老汉拖家带口,在徐州陶谦的地界上遇害了。有说是被盗匪杀了,有说是被陶谦给偷袭了。反正无论是怎么死的,曹嵩的死,都给了曹操一个发兵徐州的理由。

曹操很快便发兵徐州。征曹操当然了,就算没有曹嵩的死,曹操依旧需要去征讨某个人,来养活青州这 100 多万人。依照曹操的性格,很有可能啊,在他招降这 100 万人之后的不久,就意识到了需要一些非常手段来供应军需,而且他也早就做好了心理预期。正所谓是邻居屯粮我囤枪啊,邻居就是我粮仓。

徐州事件给了曹操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仅此而已。临走之前啊,曹操将自己的儿子和家眷,都托付给了张邈和陈宫,说万一出了什么事,就拜托你们两位了。当然征讨徐州的事暂时比较顺利。青州兵经过一个冬天的休养,有超过 30 万人的精壮部队。曹操的军事训练能力啊,是非常强的,其战斗力现在已经变得不低了。

徐州的陶谦啊,更是疏于防守,把资源都用在了修奇观上啊。毕竟陶谦也想不到自己两个邻居啊,一个是理想主义曹操,一个四世三公的袁绍,这两个人都是体面人呢,那总不能有人来抢自己吧。然后就是,曹操以极快的速度攻克了徐州多个郡,并且打下来不是目的,目的是抢劫。

汉朝人以武力国,都是刚烈的汉子,抢劫很快就演变成了屠城。唐代诗人韦庄曾写过一首《秦妇吟》,专门描写了屠城的经过,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封建时代早期的屠城啊,以劫掠人口和资源为主。曹操的部队在徐州四个主要城池进行了屠城,男人全部杀掉,听话的女人会被分配给士兵,粮食充作军饷,人肉啊依旧是优质的蛋白质来源。

曹操此时是什么心境,我们不好猜测。不过在封建社会乱世的荒年中,粮食就那么多,总会有人饿死,总有人要死。如果死的是青州这 100 万流民,那么没有人会为他们说话,这百万流民没有话语权,他们死了也就死了。因为掌握着笔杆子的乡绅和贵族们,他们不在这百万流民当中。但是如果徐州被屠城了,就一定会被写在史书里,因为掌握笔杆子那群人就在城中。

但是,我们并不是要为曹操这个事情去洗白,因为屠城本身是一件非常恶劣的事情。屠城这种事,在曹操的一生当中发生了无数次,可以说啊曹操他有这个习惯,这是一件非常泯灭人性的事。但是为什么东某人要说前面那段,是因为啊,历史上不管是多么公正的记载,他始终都是有主观意向在里面的。一个人看待历史或者是事件的视角,是超脱不了自己阶级的。

那些能在历史上记录下历史的,永远不是百姓,而是那些权贵阶级。就如同整个清朝,就只有雍正皇帝一个人算是真正在为百姓谋福利,但却被骂的最狠。一旦损害了贵族士绅的利益,那么你必然被骂。如果你帮助贵族士绅们帮他们去获取利益,那么史书上就会写你是如何如何的一个仁义明君。

但是我们还是要说,曹操屠城是一件非常恶劣的事情,我们也并不是要洗白曹操。只是东某人在写这段的时候突然在想,如果死的是那百万青州兵,会有人将他们记载在历史上吗?还是会如之前那样,因为活不下去参加了黄巾军的百姓一样,在史书上只写他们是叛贼,曹操杀死他们是自己的丰功伟绩呢?

反正啊对于曹操来说,既然老子只能养活这么多人,那么不如活下去的都是听命于我曹孟德的人。回到我们最开始讲这段说的那句话,总有人要死,死的不会是像曹操这样的权贵阶级,死的要么是青州兵,要么是徐州百姓。这可能就是历史上经常提到那句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经历了这段事情之后啊,兖州的士族们彻底的愤怒了。曹操不行儒家大道,施行法制和士族抢夺人口,现在还开始屠城了。这样的人有必要效忠吗?跟着这样的主公走能有未来吗?豪强们早就看曹操不顺眼了,现在也就有了反叛的理由。张邈在陈宫的劝说下反叛了曹操,迎接了吕布。在兖州的豪强的胁迫下,整个兖州 8 个郡全部跳反,只有 3 座城池没有叛乱。曹操的基业在此时可以说是危在旦夕。

但是就是在如此危急的关头,一个男人却站了出来,他凭一己之力可以说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他会是谁呢?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