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他抛妻弃子离婚回城遭谴责,两个月后乖乖把妻儿接进城

草根知青 2024-02-10 07:43:24

(本文为今日头条原创首发内容,未经平台和作者同意,严禁转载!)

这段知青往事是天津知青郭春昕老师讲述的,他说当年下乡插队爱上了队里的一个漂亮姑娘,顶着父母坚决反对的巨大压力和那个农村姑娘领取了结婚证,有了一个温暖的家。后来为了能回城,他绝食好几天,最终和农村妻子离婚,一个人回到了天津。

就是因为这事,他成了同学们眼中始乱终弃的小人,就连亲朋好友都在背后议论他,说他太不像话了,一点男人的担当都没有。

事情的详细经过,还要从郭春昕到邯郸下乡插队当知青说起。

图片来源网络

1969年春天,郭春昕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他和二十二中的同学们一起乘车离开了天津,来到了河北省邯郸地区的成安县,他们十一名同学被分派在东堡公社姚堡大队第五生产小队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姚堡大队地处冀南平原地区,那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乡亲们的生活水平还是很不错的。

五队的队长姓刘,叫刘根成,五十岁上下的年纪,一脸络腮胡子。刘队长看上去给人一种很严肃的感觉,可他很淳朴很善良,天津知青来插队,刘队长非常高兴,也很热情,他安排知青们住在了队部里的两间房子里。

刚过完春节,早春的天气乍暖还寒,地里还没有什么要紧的农活,刘队长安排了一名女社员帮知青们做饭,让知青们歇了好几天,才让他们跟着社员们往麦田挑粪追肥,给麦田松土保墒。

当时是这样分工的,男社员往地里挑粪追肥,女社员和年龄大的社员在麦田松土(搂麦子),考虑到知青们没干过农活,刘队长就让知青们都跟着女社员一起搂麦子。郭春昕他们几名男生却自告奋勇,主动要求跟着男社员一起往麦田挑粪。

挑了一天粪,可把郭春昕他们几名男知青累熊了,肩膀压得生疼,晚上睡觉都不敢碰。第二天吃过早饭上工劳动时,郭春昕只好用左肩挑着两个空筐去牛棚院子里挑粪。

在牛棚院子里帮社员们往筐里装粪的是三名老社员和两名年龄不大的姑娘。那个长相好看的姑娘看郭春昕挑担子的样子怪怪的,就问他:“你肩膀疼吧?要不你来装筐,我替你挑粪。”

没等郭春昕答应,那个姑娘就把自己的铁锨塞给郭春昕,抢过了郭春昕肩膀上的担子。看一个比自己还小的姑娘挑着两筐牛粪轻松自如,走起路来稳稳当当一点都不左摇右晃的,郭春昕自愧弗如,深感惭愧。

那个姑娘替郭春昕挑了两天粪,郭春昕才知道那个姑娘叫姚文静,小学五年级文化,当年十六岁,比郭春昕小一岁。郭春昕问姚文静:“你的名字谁给你起的?这个名字真好听,一听就是文化人起的名字。”“我爹给我起的,我爹是队里的会计。”姚文静笑着说。

原来,队里的会计姚大生,他就是姚文静的父亲。姚文静是比较开朗活泼的一个姑娘,就她一个人敢主动和男知青交谈,其他姑娘没有一个主动和男知青说话的,见了面连一声招呼都不打。男女授受不亲,在当时的姚堡大队,那真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姚文静虽然很开朗,可她也顾忌别人的看法,在众人面前,她也显得很矜持,除了郭春昕,她也很少和男知青打招呼。但她很快就和女知青们熟悉起来了,还经常到知青们居住的地方来玩,来帮知青们做饭,女知青们房间里的那条板凳,就是她从家里给知青们搬来的。

那年秋后,队里在姚文静家房后给知青们盖了三间新房子,外加一间厨房,还砌了围墙和男女茅房。姚堡五队知青点落成后,知青们就都搬到知青点居住了。姚文静家离知青们居住的地方近了,她到知青点来得也频繁了,有时吃午饭的时间,她也要到知青点来点个卯。

每天晚饭后,姚文静几乎天天都到知青点来玩,听天津知青讲大城市的生活故事,她还跟女知青学会了刷牙,学会了往脸上抹雪花膏。她家要是有点什么好吃的东西,也会拿到知青点来分给知青们吃,知青们对她的印象特别好。

一晃就是三年,三年的时间里,变化最大的就是姚文静,她个头长高了,也越来越漂亮了。男知青们都私下里议论,说整个姚堡大队,再也找不出比姚文静漂亮的姑娘。他们甚至怀疑,姚文静是不是下凡的仙女?还有一名男知青说,这辈子要是能娶一个这么漂亮的姑娘做媳妇,就算下辈子托生成狗他都愿意。

可能就是因为男同学的这些议论和夸赞,郭春昕晚上开始睡不着觉了,一闭上眼睛,他满脑子都姚文静的影子。好几次,姚文静出现在了郭春昕的睡梦中。

1972年秋后,队长安排男知青和社员们一起拉着架子车去公社交公粮,一共五辆架子车,每辆车上三个人,一个人驾辕,两个人拉车。那天姚文静被安排去拉车,她拿着绳子,径直来到了郭春昕拉的那辆架子车跟前,麻溜地把绳子拴在了车帮上。

二十里路程,用了两个半小时,五辆满载的架子车陆续来到公社粮站,郭春昕他们拉的那辆架子车排在了最后面,到了下午还没交上公粮。因为早晨起床早,早饭也没好好吃,再加上一路拉车耗费了不少力气,郭春昕的肚子早就饿地咕咕叫了。

看前面的社员们都带了干粮,都蹲在架子车旁吃干粮,郭春昕感觉肚子更饿了,他真后悔没带两个窝窝头来。就在这时,姚文静突然递给郭春昕一个卷好的煎饼,煎饼里还卷着一根葱和几根咸菜条。

接过煎饼,郭春昕也没顾上说声谢谢,就狼吞虎咽地吃起煎饼来。吃完了一个煎饼,他才问姚文静:“你咋想起带吃的了,我都没想到,我吃了你的,你还够吃吗?。”“出门的时候,不冷也要带衣裳,不饿也要带干粮,这是老辈人留下来的谚语啊。我知道你不会带吃的,我就多带了一点。”姚文静笑着说。

吃了姚文静的两张煎饼,虽然没吃饱,郭春昕的肚子不咕咕叫了,精神头也足了,他从心里感激姚文静。

自那以后,郭春昕总是找借口往姚会计家跑,总是找借口和姚文静在一起。渐渐地,社员们也就有了闲话,大家都说郭春昕有文化,长相好,他和姚文静很般配,简直就是天生的一对。有一位大婶还要给他俩当红娘,姚文静却说:“人家城里都是自由恋爱,不用媒婆说媒。”

可到了1973年夏天,邯郸钢厂和化肥厂开始陆续招工,姚会计担心郭春昕也会进城当工人,就告诉姚文静,让她离郭春昕远点,他还打算着尽快给闺女找个婆家。可姚文静却说她喜欢郭春昕,这辈子非他不嫁。因为这,姚文静的母亲打了姚文静一巴掌。

图片来源网络

那年秋后的一个傍晚,看场院的张大爷在谷草垛后面看到郭春昕和姚文静在一起,他故作咳嗽,把他俩吓跑了。张大爷觉得这样不行,他就去找郭春昕,当面问他:“春昕,你是不是真心对姚文静好,要是真心对人家好,就尽早娶了人家。要是不打算娶人家,就离人家远点。人家姚会计可是个要脸面的人,你可不能坏了人家的名声。”“张大爷,我对她是真心的,我这就给我爸妈写信,我要和文静结婚。”郭春昕非常诚恳地表明了态度,张大爷才算放心了。

令郭春昕没想到的是,他的父母都不同意他和农村姑娘结婚,让他等机会尽快招工进城,哪怕去钢厂工作,也要离开农村。郭春昕却铁了心要娶姚文静,他竟然顶着父母坚决反对的压力,和姚文静领取了结婚证,举办了简单的婚礼。当时一起到成安县插队落户的天津知青,郭春昕是最早也是第一个和农村姑娘结婚的,他们知青点的男同学都非常羡慕他,说姚堡大队的一朵鲜花,让郭春昕给采了。

得知儿子自作主张娶了农村姑娘,郭春昕的父母都快气疯了,给他来信说,这辈子再也不要回天津了,他们不要这个儿子了。

郭春昕因为娶了农村姑娘,也就失去了招工进城的待遇。到了1977年夏天,姚堡大队就剩下郭春昕一个人了,其他同学都招工进城了,也有到公社当干部的,还有一名女同学因为身体原病退因回到了天津。

刚结婚那两年,因为一直沉浸在新婚的甜蜜之中,郭春昕也没产生过什么想法,他觉得能和喜欢的女人在一起,不进城当工人也无所谓,在哪生活不是一辈子啊。

就在郭春昕报名准备参加高考的时候,怀胎十月的姚文静生下了一个白胖的男孩,郭春昕特别高兴,他给儿子起了一个响亮又蕴含深意的名字,叫郭文星,正好占了一个文字,寓意他的儿子就是下凡的文曲星,将来一定会前途无量。

高兴了一阵子,郭春昕就高兴不起来了,姚文静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对郭春昕明显冷淡了。再加上孩子小不懂事,天天哭闹,郭春昕非常烦恼,因为没有心事复习功课,1978年夏天的高考郭春昕落榜了。

从那天起,郭春昕就不下地干活了,他天天捧着书本,摆出一副考不上学绝不罢休的架势。

到了1979年初夏,知青回城的消息就如一场风暴席卷了华夏大地,准备再次报考的郭春昕突然得知,他的年龄超限了,他超过了二十五周岁的年龄限制。不能参加高考了,郭春昕突然产生了要回天津的念头。可他到县知青办一打听,当时的政策是在农村和农民结婚的知青暂时不能回城,要想回城,除非办理离婚手续。

回城的决心已定,郭春昕就跟姚文静提出了离婚。姚文静却说,在她们农村根本就没有离婚的,就算让她死,她也不会离婚。郭春昕是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他竟然不吃不喝闹绝食,接连三四天没吃一口东西,也没喝一口水。

眼看着郭春昕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这下姚文静可真害怕了,她怕郭春昕万一有个好歹,她家担不起这个责任,毕竟郭春昕是知青,当时国家对知青还是非常重视的。

姚会计两口子也担心郭春昕真会饿死,他们一家人合计了一下,决定放郭春昕回城。

很快,郭春昕就和姚文静办理了离婚手续,他一个人狼狈不堪地回到了天津。当得知自己的儿子是抛妻弃子离婚后回城的,郭春昕的父亲非常生气,他狠狠踹了儿子两脚,怒骂道:“你个不仁不义的东西,简直是没人性了。当初不让你和农村姑娘结婚,你不听,现在又把人家抛弃了,你到底算个什么东西,哪来的赶紧给我滚哪去,这个家跟你没有一点关系了。”

第二天一早,郭春昕的父母就坐车去了邯郸,去了姚堡大队。当他夫妻俩看到自己没见过面的儿媳和孙子时,郭春昕的父母都流泪了,他们抱着自己的孙子亲不够。临离开时,郭春昕的母亲把一百二十块钱和三十斤全国粮票塞给了姚文静,眼含泪水说:“你好好照看孩子,我要让那个孽障亲自把你娘俩接到天津去。”

很快,当时一起下乡插队的同学们都知道了郭春昕为了回城抛妻弃子绝食闹离婚的事情,同学们都说他是个始乱终弃的小人,连猪狗都不如。亲戚朋友也都指责他,说他不仁不义,哪能为了回城连自己的亲骨肉都不要了。

其实,郭春昕回到天津后心里也没安生过,就算别人不指责他,他自己也会内疚和自责的。回到天津不久,郭春昕就病倒了,在床上躺了二十多天,才勉强爬起来。他父母给他指了两条路,一是回姚堡继续当农民好好和老婆孩子过日子,二是把老婆孩子接到城里来。

两个月后,郭春昕回到了姚堡,跪在了岳父母面前。获得岳父母和妻子的原谅,征得岳父母的允准,郭春昕带着自己的老婆孩子回到了天津。

很快,郭春昕的母亲办理了退休手续,郭春昕顶替他母亲的工作接了班,成了国棉厂的一名正式工。安顿好了一切,郭春昕的母亲帮忙照看孩子,姚文静到环卫所当了一名临时工。

改革开放以后,郭春昕的姨妈把姚文静介绍到一家饭店帮厨,在后厨洗碗择菜包包子(天津包子),时间长了,姚文静掌握了包子馅的配料比例,她拌的包子馅比师傅拌的包子馅还好吃。后来姚文静又到一家早餐店干了一年半,学会了炸油条和制作豆腐脑,她有了自己开店当老板的打算。

1987年春天,文静包子铺在河西区的一个胡同口挂牌开张。因为她包的包子好吃,豆腐脑和油条也特别好吃,价钱还合理,开业不到半年,生意就火爆得不得了,雇了好几个服务员还是忙不过来。三年的时间,先后开了两家分店。

郭文星上高一的时候,姚文静和她儿子的户口总算迁回了天津,转成了非农户口,后来郭文星顺利考上了大学。

再后来,郭春昕下岗后,到他妻子的分店做了一名店长,在店里锻炼了两年,他就接管了总店的业务,替他妻子分担了许多。姚文静能抽出身来了,她就把自己的父母接到了天津,尽到了一个女儿应尽的孝道。

图片来源网络

讲述完自己的知青往事和情感生活经历,郭春昕老师还很惭愧,他说当年犯下那样的错误,多亏了父母的批评教育和同学们的指责,才使自己认识到错误迷途知返,要不然,毁了自己的一生不说,也毁了老婆孩子的一生。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妻子辛辛苦苦打拼出来的,这辈子,他永远都要感谢自己的妻子,没有勤劳善良的妻子,就没有他今天的幸福生活。(敬告国学一点通:未经平台和作者本人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草根作家(感谢郭春昕老师真情倾诉)

0 阅读:0

草根知青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