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借“网暴”向医生施压!救死扶伤竟难保自身,公理何存?

妙菱看健康 2024-04-05 08:32:54

近日,#丈夫去世妻子为赔偿网上辱骂医生#事件引发网络热议。据荔枝新闻报道,法院判令当事人妻子王某在网络平台公开发布致歉声明且不少于20日。事情起因是,王某认为医生赵某作为其丈夫的主治医生治疗不及时,导致了患者死亡,并通过在网上发布不实言论的方式,向医生和医院施压,从而获得赔偿。

“庸医”“杀手”“滥用高价药”……被歪曲的事实经过网民转发,使原本的医疗纠纷进一步发酵,最终导致了对簿公堂、公开道歉的结果。

网络——医闹的新阵地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及广泛应用,部分医疗纠纷的当事人将医闹的场地从传统的医院门口转移到了网络空间。当出现医疗纠纷后,第一时间不是通过正规途径解决,而是通过网络造谣抹黑医生,煽动网络暴力攻击医院。这种通过“网暴医生”来达到给医生及医院施压,获取赔偿的做法,与传统的“堵大门、设灵堂、挂横幅”的医闹没有本质差别,只是将医闹的“阵地”换到了虚拟网络里。

虽然,法院的判决着实大快人心,但需要让人反思的是,类似在互联网上诋毁、辱骂医生的案例近年来并非个例。

2021年,福建省厦门市发生了一起网络医闹案件。被告伍某因与涉案医院发生纠纷,心生不满。此后的两年时间里,发布数百篇微博,编造该院“活挖、买卖活人器官”等虚假信息,恶意攻击、丑化医院,导致大量不明真相人士对医院作出负面评价,给该院医务人员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法院判令,伍某因犯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

除了因医疗纠纷或者为了表达某种诉求而发帖外,还有部分网络自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博取流量,采取断章取义甚至造谣污蔑的方式在网络上辱骂、诋毁医生。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多部门已关注网络医闹

网络虽是虚拟空间,但绝非法外之地。为了有效地防范和解决网络暴力问题,2023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共20条,主要包括明确网络暴力的罪名适用规则、明确网络暴力违法行为的处理规则、明确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政策原则、明确网络暴力违法犯罪与合法行为的界限等10个方面的内容。对那些在网络上针对个人肆意发布谩骂侮辱、造谣诽谤、侵犯隐私等信息的网络暴力行为,依法严肃追究网暴者的法律责任。

2024年3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做工作报告。

报告提出,从严惩治网络暴力。针对网络暴力“按键伤人”“按键杀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并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出台司法政策,严惩网暴恶意发起者、组织者及屡教不改者。明确网络侮辱诽谤,造成被害人或其近亲属身心严重损害后果,或者随意以普通公众为侵害对象等,以公诉案件追究刑事责任。

拿起法律武器,保护合法自身权利

让网暴者受到应有法律制裁,依法维护公民权益,净化网络生态,是回应社会关切、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互联网上,一些患者或家属为了宣泄不满情绪,充当键盘侠,带节奏诋毁、辱骂医生,殊不知他们任意造谣诽谤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

因此面对网络暴力,广大医务工作者无需过分隐忍,应保留证据,及时到公安机关报案。学会使用法律武器向患者以及公众表明立场,无论是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医务人员,还是普通群众,其人格与尊严都应该得到尊重。

同时,打击网络医闹,也需要多方努力。医院应加强安保力量,强化医院安保措施,增加安保人员数量,加强培训,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设立应对医闹事件的专门机构或应急反应团队,提供及时支援和协助。加强医患沟通和信任建设,推动医患双方建立更加亲近的沟通渠道,增加医患之间的信任和理解,减少因误解而导致的医闹事件发生。进一步完善医疗纠纷调解机制,提供公正、透明的调解渠道,从而有效化解医患纠纷,减少医闹事件发生。

政府加大对医疗安全的监管力度,政府应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监管制度,加大对医疗机构和医生的监督管理,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加强对医闹行为的法律处罚力度,提高违法行为的成本,切实维护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

社会各界应提倡理性就医,倡导尊重医务人员,加强公众对医学知识的科普,提高整体就医素养。媒体应加强正面宣传,呼吁社会关注医患关系,共同营造尊重医务人员、理性就医的社会氛围。

逆来顺受不能消除网络暴力,医生也要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来源 | 医法汇、最高人民法院、微博

编辑丨徐圣洁

审核丨卢璐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