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第二通道"成了高铁规划中的高频词——每当某条热门线路客流爆满,地方政府总会抛出"建设第二通道"的规划。但现实很骨感,在这些规划“第二通道”的高铁中,最长的已搁置8年之久。
一、对标京广的"替代者"们广清永高铁:号称"京广二通道",设计时速350公里,规划400公里串起广州、清远、永州等三地。看似美好的背后,这条跨省铁路已研究近十年,直到去年才通过预可研审查。

武深高铁新线:湖北最新提出的"咸宁-平江-浏阳"方案,试图分流京广高铁长沙段压力。但尴尬的是,该线路仅停留在地方规划层面——湖南方面尚未松口,环保评估更是遥遥无期。
二、画饼充饥的"辅助线"宁杭二通道:连接南京与杭州,尽管挤进国家"十四五"规划,但至今仍在纸上谈兵。其中,浙江段要穿越天目山保护区,生态红线卡死施工可能。

广深第二高铁:打着"穗莞深半小时经济圈"旗号,规划图上美轮美奂,现实却是东莞市仅一个综合枢纽获批。更棘手的是,线路需两次穿越珠江水系,盾构施工难度堪比港珠澳大桥。
三、战略意义>经济价值的"冷门线路"
秦沈二通道:辽宁版"山海关第二通道",规划409公里串联葫芦岛、锦州、沈阳。看似解决东北进关瓶颈,实则面临资金困局——单公里造价超2亿,地方政府直呼"压力山大"。
规划"第二通道"高铁推进的难点
利益博弈:跨省项目常陷"谁出钱多谁说了算"的僵局,广东湖南为广清永高铁拉锯五年;技术陷阱:山区高铁桥隧比超80%,单座隧道投资动辄数十亿,环保红线屡屡逼停项目。更残酷的是,部分"第二通道"本质是政绩工程——用虚头巴脑的规划拉动土地升值,真正动工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