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黄连苏叶汤(《厦门医学》杂志)
组成:黄连2g,苏叶3g,半夏9g,茯苓9g,竹茹9g,枇杷叶9g,柿蒂9g。
用法:水煎,频频冷服。
主治:肺胃不和,呕吐,稍偏热。
证析:《温热经纬》说:“湿热证,呕恶不止、昼夜不差、欲死者,肺胃不和,胃热移肺,肺不受邪也,宜用川连三、四分,苏叶二、三分,两味煎汤,呷下即止。”本方由此加味而成,故名加味黄连苏叶汤。
其机理是:外邪相侵,卫气内陷,郁结化热,津随气升,上逆作呕。所谓肺胃不和云云,实指肺气不宣,津气内归,导致胃失和降。
病机:肺胃不和,胃热气逆。
治法:宣肺清热,降逆止呕法。
方义:肺胃不和,上逆作呕,法宜宣通肺胃,令内陷卫气出表而上逆胃气自降。
此方用黄连清其胃热,苏叶宣通肺胃。所谓宣通肺胃,是指苏叶既能开宣肺气,疏达表邪,又能芳香化浊,和胃降逆,宣肺疏表是恢复卫气正常出入,芳化和中是恢复脾胃正常升降,与黄连共呈宣肺清热,降逆止呕功效。
加祛痰降逆之半夏,清热涤痰之竹茹,淡渗利湿之茯苓,开宣肺气之枇杷叶,降气止呃之柿蒂,无非增强调气行津作用,津气升降出入有序,肺胃自和,呕逆自止。
此方展示了肺胃不和致呕之病机,津气升降出入异常之基本病理,宣通肺胃之治疗方法。由于津气异常与肺气不宣直接有关,故方中的苏叶、枇杷叶着眼于开宣肺卫,调理津气的出入,其余药物立足于降泄,调理津气的升降。
此方黄连、苏叶用量很轻的道理何在?
王孟英云:“此方药仅二味,分不及钱,不但治上焦宜小剂,而轻药竟可以愈重病,所谓轻可以去实也。盖气贵流通而邪气挠之,则周行窒滞,失其清虚灵活之机,反觉实矣。惟剂以轻清,则正气宣布,邪气潜消,而窒滞者自通。设投重药,不但已过病所,病不能去,而无病之地,反先遭其克伐。……川连不但治湿热,乃苦以降胃火之上冲,苏叶味甘辛而气芳香,通降顺气,独擅其长。然性温散,故虽与黄连并驾,尚减用分许而节制之,可谓方成知约矣。世人不知诸逆冲上皆属于火之理,治呕辄以姜萸丁桂从事者,皆粗工也。余用以治胎前恶阻甚妙。”
王氏阐述二药用量宜轻之理可通,唯谓呕逆皆属于热,直斥使用干姜、吴茱萸、丁香、肉桂即为粗工,未免欠当。盖呕逆属热者固多,因寒者亦复不少,指出不能一律使用热药则可,斥为粗工则期期以为不可。
此方证多见湿热初起,与藿香正气散证致呕的机理相同,仅有一寒一热之异。
应用:以呕吐不止兼见舌红苔黄为其辨证依据。
歌括:
加味黄连苏叶汤,苓夏柿茹杷叶匡,
肺胃不和呈呕逆,清热止呕效果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