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部分机关事业工作人员退休后的养老金还要高于在职时的工资?

帮老兄聊聊 2025-04-07 04:08:05

为何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养老金还要高于在职时的工资?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这既有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体系本身的原因,也有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因素。在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时,并没有规定退休后的养老金不能高于在职时的工资,存在就是合理的。

机关事业单位工资体系的构成比较复杂,公务员的工资包括了职务职级工资、级别工资,补贴津贴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和补贴津贴等。职务或是岗位工资、级别或是薪级工资统称为基本工资。总体来说,机关事业单位I工作人员的工资包括了基本工资、补贴津贴、绩效工资等三个部分。

基本工资部分的设计是比较复杂的,比如公务员的职务工资,是根据担任的职务职级来设计的,共分为12个职务职级序列,最高的为国家级正职,最低的为二级科员;级别工资分为27级,最高的为1级,最低的为27级,除了级别以外,还分为14个档次。职务越高,级别越高,档次越高,基本工资就越高。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更为复杂,是按照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来设计的。比如管理岗位的工资共分为十级,1级最高,10级最低,薪级工资分为65个薪级,1级最低,65级最高;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岗位等级,1级最高,13级最低,薪级还是65级;工勤技能岗位工资分为6级,1级最高,普工最低,薪级为40级,1级最低,40级最高。

补贴津贴部分和绩效工资部分,都是按照职务、职级、事业单位岗位等级来计发的,职务职级越高,岗位等级越高,对应的补贴津贴标准,绩效工资也就越高。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等级在工资中的体现,也是按劳分配原则的体现。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在2014年9月之前的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的视同缴费指数,是按照退休前的职务、职级和专业技术岗位等来确定的,包括了职务职级指数和岗位指数、级别或是薪级指数,退休补贴指数,这与在职时待遇是挂钩的。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以后,养老金是按照缴费基数、缴费年限、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来综合计算的,实际缴费工资是和在职时的职务职级和岗位等级挂钩的,岗位等级越高,缴费工资基数就越高,退休后的养老金就会越高。

机关事业工作人员在职的时的工资之所以要低于退休后的养老金,主要是在职时有由法定的扣缴费用义务。比如要要扣缴养老保险、职业年金、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个人缴费部分,导致应领工资和实际领取工资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差别。

比如我过去的两个同事,一个是机关中的三级调研员,在职时的工资,加上基本工资、补贴津贴、绩效工资,平均每月应领取的工资为1000元左右,但要扣除养老保险8%,职业年金4%,医疗保险2%,三项扣除比例为14%,每月扣除1400元;住房公积金扣除8%左右,每月扣除800元。扣除以后,每月实际领取的工资为7800元左右。

我这个同事是在2024办理退休的,退休后每月的养老金在11000元左右,每年年底原单位发的退休补贴每月为2000元左右,实际基本养老金加上退休补贴总计为13000元,比在职时每月领取的实际工资多了将近4000元。

我过去在中学时的同学,退休前是中学的副高七级教师,每月应该领取的工资在四川差多就是9000元左右,同样要扣除养老保险、职业年金,医疗保险共14%,每月扣除1260元,住房公积金按照8%扣除,每月扣除720元,每月实领工资为7020元。在2024年退休后,每月养老金接近9000元左右,原单位发放的退休补贴为每月2000元左右,比在职时也多了将近4000元。

虽然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比在职时领取的高,但单纯从在职时的工资和退休后的养老金来比较,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合符逻辑性的。比如职业年金部分,本人只缴纳了4%,但个人账户是12%,这部分人相当于个人存款或是理财,而且获取的收益是三倍以上。

在比如住房公积金,本人也要按照工资8%的比例缴纳,但个人账户存储的比例是16%,相当于二倍的理财收益,在退休后的养老金中,包含了职业年金,住房公积金可以一次性支取,这种强制性的存钱方式,虽然在职时表面上看似少领了,这也是为退休后多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部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退休后的养老金中包括了职业年金,每月实际领取的养老金要高于在职时实际领取的工资,表面上看似不合理。其实每月缴纳的职业年金,住房公积金等强制性储蓄性质的费用,既起到了免税的作用,又增加了退休后的收入,这对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0 阅读:0

帮老兄聊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